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音樂話劇還原真實肖邦 展現與喬治-桑感情糾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09 17:22:30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與比他大6歲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戀情;甘願放棄俄國籍而當一名無國籍的流亡者;臨終時囑託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千瘡百孔的祖國……這些轟轟烈烈的人生片段都屬於“鋼琴詩人”肖邦。今年正值這位波蘭音樂家誕辰200週年,為此,國家話劇院精心創排了大型音樂話劇《肖邦》,本週五晚,該劇將在保利劇院首演,這些由傳奇和緋聞組成的生命點滴都將出現在劇中。

■展現與喬治·桑的感情糾葛

在以往很多藝術作品中,肖邦除了是一位用琴鍵編織夢想的作曲家,還被塑造成了一個民族主義鬥士,但在話劇《肖邦》中,他被還原為一個純粹的藝術家。據編劇馮大慶介紹,“雖然在當時肖邦被波蘭以外的人視作波蘭的象徵,很多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故事也將他渲染成了民族英雄一般的人物,但其實他絕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革命家和愛國者,而是一個藝術家、一個性情中人。他有激情,更有讓人匪夷所思的舉動,他內心的苦更多的是一種鄉愁,這一點也正是我們想傳遞給觀眾的。”劇中最能體現肖邦表面生活繁華而內心孤獨倔強的一段,莫過於他在“花都”巴黎結識了比他大6歲的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後有機會出入巴黎金碧輝煌的貴族沙龍,與李斯特、柏遼茲、巴爾扎克、雨果、海涅等世界藝術史上的黃金一代高談闊論的經歷。馮大慶表示,“這些人物出現在劇中並非是為了角色的豐富,肖邦之所以成為肖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這些人的熏陶下醍醐灌頂,因此這段經歷對於他的藝術和人生都是不可回避的。”

于洋模倣演奏《波蘭舞曲》可以亂真

寫音樂家就不可避免地將人生與音樂交織在一起,因而這齣戲也被冠以“音樂話劇”,“鋼琴王子”李雲迪和波蘭肖邦鋼琴比賽獲獎者尼科丹姆·沃伊切霍夫斯基的加盟演出也為這齣戲增添了看點。

據王曉鷹介紹,“演出中舞臺上將出現四架鋼琴,唯一一架真琴是為兩位鋼琴家準備的,他們將在不同的場次中亮相,每人將演奏三首樂曲,二人的演奏完全是劇情的組成部分,與情節的推進融合得很自然。”據悉,舞臺上的另外三架“鋼琴”目前正在國話的舞美工廠中進行最後的雕琢,其中一架肖邦小時候彈奏的鋼琴造型非常奇特,這種被稱作“長頸鹿鋼琴”的琴型如今已無法找到,經過舞美人員的複製後將重現在舞臺上。除由鋼琴家飾演的“鋼琴肖邦”外,劇中飾演“現實肖邦”的于洋與肖邦本人有著纖弱、儒雅、憂鬱的近似氣質,原本對鋼琴一竅不通的他為了這個角色,在短時間內強化了樂感和指法。其中一段肖邦與李斯特合奏《波蘭舞曲》的場景,他模倣彈鋼琴的表演被專業人士稱為可以亂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