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小劇場肥皂劇構成單一生態 忽視探索與育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22 14:57:42 | 文章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劇場肥皂劇構成單一生態 忽視探索與育人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小劇場怎能只裝肥皂劇?

義大利著名劇作家達裏奧·福的代表作《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最近在京復排上演。且不説品質如何,它喚起了人們對往日的懷念——

十多年前,孟京輝和朋友們首次將這部戲搬進中國小劇場時,戲劇是“站在人類最高處向人類心靈的最陰暗面宣戰”,做戲劇的人認為戲劇是“近乎宗教的生活方式”。《飛毛腿或無處藏身》、《戀愛的犀牛》、《禿頭歌女》……或原創或改編的小劇場作品,充滿了形式的探索與實驗,也充滿了靈魂的淬煉與張揚。小劇場的本義——“探索與實驗”被真誠地實踐著。

如今,時勢大易,過度的商業氣息已經將小劇場戲劇拽下了先鋒探索的“神壇”。

肥皂劇構成單一生態

翻開北京的戲劇地圖,大大小小的戲劇團體數以百計,他們的作品也多以小劇場戲劇為主。日漸豐富的小劇場演出是多年市場培育的回報,值得欣慰。

然而,當你一次次掀開小劇場的幕簾,看到的卻是同質化的內容:表現都市情感糾結和歪批經典的段子拼湊比比皆是,好像一集集被挪移到戲劇舞臺上的電視肥皂劇。相反,充滿藝術真誠與探索勇氣的作品難得一見了。

小劇場戲劇生態在市場經濟的指揮棒下,日趨“一元化”為娛樂快餐。今天被視作“搖錢樹”的小劇場,其培育未來中國戲劇大師的功能已經被“金錢投資—票房回報”的商業邏輯所遮蔽。物極必反。當小劇場越來越走向“娛樂”時,電視肥皂劇的“舞臺版”已經開始賠錢了。

探索與育人被忽視

關注小劇場,不僅僅為了曾經的戲劇精神,更為了戲劇的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幾個成熟的團隊,還需要扶持青年電影人,這已在電影界形成共識。而年輕人很難以“大片”為起點,他們需要製作中小成本電影的機會。

中國戲劇的發展,何嘗不是如此。然而小劇場培育未來中國戲劇大師的功能已經被商業行為所淡化。“中國不缺乏年輕的藝術人才,缺乏的是對人才的培養。積累人才和積累財富不一樣,需要戰略眼光。”儘管年逾古稀但一直致力於戲劇探索的知名戲劇導演林兆華笑著,卻難掩其無奈甚至悲涼。

小劇場中曾經走出一批戲劇中堅。在文化環境更加寬鬆的今天,小劇場能否走出未來的戲劇大師呢?

在戲劇藝術充滿創造性的歐美國家,小劇場的功能被清楚地界定為培育新人和藝術探索。以英國Traverse劇團為例。60多年來,它的小劇場與大劇場都以專注于扶持新人新作而聞名。它的小劇場門檻高,不輕易接納劇目,被它選中的劇目也未必帶來多高的票房收入,其宗旨就是為各種戲劇探索提供平臺:每年舉行小劇場演出季;與各國戲劇人合作定期舉辦工作坊;與民間劇院Arches一道評選年度優秀新作並展演等等。再以蘇格蘭國家劇院為例,這一國家級劇院雖然沒有自己的劇場,但卻有“雷打不動”的新人扶持項目,聯合國內外劇團,共同培育英國青年戲劇。

再看我們國內的主流劇團呢?國家話劇院曾經推出“青年戲劇人PK營”,拿出自己的一個小劇場,專為新人新作提供實踐機會。這一舉措值得鼓勵,更值得堅持做下去,但來年能否繼續還是一個問題。這一項目畢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多少人願意買票去看這些年輕人排演的作品呢?

其他一些主流劇團的小劇場演出和劇院品牌無關,和民間小劇場沒有二致,其小劇場只是一個個門檻低、收取“物業費”的普通演出場所。或許這同樣是無奈之舉,畢竟政府補助不足以承擔劇院全部的運營與創作成本。

小劇場需要“堂·吉訶德”

這就談到了扶持小劇場探索的另一支重要力量——來自社會各界的資金支援。“根據歐美戲劇發達國家的經驗,票房收入只能達到成本支出的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靠經營者的理想與公益,另外三分之一靠政府和各種基金形式的支援。”蓬蒿劇場創辦人王翔介紹。

而我們最缺少的就是各種基金支援。林兆華設立了旨在扶持戲劇新人的“青年戲劇基金”,幾年來乏人問津。總有些投資,是難以馬上看到回報的;總有些“虧本”買賣,是需要有人來做的。只是在這個“務實”的年代,這樣的人太少。

還以歐洲為例,因為各種藝術基金的支援,一些小鎮都有自己的戲劇節,新人新作起碼會得到被朗誦的機會,這就吸引了不同院團前來“挑戲”,從而促成新人新作的登臺。反觀國內,去年林兆華排演了比利時戲劇大師梅特林克的經典之作《盲人》,卻因無法商演而不得不進入“倉庫”。中國戲劇界知名的“大導”尚且如此,那些戲劇新人的探索之路該會有多麼艱難!

在早已不推崇騎士精神的年代,堂·吉訶德不合時宜地拿著盾牌與長矛。有些時候,尤其當我們面對的是文化與精神世界,離商業遠點或許“不合時宜”,但卻必須堅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