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尤中會:墨韻高古自成家

尤中會:墨韻高古自成家

時間: 2010-07-01 10:01:22 | 來源: 藝術中國
書法 >

尤中會在總結自己的書法實踐時説:書法之書是寫,書法之法是度。書法之法度是我們祖先和先賢們經過幾千年的努力實踐和探索總結出來的,是中華民族文化之精髓。如東漢蔡邕的《九勢》、鐘繇的《筆法十二意》、東晉王羲之的《筆勢論十章》、唐歐陽詢的《用筆論》、孫過庭的《書譜》、清包世臣的《藝舟雙楫》等等,都較為全面地論述了中國漢字書寫的基本規律和法則。而古代的先賢們正是依據這些法則,“以指劃字衣皆穿”,“臨池學書水盡墨”,從而成為書法大家的。 因此,尤中會的書法十分強調法度,更重於用筆之法。他在《筆法論》一文中指出:“用筆中的提、按、疾、澀、頓、挫、正、側、翻、轉是用筆最基本的方法。以此使落紙後的筆毫産生不同的形態,從而寫出不同形質的筆劃線來”。他寫道:“中鋒易流暢,偏側多峻健,圓勁存骨力,頓挫出險絕,迅疾見氣勢,徐緩現平和,捻裹藏筋肉,輕重留黑白,濃淡顯墨色,燥濕生韻味,翻轉增神采,抽切蘊生機。”可見他對執筆運筆之法以及所産生的線條效果研究得是多麼精細,而且體會是多麼深刻。他善於積功夫于點劃波撇之間,凡棱側、起伏、頓挫、方圓、仰俯、三過折筆等難以把握的細微之處,都力求準確、到位、精妙。這也正是他探究、實踐筆法的成功之處。

“書畫當觀韻”。先代書賢的醒世恒言時時在提醒著尤中會。尤中會更懂得:韻是書法藝術的靈魂,沒有韻的作品,因失去靈魂而平庸失色。書法之韻有點畫之韻、線條韻律及通篇之文氣。用《中國書法》雜誌主編、中國著名書法理論家李剛田教授的話説:“中會先生書法之線條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猶如美女之腕,肉包骨上,筋藏肉內,血浸其中。骨則支撐,筋則柔韌,肉則豐腴,血則潤澤。這樣的書法線條才濃纖得中,豐潤柔韌,溫韻遒勁,神清氣暢,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書法的節奏韻律與音樂的旋律是相通的。他把書法中的單字比作音樂中的音符,書法中的字組和章節比作音樂中的小節,而又把書法之大章法比作音樂中的主題旋律,從而賦予書法作品以輕重緩急、起伏跌宕的節奏與律動。”

有關書法之韻,尤中會先生也同樣體會頗深:“書法韻律與書卷之氣是書者學養的流露。學養者,沃土也,書法者,禾苗也。禾苗植根于沃土之中,才能枝葉繁茂。書法惟有學養的滋潤,才不會蒼白不會貧血”。

沒有個性的書法作品,不是好作品。沒有個性的書法家,成不了書法大家。就書法個性而言,尢中會的成功之處在於博採眾長,淹貫盡有。他在學書自敘中這樣寫到:“師二王之雅逸,得米芾之灑脫,法虔禮之用筆,取魯公之蒼渾,然後熔而化之,方樸拙厚重,血肉生焉,筆法豐富,意趣生焉。”他是汲取諸大家作品之精華,再融入自我之情趣,從而冶鑄自我之書風。從尤中會的書法作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他合離有度,亦古亦新。隱隱乎蘊古人之氣韻,落落乎見個人之性情。剛毅峻健,灑脫飄逸,字裏行間充滿著生命的活力,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文/ 蘇清傑   資深記者、教授、研究員、中國老子文化發展公益基金管委會副主任

<  1  2  3  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