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藝術——趙盼超藝術作品展在北京開幕

時間:2018-12-26 09:00:00 | 來源:藝術中國

趙盼超

2018年12月22號,趙盼超藝術作品展在北京車庫美術館舉行。此次展覽由獨立策展人、青年藏家謝尚晉策劃,開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老師林自棟主持。展覽共展出趙盼超中國畫作品二十幅。內容上既有趙盼超對身處其中的現實社會場景的攫取,也有其對自己內心世界的主觀描繪,總體上突出了其作為青年藝術家對人生、對社會的反思和關照。

展覽海報

參加此次開幕的嘉賓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池瑜教授;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主任曹寶泉教授;甄明舒博士;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何忠教授、陳紅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韓朝副教授;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白波教授;北京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王樂耕副教授,同時還有來自北京各高校的師生及社會各界藝術愛好者。

趙盼超《景—人:都市物語》,水墨,180×97cm

趙盼超《景—人:飲醉翡翠軒》,水墨,122×244cm

此次參展作品,在題材上和表現形式上,既能看到趙盼超對傳統的追溯,又能看到他對西方藝術的深刻理解,多年來,趙盼超通過對藝術的不懈探索,在創作上形成了以複雜的空間和多重形式語言為主要表達方式的畫面風格,在題材的選擇上,也是儘量契合自己藝術表現和內在情感訴求的需要,因此他的作品可以稱得上是“精耕細作”。

趙盼超《景—物:木馬奇遇》,水墨,69×69cm

趙盼超《景—物:形色物語》,水墨,69×69cm

“精”在對藝術思維和藝術理念上的把握,專業的美術史研究背景,使他可以用獨到的眼光在傳統和當代、中國和西方之間架構一座橋梁,使之一統于筆墨色彩之中。“細”則細在對心性的表達。他能在抒發自我時,保有一份當代人對當下社會認知的理性在當中。不迷失在歷史中,也不迷失在權威之下。實乃大滌子之:“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當代踐行者。

趙盼超《景—人:城市系列三》,水墨, 138×69cm

趙盼超《景—人:夢幻記憶》,水墨,138×78cm(局部)

展覽現場採訪:

獨立策展人、青年藏家 謝尚晉

謝尚晉(獨立策展人、青年藏家):我和趙盼超認識已經十多年了,他本人特別有才華又能沉得住氣,一心做學問,我很佩服他。今天他做這次展覽,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他這麼多的畫,説實話很吃驚,面貌風格很獨特。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的水墨藝術有了很大發展。我從從事藝術創作,到現在的對藝術品收藏和經營,我對水墨也有自己的理解,現在做車庫美術館這個展覽館,對盼超一直有關注。我一直在想,他在當代水墨圈裏,他能站到一個什麼位置,看到今天這次作品,我想他是不輸于其他人的。他的這些作品表現的,全部都是他的意識、生活和本真的內心。可能我自己涉及到的,更多是藝術與商業有關的事情,但是我和盼超一樣,都是在用自身的力量推動著中國文化自信這一潮流的前進。

清華美院教授、博導、中國藝術學理論研究所所長陳池瑜

陳池瑜(清華美院教授、博導、中國藝術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在趙盼超的水墨畫裏,我們能看到新的收穫、新的形式。這也是我第一次系統的來看他的作品。我覺得他的作品最大的優點,就是在視覺形式上的新的創造。盼超在清華讀書期間主要是對美術史和美術理論進行研究,他是理論家,現在也進行繪畫創作,可以説這些作品是將他的理論和創作進行結合的結果,並且盼超作為理論家,對美術史和美術理論都有宏觀把握,他作為年輕的學者,對筆墨材料的把握能力比較突出,通過觀看周圍城市,觀看人們的生存狀態,並把這些視覺形象轉換到他的畫面裏,使得他的作品形式構圖比較滿,形式感強,很新穎,具有明顯的個人特徵,而且和這次展覽的標題也吻合,他的作品是和他心裏的藝術形象結合起來,雖然用筆墨表現,但和傳統的又不一樣,色彩很豐富。這種視覺形式,在傳統的繪畫歷史中,比較少見,現代繪畫領域也很少見。這也可見我們的水墨畫,有很大的表現空間和潛力,希望他以後能繼續完善自己的繪畫形式。

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國畫係系主任曹寶泉

曹寶泉(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國畫係系主任):我和盼超是工作上的同事,平時也經常在一起聊天,對盼超的藝術理論功底還是比較佩服的。他本人十分有涵養,今天看他的畫,也可以感受到。他的繪畫,個性語言比較明確,觀念、繪畫視覺樣式獨特。近三十年,我國繪畫藝術發展比較快,觀念變化大,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生存,受到了很大挑戰。在“85思潮“以後,西方藝術對中國産生了強大的衝擊,中國的傳統藝術如何發展、生存,並且保持住自身的文化優勢,這是一個大的命題,對此探索的藝術家也有很多,也為當代水墨畫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同時這在當代社會也行成了比較新穎的繪畫樣式潮流。我們這次觀看盼超的作品,能夠很清晰的感受到他面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以及對藝術的付出。盼超的繪畫在這個方面的探索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是值得肯定和讚揚的。希望他以後能繼續堅持的走下去。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畫家、理論家韓朝

韓朝(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畫家、理論家):大家發言,從不同的角度對盼超其人其畫進行了解讀,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全面的人。起先他從事藝術創作,後來又轉入到藝術理論研究。他用敘事性的手法和畫面結合起來,有時候這兩者會打架,但是在他的畫裏,被很好的結合起來,這很難得。這些年來他也很堅持,按照自己的思路,在不停地進步,不停地探索。在水墨畫領域,我們有時很容易被影響,但他有個性,有勇氣,不斷開拓,我們很佩服,也很欣慰。

濱州博融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林

李林(濱州博融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們相識很久了,三十年這一路,他做到了“不忘初心”這四個字,也是這四個字,讓他選擇了讀碩士讀博士,並且遇到了陳老師。在我的認知當中,他是很有內容的人,我想用兩個字形容他,一個是“感恩”,他從山東老家過來北京,遇到了陳老師,這麼多年,沒有周圍的這些好老師,這些好朋友,他也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但是他並沒有浮躁,對老師朋友的幫助,他一直記在心上。第二個詞是“感動”,三十年來,他一直在畫畫,我作為一個門外漢,看到盼超一路走來不斷精進,對藝術不斷的追求,還找到自己的表現語言,讓我真感動。他的工作室和住所我都去過,他這些年來在藝術圈裏算是艱苦的,他能堅持不動搖的走到今天這一步,讓我很感動。

甄明舒

甄明舒博士:今天在座的大都是藝術圈裏的人,大家應該比較清楚,通常辦展覽都會邀請一些官面上有頭有臉的人來撐場子,久而久之已經成了一個規則,似乎請來的人級別越高,畫展的規格就越高。我覺得這背離了藝術最初的本質,對於藝術的本質大家或許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最基本的一點應該是真實。今天的開幕式讓我感覺到了這種真實,盼超他沒有刻意去邀請所謂官面上的人來給自己站臺,而是請了最熟悉他的人,他的導師,他的同學,他的同事。這些人都是最能讀懂他的作品的人,從畫裏也能讀到他豐富的內心世界。

趙盼超《景—人:城市系列二》,水墨,138×69cm

熟悉盼超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定力很強的人,這個時代很浮躁,但是盼超他能沉得住氣,坐的住,不受外界干擾,安心做自己的事情。他有很強的研究能力,理論功底很深厚。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其實是一個學者型的人,是以學術研究為主業的,平時我們也知道他畫畫,但是今天突然看到有這麼多作品,還是挺吃驚的,這也反映出他平時的勤奮。

趙盼超《景—人:城市系列一》,水墨,138×69cm

從他的畫裏,我們可以看到他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他的畫突破了傳統的框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樣式。他對傳統其實是有很深入的研究的,傳統的理論功底也是很深厚的,但他擺脫了傳統樣式的束縛,選擇了突破和革新,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把傳統的包袱都扔掉了,重開一路,這是一種很大的挑戰,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國自85新潮以來,經歷了西方現代藝術觀念的衝擊和碰撞,我們從張仃、吳冠中二人的筆墨之爭也能看出這種碰撞。經歷過這個過程以後,大家開始不約而同的回歸到本土文化裏來,重建文化自信,尋找自己的文化屬性和身份認同。但似乎又走到另一個極端,就是大家過分在意傳承有序,在意脈絡和出身。從文脈上看,盼超是可以歸到中央工藝美院這一支的,但他沒有固守這個文脈,而是從這只文脈裏又開拓出自己的一條路來,這是很難的。可能這也反映出他作為山東人骨子裏的倔強氣質吧,也可能和他的家庭生活有關。

從盼超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現實社會有一種人文關照,以自己獨有的情懷關照當今人們面臨的困境和焦慮。他的畫,和他的人一樣,很誠實,也很有勇氣,沒有討好,也沒有迎合。這讓人很感動。

趙盼超《景—人:風月二》,水墨,138×69cm

趙盼超《景—人:夢幻記憶》,水墨,138×78cm(局部)

趙盼超:我的作品雖然在題材和表現形式上都似乎和傳統沒有什麼關係,但傳統的精神一直是我堅持的東西,它不是停留的表面的學習和模倣,而是要繼承傳統的筆墨精神和古人在創作中所具有的“表意”狀態。現在社會的人在生活環境和對外在世界的感受上與古代不同,當然在表現方式上也會呈現出不同。在畫面語言方面,我對複雜的空間表現很感興趣,希望在意向表現的空間方面有自己的探索。同時,我認為如果説20世紀我們對於西方藝術的關照太多,太過追隨,那麼21世紀的當代中國畫在表現上應該更加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是排斥西方,而是即使在表現上呈現出西方化的視覺特徵,也不認為這是對西方的追隨,而是體現了當代人在情感與表現方面東西方呈現出某些共性。正如石濤多説“縱有時觸著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為某家也。天然授之也”。我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畫筆,去表現一個“想像”的世界,而不是“看見”的世界。

展覽現場:

展覽研討會現場

藝術家趙盼超在柵欄現場給導師陳池瑜先生鮮花,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展覽現場嘉賓合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趙盼超先生給導師講解作品

開幕式現場

陳池瑜教授(中)在展覽現場發言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藝術家趙盼超和嘉賓以及學生合影

展覽現場嘉賓合影

藝術現場

藝術現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