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北京青年報:戲劇成了品牌的附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19 14:03:47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演員在人流中穿行,背景是繁華購物中心內的品牌服飾店,這一幕昨天下午出現在西單大悅城——一場名為《悅之城》的實景戲劇引得購物者紛紛駐足,故事是幾對年輕人的感情經歷,雖然表演稚嫩且臺詞大多淹沒在嘈雜的環境中,但還是有不少人被這種新奇的形式吸引,跟隨演員從地下一層到五層的觀眾大有人在。不過看到最後,不少觀眾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場品牌植入秀。”

環境戲劇是一種脫離了傳統劇場空間和表演模式的戲劇,通過共用活動,打破演員與觀眾間的界限。雖然是免費觀看,但主辦方還是為演出印製了特殊的門票,觀眾須知一欄更是對以往舞臺演出的一種顛覆:“請您及時開啟手機,並調至鈴聲狀態;請您隨便在演出場地遊走,不要理會工作人員的指揮;大呼小叫是您的自由,並不受任何限制;鼓勵您不斷使用閃光燈等發光物品……”可見,觀眾的參與和互動儼然成了演出的一部分。

或許用“戲劇真人秀”來形容《悅之城》的演出最為貼切,男主角投入地彈著吉他,旁若無人地向女主角表白,但因周圍太過喧鬧,不時還會傳來商場的廣播聲,觀眾很難入戲,駐足者僅僅是被這種形式吸引。細心的觀眾很快便會發現,無論海報抑或票面,都印著大量贊助品牌的LOGO,臺詞中也不時夾雜著品牌的名字,植入廣告隨處可見,如果説劇場戲劇中植入廣告僅僅是對個別贊助商的一種回饋,理念還是戲劇先行,那麼這場所謂的“環境戲劇”其實是商家品牌推廣的一種方式,戲劇只是載體而非主體,比起劇場的小打小鬧,這場“環境戲劇”對商業的依附可謂登峰造極。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