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東方早報:實景演出,氾濫了的時代符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12 15:22:45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這是一個渴望奇觀的時代。聲光影電,變幻莫測,忽而直登仙界,忽而群山鬼魅。那些耀眼燈火,場面壯觀。不是視覺的奢侈盛宴,而是心理的炫耀和滿足。

在通往湖南張家界天門山險絕的盤山公路旁,這些天可以看到一排排巨大的射燈。夜間,雲蒸霞蔚的天門山前山將被它們照亮。它們是大型山水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1.2億元鉅額投資中的一部分。在經過大半年的試演之後,近日,這出大型山水實景音樂劇在天門山下的峽谷劇場正式公演。從漓江到麗江,從泰山到嵩山,實景演出的概念已並不新鮮。這邊有梅帥元和譚盾組合,那邊有張藝謀傾力奉獻,而在此前的雲南大理,又有陳凱歌和久石讓在實景劇上再度合作的賣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實景劇水準的良莠不齊,也將帶來嚴重後果。無論是有形的環境污染,還是無形的因為對旅遊景區隨意解讀帶來的文化形象的損害,都是無法逆轉的。

實景演出,氾濫了的時代符號?

色彩艷麗的燈光成為實景演出的特色之一,構築這種“視覺衝擊”需耗資1.2億元。

負責《天門狐仙》項目推介的副總經理田輝林告訴早報記者,實景演出在企劃上的確很難找到讓人眼前一亮的點了。從2004年第一部大型山水實景劇《印象劉三姐》面世至今,實景劇演出已經勢成燎原。實景劇如此迅猛地蔓延開來,旅遊開發熱潮當然是最大的推手。每一個地方政府和旅遊開發商都在開動腦筋,尋找新的亮點。短短一兩個小時的實景劇,可以將當地的風土人情、旅遊資源、文化傳統,進行密集的符號化展示,令遊客印象深刻。而觀光資源並不豐富的景區,則希望通過實景劇,彌補對遊客吸引力的不足。

客觀而言,雖然實景劇大多立足於對當地文化的符號化展示,但它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提升了國內旅遊的文化含量。遊客不再是純粹的觀光客,在對景觀走馬觀花式的瀏覽之後,實景劇為他們進一步深入當地文化提供了可能。甚至,一些實景劇還具有為旅遊景區進行文化塑形的潛在可能。比如以自然景觀為主的天門山本身沒有強大的人文脈絡可循,於是,《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將流傳甚廣的民間傳説注入了天門山。可以想見,隨著時間推移,這出實景劇將給天門山帶來全新的觀看視角,而其後的旅遊開發,也具備了更多的可能。

但實景劇水準的良莠不齊,也將帶來嚴重後果。無論是有形的環境污染,還是無形的因為對旅遊景區隨意解讀帶來的文化形象的損害,都是雖然緩慢卻無法逆轉的。如梅帥元所言,一部實景劇的收益能達到每年數千萬元,還不包括土地升值的潛在收益,這麼巨大的利益驅動,也許能夠解釋為何電影界的大腕們紛紛投身實景劇的創作,當然也不能否認像陳凱歌插隊雲南那樣的個人情感因素。當門票收入、景區人氣、文化政績、土地價值,種種巨大的利益在實景劇幕後糾纏一處,能夠對它進行有效監管的,或許就只剩下了創作者的文化良心。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