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尤中會:墨韻高古自成家

尤中會:墨韻高古自成家

時間: 2010-07-01 10:01:22 | 來源: 藝術中國
書法 >

尤中會1944生於河南臨潁一個書香世家。曾任湖北書法家協會秘書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會副會長,湖北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湖北書畫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藝術委員會主任,湖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河南中原工學院特聘教授,紐西蘭坎特柏雷大學榮譽教授。

尤中會曾連續參加三、四、五屆書法國展,中韓首屆書法展,中日新潮名作展,中國•新加坡書法交流展,台灣百名書畫家邀請展等國際國內大型書展並獲獎。2005年2月,榮獲“國學傑出貢獻獎•書法金獎”,同時被授予“中國百名書畫名家”稱號。2006年7月,被授予“國學十年明珠藝術家”稱號,榮獲“國學十年個人藝術成就獎之書畫精品獎”。有《尤中會書畫作品選集》《尤中會書法集》《尤中會墨跡五稿》及書法理論專著《臨池余墨》等出版發行。

尤中會酷愛書法,應該源於前清秀才的爺爺尤遂成傳下的幾箱書法手跡和碑帖。幼年時一次無意的發現,讓尤中會闖進了書法這個神奇的世界。4歲那年,尤中會在叔父尤岑嶺創辦的私塾學描紅。第一次臨摹的正是叔叔手寫的工筆小楷,還有那首耳熟能詳的《蒙學詩》: 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尤中會臨摹多了,叔父的手寫貼明顯有些供不應求。好奇的尤中會免不了到處去翻箱倒櫃。這一翻不要緊,沒想到一下子翻岀了前清秀才的爺爺尤遂成留下的幾箱書法手跡和線裝名家字帖。

叔父見尤中會聰敏過人,且毛筆字又日日見長,儘管不忍心,但還是讓尤中會把那幾箱書法手跡和線裝名字帖都拿了去。

在那個書籍匱乏的年代,尤中會有了那幾箱爺爺的書法手跡和線裝名字帖,確有“像饑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的感覺。在別的孩子還不知“人之初,性本善”的年紀,尤中會早已對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王羲之、王獻之以及米芾和文徵明等等瞭如指掌。並對這些史上大家的書法特點爛熟于胸。

顏真卿書法端莊肅穆,給兒時的尤中會很好的鋪墊,在顏體的基礎上,他又臨歐陽詢《九成宮》、“二王”《蘭亭序》、《洛神賦十三行》等諸帖。還有米芾、文徵明的作品。在小楷、行、草、隸書都下過紮實的功夫。他作書多以空藏、側鋒入紙,以鋒毫之推拋翻轉,正側並用,節奏明快。由於他的每個字都經歷了千錘百煉,奠定了厚重的文化根基。

但在後來的書法創作中,尤中會和其他名家大師一樣,儘管也有過“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困頓與惶惑。但在翻閱了古人大量的名帖、手札後尤中會深深領悟到:古人之書“先是情,次是書”,許多著名的書帖都是為抒發某種心緒而書寫,本無意留給後人作書法範本。但是他們超群拔萃的文化修養,嫺熟精到的運筆技巧,猶如江河奔涌的複雜思緒,在無意中凝聚成獨一無二的書法精品,字裏行間溢滿爛漫的情趣和無雕飾的自然之美,這正是今天的書法家們所追而又不可及的奧妙和玄機所在。看來書法要達到忘我的境界,不能再拘泥于書法自身,必須從人生際遇以及由此而産生的心緒、靈智、品格中,熔煉靈動多姿的書法風韻。也只能是“功夫在字外”。

於是,尤中會在繼續苦練書法的同時,盡可能博覽群書,從古典名著,詩詞歌賦、音樂繪畫中汲取營養,從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結晶中尋找創作的靈感。他那大氣磅薄、氣貫如虹、宛若天成的《盧溝曉月》、《秋窗風雨夕》等在全國獲得書法大獎的作品,表現的正是尤中會這種無限的遐想和特殊的情感。

 

<  1  2  3  4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