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之彩,百花褪色:源未文化攜琺瑯精品亮相中糧

時間:2019-04-15 09:00:00 | 來源:藝術中國

沙龍現場

2019年4月13日,由源未文化和中糧寶庫&藝術空間聯合主辦的“重返烏托邦”系列活動之“琺瑯彩與生肖文化沙龍”在中糧置地廣場寶庫&藝術空間開幕。沙龍特邀琺瑯彩技藝復活人孫赫陽與風水名家秦陽明,從琺瑯彩和生肖文化的角度進行闡述,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琺瑯彩技藝融合,帶現場觀眾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之旅。

琺瑯彩技藝復活人孫赫陽(左)與風水名家秦陽明(右)交流

孫赫陽老師分享琺瑯彩製作工藝

琺瑯彩盛于清康雍乾三朝,因製作技藝從未外傳,曾一度失傳。孫赫陽老師在講解過程中提到,琺瑯彩技藝的復活是經過了孫家兩代人苦心鑽營13年的成果,他本人也已經從事琺瑯彩復原工作19年,這才將失傳二百餘年的琺瑯彩重新帶回世人面前。

觀展觀眾

孫赫陽老師為觀眾導覽

現場作品

在講解中,孫赫陽老師為觀眾介紹了完整的琺瑯彩燒制工藝,包括材料、顏料、製作工序等,除此之外還現場教授如何鑒定和把玩琺瑯彩,最後從投資角度出發,為大家提供了相關收藏建議。通過他的分享,觀眾不僅能更加系統地理解琺瑯彩的魅力,還能了解到孫赫陽老師在琺瑯彩歷史背景下做出的新探索。孫赫陽強調,在當下文化背景下,琺瑯彩技藝的傳承顯得更加重要。

孫赫陽老師從投資方面為大家提供收藏建議

當天的展品都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除為故宮復刻的展品外還包括一件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曾乘坐天空二號遨遊太空的“中國太空·琺瑯彩鳳舞龍騰天球瓶”,可以説是曾經距離黑洞最近的琺瑯彩藝術品。

孫赫陽老師講解中國太空·琺瑯彩鳳舞龍騰天球瓶

孫赫陽提出,古曆法的誕生、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陰陽五行哲學觀念的産生是善與美、吉祥與福祉的象徵。將清三朝的宮廷琺瑯彩技藝展現在十二生肖的創新造型上也是一個完美的結合。當日展出的三件生肖主題琺瑯彩,分別是雞、狗、豬,孫赫陽將它們命名為“鳳鳴”、“諦聽”和“當康”,通過這三件作品的創作將琺瑯彩技藝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祥瑞元素完美融合。

當康

諦聽

以“鳳舞”為例,這尊雕塑雖然代表的是十二生肖中的“雞”,但頭部採用的確是鳳的形象,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瑞獸,象徵天下太平,同時是鳥中王者,有“百鳥朝鳳”之意。

“鳳舞”的鳳冠

“鳳舞”雕塑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牡丹紋”,“公”與“功”同音雙關,“鳴”與“名”雙關,牡丹綻放,雞鳴報曉,有著“前程萬里,功名富裕”的寓意。

牡丹紋細節

除此之外,雕塑上還有著寓意“生生不息”的纏枝紋、代表“高瞻遠矚”的蟬的形象,和預示“五穀豐登”的五色祥雲等,無一不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同時又做出了新的探索。

“鳳舞”雕塑上的“蟬”的形象

在沙龍的第二個環節,風水專家、堪輿專家秦陽明為大家講解了十二生肖在豬年的運勢,併為到場觀眾普及了風水常識,結合孫赫陽琺瑯作品中的祥瑞元素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深刻寓意與符號內涵。講座結束後,觀眾紛紛向兩位老師提問交流,意猶未盡。

風水專家秦陽明

本次沙龍由淺入深,為觀眾們帶來了不一樣的琺瑯彩藝術,與十二生肖的結合令這項傳統工藝看起來更加具有生活性,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聽講、觀看,對琺瑯彩技藝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近距離感受了這位“瓷中女皇”令百花褪色的魅力。

觀眾學習如何鑒賞琺瑯彩

據悉,本次活動同時也拉開了源未文化2019年與中糧合作的系列文化沙龍的序幕。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包括任職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在內的數十位國寶級專家將在中糧置地廣場進行傳統文化的系列知識普及,並向公眾免費提供鑒定服務。“再現中國人精神圖景”,是源未文化“重返烏托邦”系列活動所秉持的信念,也希望通過各種探索,真正讓傳統文化的精髓能夠立足於商業社會,並通過新模式的融入來引領年輕一代的國潮風。(圖文/田英凡,責編/良月)

琺瑯彩作品

琺瑯彩作品

琺瑯彩作品

 琺瑯彩作品

展廳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