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趙無極
既然趙無極和常玉能紅回內地,那麼學術素養和專業素質方面,自然是沒得説,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兩位大師身上的賣點也很多,否則怎麼會在內地上位呢?他們一個是春風得意的豪門畫家,一個是生前潦倒的戲劇化大師,一個是迷倒眾女性的成功藝術家,一個是留不住愛人的悲情大師,一個依舊精神矍鑠的富有藝術家,一個葬在貧民墓地的窮困畫家。這兩個人擺在一起,太讓人感慨了!都可以唱一段《枉凝眉》了,不過他們都憑藉自己的獨特性在內地市場放出光彩。在不斷變化、飛星霧罩的市場下,趙無極和常玉在市場上大紅大紫的情況一直很穩定。雖説他們的油畫作品在內地分佈狀況、以及的成交記錄與港臺還有明顯差距,但是他們的作品在內地也是頭角展露,受到了很大一部分國內藏家重視,引起了很多國內藏家的注意。根據英國藝術市場聯合會發佈報告稱,市場重心已從西方轉向東方,中國藝術品市場在國際上屈指可數,大陸的北京、上海現成為全球藝術市場的新焦點。越來越多的拍賣紀錄將在內地刷新,而大陸拍賣市場會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估計趙無極常玉此類的大師作品應該是績優股,多搶、抓牢、松手需謹慎!趙無極、常玉這類的華人藝術家,他們站在一個獨特的視角位置上,吸收了國外藝術的精華,但是又帶著中國文化的血液,他們在海外創作,作品一般是由法國、歐洲的收藏家來收藏。到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台灣市場的大熱。西方的重要拍賣公司的進入,對台灣區域的市場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並且做了深入的挖掘,努力銷售印象派藝術品和西方藝術品。受此影響,很多台灣的畫廊代理並且銷售西方大師的版畫和印刷品,慢慢起起家的。而趙無極和常玉作為國際華人,自然會多幾分認同!而當時的新時代、大未來這些畫廊,也是力挺這些有國際聲譽度的華人藝術家。常玉是老油畫方向的國際華人藝術家,因此很快就得到認可,融入到了台灣藝術品市場。他算是引進過程裏面做得最順利的藝術家,隨後趙無極和朱德群進入到台灣藝術市場。因此這個上位過程,可以演變成上位三部曲:一、被國外發現價值,二、經由台灣畫廊的引進和國際拍賣公司的宣傳、銷售,三、被國內藏家認知。現在常玉、趙無極憑藉他們的國際認可度,以及藝術的特點,被越來越多的國內藏家瞄上,那我們就從他們的出身、財富、情感、市場特色好好盤點一下,看看他們有什麼藝術價值以及自身特點,讓他們這麼有上位優勢,我們也順便來個pk 賽,供讀者對他們有更立體的認識!經過一番pk 後,趙無極憑藉他的皇室貴胄的出身,頑強的藝術生命,比常玉略勝一籌,而現在更因為郭慶祥(微網志)這一類內地藏家的介入,讓趙無極以後的市場更有看點。而目前常玉的市場也開始慢慢延伸至內地,在今年保利秋拍中,一位神秘藏家,進場後就坐在常玉的畫下面,用3000 萬競得《幽藍名菊》後瀟灑的走了。如果他也是內地買家,那麼經過此番點燃,常玉很有成為內地新寵的可能。常玉、趙無極的pk 大賽,暫時趙無極更有優勢,歡迎大家前來觀戰。
出身篇
趙無極皇室貴胄PK常玉殷實之家
看了趙無極、常玉的履歷之後,本人認為什麼英雄不怕出身低,這類的言談真的是有局限性啊!我算是明白了什麼叫做成功藝術家,一個成功藝術家首先要投胎成功,看看人家趙無極多會投胎,一下子就找到了宋朝的貴族後裔,雖説時過境遷上千年了,但是宋朝皇室的風雅卻還是抹不去,從小時候祭祖的時候就看米芾和趙孟頫的真跡,就算是小孩子看不懂,但是這種熏陶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容小編篡改一下古文:“與佳作相伴,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並且趙無極這個成功的藝術家,有成功的爺爺,作為一個文人名士,相當重視孫子的教育,而他的銀行家父親可謂他的半個同行,業餘畫家啊!所以當聽説兒子志在藝術的時候,壓根沒覺得這是什麼不務正業,反而寬容的認為,兒子如果搞金融,估計會很失敗,去學畫畫也很不錯。這種寬容的心態,和家裏的票子有密切的關係。還是馬克思導師的那句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相比之下常玉的履歷表似乎弱一點,不過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皇室貴胄,生於殷實之家已經很不錯了,殊不知在出國方便,安康穩定的今天有多少家庭省吃儉用只為送孩子出國,而1919 的常玉年就去了巴黎,也夠fashion 了!小編總結:成功藝術家三“fu”定律(如果你富,如果你有天賦,繆斯終不負你!)
趙無極藝術活動
1935 年,14 歲時,進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趙無極離經叛道,拋棄情節性,力圖捕捉構圖的“理”與“力”,追求主題的統一。
1941 年趙無極留校任教,在重慶舉辦首次個人畫展。
1942 年在重慶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組織了一個青年畫家聯展,受知識分子和青年藝術家們的熱烈歡迎。
1947 年在上海舉辦個人畫展。
1948 年移居法國。
1949 年5 月,克勒茲畫廊舉辦趙無極在巴黎的首次個人畫展。《趙無極八幅石版畫欣賞》專輯出版
1950 年趙無極首次參加“五月沙龍”,從此連年參加,直至1978 年。
1951 年 參加辛辛那提彩色石版畫雙年展﹐《生活》雜誌以一整版刊登他的一幅石版畫出版
1953-1954 年他在法國等國家多次舉辦展覽,他的版畫作品美國獲得更大的成功,辛辛那提博物館舉辦其版畫回顧展。
1955 年 第一部《趙無極版畫作品總目》
1957 年 波歇博物館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趙無極生平傳記
1959-1960 年 影片《趙無極 》被納入《法國藝術家工作室 》系列中
1961 年趙無極在紐約的庫茲畫廊和東京的東京畫廊舉辦個人畫展。
1961-1962 年,在西班牙馬德里阿特內奧館和科爾多瓦利喬畫廊展出油畫﹑水彩畫和石版畫《西方的誘惑》一書與10 幅石版畫在拉于納畫廊展出
1969 年 第二次回顧展先後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當代美術館和魁北克博物館舉行
1970 趙無極被薩爾茨堡國際夏令美術學院聘為教授,學院為他舉辦畫展。日內瓦克拉美畫廊、沙勒羅伊美術館和法蘭西畫廊為其舉辦畫展。
1975-1977 年 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個展
1981 年,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開設趙無極專廳,也舉行了巴黎大皇宮國家美術館個展
1984 年 法國政府授予榮譽勳位勳章
1990-1992 年日內瓦揚·克魯治畫廊展出趙無極油畫和水墨畫新作。
1993 年趙無極晉陞榮譽勳位第三級,獲巴黎市維爾美勳章,在香港獲中文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95 年 獲LVMH 集團在巴黎設立的科學藝術獎中的藝術獎于拉岸裏埃爾-弗雷羅工作室創作了七幅版畫
1998 年在馬德里國際代藝術博覽會中,泰薩·赫洛德畫廊為趙無極舉辦個人畫展。趙無極大型回顧展在法國昂熱展出;在美術館展出油畫作品,在舍美利
埃宮展出水墨作品,在潘塞博物館展出版畫和書籍。同年上海博物館以其3 個特別展覽廳舉辦趙無極繪畫大型回顧展,展出畫家105 幅油畫作品。
2003 年 被法蘭西藝術院接納為院士。
2006 年 受聘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名譽教授
總結:趙無極先後在世界各地舉辦了近200 次個展,他的作品被22 個國家86 家著名藝術機構收藏。
常玉藝術活動
1917 年入上海美術學校就讀。
1919 年常玉與徐悲鴻、林鳳眠以留法勤工儉學的方式前往巴黎, 並於1919 年赴日時在東京展出其書法作品,而獲當地雜誌刊載推薦。
1920 年赴法勤工儉學到巴黎,至67
歲辭世,大致都住在巴黎,僅于1938 年短期回國。
1921 年與徐悲鴻、張道藩等留法學生組織“天狗會”。
1925 年作品入選法國秋季沙龍。
1931 年為法文版《陶潛詩集》作插圖。
1932 年被列入《1910 - 1930 當代藝術家生平辭典》第三卷:
1933 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畫展。
1938 年因兄喪返國,同年返回法國。
1948 年由法國赴美,居留美國紐約。
1950 年在紐約舉辦畫展,次年返回巴黎。
1955 年作品參加巴黎獨立沙龍。
1964 年應台灣教育部邀請,在臺舉辦個展。
1965 年在巴黎友人家中舉辦個展。
1966 年因煤氣中毒,去世于巴黎寓所。
看完兩位大師的履歷表之後,我深深的感覺到,一個藝術家的藝術地位在很大的程度上和存活在世界上的時間有很密切的關係,在出身上常玉沒有比過趙無極,在藝術生命上他還是輸給了趙無極,畢竟常玉離世的太早,雖説正因如此畫作的稀有性強,作品的價格會更高,但是趙無極活著,就是一個最大的優勢,不管怎麼樣,他還是在一刻不停的創作作品,就會給藏家、給市場帶來驚喜的可能。並且趙無極也意識到了健康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為了畫畫愛上了高爾夫球,生命來源於運動,各位朋友們,拼命的活吧!只要比自己的競爭對手活的時間長,那麼贏家是當定了。因此趙無極獲勝!
常玉、趙無極的人生沒有什麼交集,他們兩個人畢竟不是同一時代的人。常玉當年是和趙無極的老師林風眠一起去的法國。1948 年當趙無極剛剛移居法國的時候,常玉離開法國去紐約旅居了一段時間,而之後的資料上也沒有顯示出趙無極與常玉曾經有過什麼碰撞和交集。
常玉和趙無極兩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名,其實和當時的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隨著華人在法國地位的逐漸提升,趙無極和常玉的受追捧程度,也越來越火高。
從剛開始趙無極在畫廊之中,兩年無人問津,到後來法國總理希拉克特意求購趙無極的畫,將它送給朱鎔基。還特意邀請趙無極和他的夫人到愛麗舍宮,出席贈畫儀式,一個中國藝術家能否被重視,和中國經濟的崛起有很大的關係,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
市場篇
趙無極一直都是豪門PK常玉草葬貧民墓
在出身篇當中,我們已經了解到了趙無極的殷實家境,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説法“富不過三”。這種説法印證到了常玉的身上,我無意説常玉是個敗家的花花公子,或許如果他沒有那種自由、無拘無束的氣質也成就不了他的藝術,在1949 年,近50 歲的常玉和吳冠中的談話中,他很少談起藝術,更多提及的是生活的態度,他説哪兒舒適就呆在哪兒,因此他給吳冠中的印象就是一個居無定所的流浪漢。常玉原本是一個花花貴公子為什麼會突然變成一個流浪漢呢?因為常玉到法國後,基本上由他的兄長匯款供養,因為衣食無憂,常玉自然也就不思生財,遊心於藝,安於逸樂後來兄長因為去世,不能供養他,於是常玉就窮困潦倒了!還真是靠山山倒,考樹樹跑。並且常玉生性敏感,極度任性,品位高雅。正因他的放任和不善利用時機,落得終身潦倒,友情提示朋友們,一定要自食其力,依靠自己這樣安全、保險無任何副作用!相比之下,根據在世時候所佔有的財富而論,趙無極的財富和常玉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人了,我都不忍心比較,近年來的胡潤藝術富豪榜上缺不了趙無極的名字,可見趙無極一直都是豪門。小編總結:成功藝術家賺錢定律(與時俱進,符合潮流,時代永遠不會背棄你!)
胡潤藝術榜的常住居民
1、2011 年3 月31 日,胡潤研究院最新公佈的《2011胡潤藝術榜》上,90 歲的趙無極以3.4 億元的總成交額排名第三,成為《2011 胡潤藝術榜》的“油畫之王”。2、2010 年3 月10 日,胡潤百富發佈《2010 胡潤藝術榜》發佈, 89 歲的趙無極榮登榜首,其作品2009 年拍賣成交總額為2.4 億元。91歲的吳冠中位列第二。在當時 ,收藏家重心轉向古代書畫,收藏古代書畫的富豪人數比收藏當代藝術品的多10%。3、而在2009 年公佈的《2009 胡潤藝術榜》,趙無極的排名為第五。趙無極的家庭背景,已經是沒什麼好説的!不過根據上面的三點來看,他的後天豪門指數也是高的嚇人!看到趙無極這麼灼熱的拍場成績,就知道趙無極的身價得有多高了,不過畫抽象畫的藝術家,市場接受能達到這個高度的人,貌似只有趙無極自己了。一般情況下,能欣賞抽象畫的人是一個小眾,玩藝術的本身就是一個小眾,能夠喜歡抽象畫的更是小眾,所以趙無極的市場成績能這麼好,的確讓人驚奇。而就目前來説,雖然香港和台灣對趙無極的認可度很高,但是中國內地藏家,對趙無極的接受度並沒有達到普遍認可的程度,大部分人還是在追逐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吳冠中等人的作品。不過今年在佳士得的春拍,趙無極的市場依舊是春風得意,而中國內地的豪客郭慶祥,就讓我們看見了內地藏家對趙無極的認同。早在佳士得開拍之前在微網志上就有人爆料説郭慶祥坐著遊輪抵達峴港去購買趙無極。郭慶祥也不是一時頭腦發熱去買趙無極的作品,在之前我們就可以從蛛絲馬跡中看出來他對趙無極的喜愛。在今年的9 月2 日,在圍脖上做客微訪談的時候,他就曾經説“能打動我的畫家趙無極、吳冠中、李可染、潘天壽、石魯、石齊,他們都是用情感去發現和創造,這樣的畫家及其作品能夠感動和打動我們。”趙無極是被郭慶祥第一個提到的。在後來的拍賣會上,他也想買趙無極的作品不過失之交臂,在11 月份的微網志中,他寫道:“趙無極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前幾天蘇富比(微網志)春拍的時候,我想買下他的一件作品,結果舉到6000 萬還是有人跟我搶,大家都是藏家不容易,想一想就讓給他了”後來他也預測了抽象畫的未來市場:“吳大羽、趙無極等人的現代藝術已逐步被大家所認知和看好。他們是與當時世界先進繪畫思想同步的畫家;同時他們又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意境,帶入了國際視野中,創造了各自獨具個性和時代氣息的繪畫作品,他們的作品也必定會帶來價格的猛勢提升。在國際市場中,也是以印象派及現代繪畫佔據著市場最高位。”同時也唱衰以前的拍場金牌徐悲鴻等人,他認為“隨著人們審美水準和藝術認知的提高,對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藝術成就已有重新認識和評價,他們一些應酬商品畫的行活技術是較容易被人臨摹的,由於年代相距不遠,容易造假,市場上他們的贗品也更多。所以,他們一些商品畫、應酬畫或禮品畫,如果沒有正規出版物的,作品的市場價格也會一路走跌。”未來的市場究竟會是什麼樣的狀況,一切都是未知,不過如果大陸的豪客如果看好趙無極,那麼他日後的市場無疑扶搖直上,以後的市場走向,我們拭目以待。
悲情常玉,草葬貧民墓
常玉是個悲情的莫迪裏阿尼類型的人物,前半生花花公子,閒雲野鶴浪漫瀟灑,後半生為生活環境所困,導致生存狀況舉步維艱,常玉家境富裕,長兄常俊民經商有成,開設當時四川最大的絲織廠德合絲廠,二哥常必誠經營上海一心牙刷公司,常玉負責包裝設計。1921 年他響應了北大校長蔡元培提倡“勤工儉學”,不過常玉這樣的貴公子勤工儉學,應該也是借一個“勤工儉學”的名號而已!他在巴黎學習藝術,也就此成為他一生客居異鄉的起點。後半生就這樣在巴黎草草了事。剛去巴黎的常玉,應該是被群眾們羨慕的,有一個好家庭,有一個好兄長,不過隨著日本對中國經濟上的掠奪,雖然有機會成名,但是沒有好好的把握住,所以這也使他的生活更加艱難,也越來越孤獨。1966 年8 月12 日淩晨,人們發現常玉因煤氣泄漏死在他蒙帕納斯的工作室裏,結束了他默默無聞、不被賞識的異鄉人生。常玉生前並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幾乎沒有什麼人收藏他的畫。在他去世之後,他的作品曾成捆地出現在巴黎的拍賣行以及跳蚤市場,僅僅幾百法郎一幅;一直要到上世紀的80 年代,歐洲和台灣的藝術界才逐步發現其作品的價值,從而以畫廊、拍賣公司與學術研究的角度,重新整理並建構出這位藝術大師曾經為人所遺忘的藝術與人生;若沒有拍賣公司估計常玉也僅僅是一個客死異鄉的流浪漢啦。八十年代,台灣的不少畫商因為常玉的遺作而暴富,後來有良心大大的不錯的畫商,專門到巴黎,在很資訊量相當少的情況下下,找到常玉所住樓房下的中國餐館的打工者,這些人都已年過花甲。畫商經過仔細詢問,終於在巴黎的一個貧民墓地裏找到草草埋葬的常玉墳墓。據説,這位畫商去巴黎的那一年,也正是常玉的屍骨馬上就要被墓地所有者清除掉的時候。因為巴黎的墓地有年限限制,常玉死後,朋友們湊錢給他所買墓地的年限,也恰恰就到這一年。蒼天有眼,台灣畫商此時到了巴黎,出資為常玉的墓地又買下了二十年的使用權,一生孤苦潦倒的常玉,才可以免除屍骨無存的結局,能暫時的瞑目一段時間了。有人説常玉像是莫迪裏阿尼,我覺得有些類似,吳冠中説常玉像是八大山人,竊以為八大山人比常玉的命還好些,畢竟八大山人還有一個廟能夠居住,清代對明朝遺老遺少還是不錯的。但是常玉是個個性很強的人,他曾經下定決心,寧願討飯也不會回去,在去法國之後,兄長的蔭庇喪失之後,他應該知道自己以後的生存境況,當年趙無極去法國的時候,他對林風眠説如果賣畫能維生,那麼就不回國了!林風眠都覺得會比較難,還是體貼的在給他預留了一個職位,解除後顧之憂。如果常玉還活著,我覺得他也不會在乎這個市場,畢竟畫畫是他的喜好,而市場似乎一直與他無關,不管是當年他們家富甲一方,還是後來他窮困潦倒,很多次的成名機會向他拋出橄欖枝,但是他沒有接受,他就是藝術的純真稚子,雖然佔有的物質財富少得可憐,差點屍骨無存,但是常玉應該是個內心強大,經得起誘惑,守得住自我的人!他的財富留給了後世,最大的財富是常玉的心性。
風格篇
趙無極西方現代抒情抽象PK常玉殘花敗韻,人冷景清
趙無極是個很幸運的人,在80 年代時,趙無極在國內的美術院校裏授課、講座,講述他的藝術和表現主義、抽象藝術,在中央美院、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都有他專門的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抽象藝術與觀眾的距離,畢竟抽象性的藝術是需要一定的修養。趙無極在推進大家加深對抽象性藝術的認識的同時,也成功在國內行銷了自己。而翻看常玉的作品,會讓人懷疑是不是常玉是明朝的貴族後裔,是不是和八大山人有親戚關係,這也難怪會讓人聯想,常玉流浪海外,遠離故土,但是作品中有中國文化的情愫,被他畫的盆景,大盆裏幾枝小花,小盆裏面豐盛的花葉、枝葉的形態,會讓人聯想到中國的剪紙、漆繪等工藝。常玉淡淡的鄉愁就這樣被他冷靜的畫出來,這種蕭索孤寂的感染力,或許就是常玉引起西方畫壇關注的原因吧!這種中國的傳統情趣味,也讓中國的藏家,對他的作品有認可度。小編總結:成功藝術家風格定律(與眾不同,最容易搏人眼球!)
趙無極現代抒情派早期巨象風格
1、1935,14 歲時,他入杭州美專就讀,在六年的學習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兒到畫油畫,其中也學習國畫臨摹、畫法理論及西洋藝術等課程。2、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馬蒂斯、畢加索為師,他酷愛義大利、荷蘭和法國等古典繪畫風格,創作以人物和風景為主,畫風比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們所謂的“具象”時期。
50 年代時期轉型到抽象
1、1949 年5 月,在克滋畫廊舉辦首次個展後。他一面作畫、一面思索,認為西方繪畫到了必須要突破的關口,他從克利的畫中得到啟示,進入了抽象的世界。不斷探索繪畫的可能性,而在中國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間觀念中得到認識,將他的繪畫帶到另一個階段。2、畫以色彩和空間分配,帶領著觀者進入了一個在有形似無限的世界。1952 年的作品《靜物》,即是此類轉型作品的典範。畫面中置放的幹樹枝、雜物,造型奇特且充滿荒涼、神秘的氣氛。靜物就是色彩與符號,在一定光線下,配上冷暖色調,擺脫了具象畫風,分解主觀的外表,使客觀的形體以簡單的形式出現。從塞尚、畢卡索過渡到克利,藝術架構也從一個完整的世界過渡到隨機創作的階段。
畫風逐漸東西交融
1、1954 年起,他的創作品中,使用類似甲骨文或鐘鼎文的抽象符號,用虛無空間和變幻色彩表達東方神韻。2、50 年代後期,放棄了行文字式的符號象徵,轉入直接表現精神,宣泄感情。他的創作表現手法更加自如無矩,筆觸自由,大片顏色隨靈感而動。以“不複製自然而再現自然”為創作目,經過n 次自我否定的痛苦歷程,認為“遵規守矩不是創作”。3、趙無極在法58 年的創作中,作品風格獨創、想像豐富,他以西方表現力極強的油畫形式展現了中國的藝術傳統與精神;60 年代的時候,他在巴黎接受採訪時説“隨著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漸發現了中國。我最近的畫作自然而然的反映中國,或許悖謬的是這種深遠本源的回復,歸功於巴黎”趙無極重新發現了中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4、1959 年之後,他的作品以創作日期命名,使觀眾不受繪畫之外的因素影響,直接體驗繪畫意境。5、法蘭西學院第一位華裔院士程抱一先生這樣評價他的藝術創作:“他開始了激動人心的長期探索,吸取了西方藝術的偉大。與此同時,他也發現了東方文化之精彩。”
80 年代後作品注入溫情和空靈
1、隨著年齡及閱歷的增長,趙無極的作品當中注入了較多的溫情與靈逸。激情與對立則逐漸溶進雲彩或水氣中,1986 年的重要作品“向馬諦斯致敬”,人們可以發現他的改變,他較注重畫面的調和,色彩更流暢。2、後期的用筆速度很快,好似中國文人畫那種直抒胸臆,達到大寫意意味無窮的效果,同時油色稀薄,有中國水墨畫的感覺。3、趙無極自己説:“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還能拿畫筆、涂顏料,我就一無所懼,我只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手上的畫,要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他也説過:“不要怕年紀大,塞尚最好的作品是在80 歲之後畫的,年紀大了手的束縛就少了!”因此晚期的作品感情充沛。
常玉中國的莫迪裏阿尼
20、30 年代作品明亮
1、常玉的作品明亮,畫面大都由白、粉紅、赫黃等淺色塊構成主調,其間突出小塊烏黑,畫龍點睛,頗為醒目。2、色塊與色塊的明度十分接近,用線條來勾勒或融洽物與物的區分,促成諧和。線條顏色較淺,具似有似無的韻味。如粉紅的裸女點綴一綹黑髮、黑鞋、黑貓等黑色常見物品,有時是大塊黑色的衣衫,求強烈的對照與反差;淺花瓶、盆中瓜果,等靜物根據節律的需要也總選有濃黑的藉口,是葉是果,任意點染,有時以黑色的瓶來托明麗的花;無論是人是花是動物,似乎都被浸染在淡淡的粉紅色的迷夢中。而常玉創作作品的宣紙作為創作媒材,使作品東方韻濃厚。
50、60 年代鍾愛漆黑
1、常玉深黑的底色上勾勒出花卉、虎豹、女裸,在淺底色上用線勾勒,烏黑的鐵一樣的線,用吳冠中的話來講是有“沉痛感”。2、熟練掌握油彩性能,油畫顏料色階豐富,從純白到漆黑,具備各種細微的色階,但只選取有限的幾種中間色階與黑、白唱和,用線的伸展中,來表現內心情感。3、有些速寫作品,用毛筆一口氣速寫出人體,人體誇張過度,鬆散無力,也正是書畫之韻。4、常玉因為貧窮得買不起作畫的材料,劣質的材料也是他作品的一個特點。
以裸女為題材的作品特點
1、早期繪畫作品多重於裸體創作,表現形式有油畫,有水彩,有水墨,也有炭筆,總體以白色和粉色為主調。2、繪畫筆調灑脫,行筆暢逸,使人能感覺到常玉在遵循中國傳統技法的同時,又在努力試圖突破傳統格局的束縛而傾力探索。3、以裸女的整個身體輪廓表現他心內的風景。常玉筆下的纖細裸女不多,大都是豐滿肥碩的女子。脂潤肌滿,風韻張揚。4、他繪畫中的背式女人體冷眼相觀、不屑一顧的神情。有的作品女人體的青絲發髻最為招眼,體態含羞帶怨,頗有作者“不可向人語,獨自暗神傷”的自憐情態。
以風景動物為題材的作品特點
1、畫中多表現蒼茫大地,古道綿綿,或黃沙漫道,渺無人煙的蒼涼情境。2、動物形象蕭索空寂,動物有時急行、有時緩步,或深思、或徘徊。如同異鄉遊子的真人寫照。翻閱常玉的作品,使人立即聯繫到八大山人,那些孤獨的鳥與獸,那些出人意外的線的伸縮,那比例對照的巨大反差,吐露了高傲、孤僻、落寞、哭之笑之。常玉浪跡海外,遠離母土,接觸的友人也大都是西方人,他自己説過:“討口也不回去!”則他與祖國恩斷意絕?恰恰相反,他作品中流淌的偏偏是母土的情愫,被深深掩埋的鄉愁倒化作了他藝術的種子,他屬於懷鄉文學的範疇。他畫了許多盆景,大盆裏幾枝小花,小盆裏一叢豐盛的花葉、枝葉的穿插與組構,一目了然顯示了中國民間剪紙、漆繪裝飾等工藝的變種。八大山人的情思或民間藝術的意趣被常玉譯成了現代西方的油畫新貌。
感情篇
趙無極永遠不忘的“蘭蘭”PK常玉是徐悲鴻的“宿世情敵”
好像沒有哪個藝術家,不是多情的。八卦的盤點一下,發現諸位大師的感情世界都很豐富多彩,不論是哪個大師也都是從青澀的少年走過來的,關於愛情的小清新電影總是叫好又叫座,其實人家談戀愛,都咱們有幾毛錢關係啊,不過很多的觀眾還是和我一樣傻樂去看。趙無極的第一任妻子是謝景蘭,是趙無極在西子湖畔遇見的,謝景蘭放到今天也是個“門門通,樣樣精”的才女。在舞蹈、繪畫、音樂都有涉獵。她就是趙無極在14 歲之後遇見的女生,他帶著她共赴巴黎,雖説最後沒有攜手走到最後,但還是最純真年代的感情。説徐悲鴻的“情敵”是常玉,那麼他們真的是情敵嗎?小編也沒再旁邊看著,可不能瞎説,究竟是不是情敵,看下文分解。小編總結:藝術家背後往往有成功的女人。
誰是趙無極最愛的女人?
從他14 歲的戀人蘭蘭,到第二任的妻子,法國電影演員陳美琴,以及現在的法國妻子,趙無極的感情並不是很容易説清的。我一直覺得趙無極和謝景蘭的結合,類似于趙孟頫和管道升那樣的才子才女式的結合,只是最後年少時的純真感情,最終喪失于浪漫的巴黎,兩個人也分道揚鑣,他們都不會完全忘記那段感情。謝景蘭,又叫蘭蘭,後來改名為“拉蘭”生於貴州貴陽名門。他的外祖父為當地著名學者,受父親的影響,她在1935 年,也就是14 歲的時候考進了杭州藝專,經過表姐的介紹,認識了同樣在國立藝專學習繪畫的趙無極,這兩位的愛情,如果放到今天這是標準的早戀,如果兩個人按照正常軌道發展,肯定會被叫來家長,通報批評,留校察看。蘭蘭和趙無極算趕上好時候了!趙無極16 歲的時候,為蘭蘭畫了一幅肖像,兩個人愛情的種子越種越深,葛嶺24 號宅,就是見證他們夕日甜蜜的地方。但是當兩個人決定結婚的時候,卻因為趙無極祖父過世,按照習俗不可以在一年內結婚,兩個人在當地結婚的計劃受阻,為了愛情, 他們長途跋涉一直跑到香港結婚,這個故事都可以變下一下,寫個電視連續劇了,如果編劇不差,最後的票房也能和《失戀33天》叫板!兩年後,他們的兒子趙嘉陵出生,1948 年兩人一同赴法留學,林風眠為趙無極預留了教授的位置,為他解除後顧之憂, 1949 年,蘭蘭開始學習現代舞,後來學習電子音樂。1957 年,蘭蘭同趙無極離婚;次年與法國藝術家馬賽(MarcelVan Thienen)結婚。痛苦不堪的趙無極,在那段時間常常酗酒,甚至被稱為“趙威士忌”。15 年的婚姻沒了,當初的蘭蘭變為他人婦。趙嘉陵説“至今,爸爸仍對當初媽媽的離去感到很傷心,我們都不能在他面前提起‘蘭蘭’兩個字。”離異後傷心失落的趙無極離開法國散散心,到香港時,趙無極認識了一位叫陳美琴的電影演員,一見鍾情結婚後,重新返回到巴黎。1972 年,年僅41 歲的陳美琴因病去世,趙無極傷痛之餘,創作了一幅巨畫《紀念美琴》。在隨後的一年半中,趙無極始終無法提筆作畫。1973 年,52 歲的趙無極認識了剛剛考取巴黎市立美術館館員資格的實習生、26 歲的法國姑娘弗朗索瓦茲。經過4年,相差26 歲的兩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弗朗索瓦茲憑藉著自己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厚專業知識,以充沛的熱情為趙無極的事業奉獻著自己的心血和才智。她為他包辦了生活中的一切,每當別人問起具體事務時,趙無極就會説:“問弗朗索瓦茲,我不懂。”而1995 年,蘭蘭因意外車禍身亡,而在離世的前兩年,她還惦念著自己和趙無極在杭州的老房子,葛嶺24 號宅。而離婚後的蘭蘭,開始創作抽象畫,對於藝術作品從來不輕許讚揚的趙無極,有一回看見了趙嘉陵帶來的作品,那時候沒有人事先告訴趙無極,誰是作品的作者,趙無極看後説了一句“這是誰的畫? 不錯。”後來蘭蘭在法國南部辦了一個畫展,做了相冊帶回家給趙無極看。他看了很久,説“這個畫得很好。”
常玉是徐悲鴻的情敵嗎?
在網上盛傳常玉是徐悲鴻的情敵,不過對於這件事情可能常玉本人並不是很清楚,曾有文章這樣寫道:“在巴黎僑界,曾經有過這樣的説法兒,留法中國畫家常玉傾慕徐悲鴻的妻子蔣碧薇女士,徐悲鴻在巴黎時經常因為生活小事起疑不悅,尤其是妻子蔣碧薇和常玉的偶爾交往,常使他心存芥蒂。所以有人半開玩笑地説,徐先生是‘小心眼兒’,稱常玉是他的‘情敵’。”並且針對常、徐二位作品的拍賣行情互有高下的狀況下論斷稱:“徐悲鴻和常玉這兩位繪畫大家生前是情敵,身後還在繼續交鋒。”其實仔細想想倒是也有可能,畢竟兩個人身上有相共同之處。
盤點常玉與蔣碧薇相合理由:
從興趣愛好上來看,兩個人都是小提琴發燒友。2、從出生地來看,兩個人都是南方人,習俗相近。3、從天性上來看,常玉和蔣碧薇都是熱愛自由,個性極強、氣味相投的人。4、據台灣書籍關於常玉的生平記載,有這麼一段“1924 年,常玉與徐悲鴻夫婦來往密切,併為蔣碧微拍下許多耐人尋味的浪漫照片”耐人尋味這個詞,用的很有深度。5、常玉不同於徐悲鴻的憂國憂民,話所,常玉連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品質、社會財富都不甚關心,我們如果非得逼著常玉去愛國,那麼未免有點太強人所難了!徐悲鴻是一個悲壯的繪畫英雄,是英雄就會有犧牲。6、蔣碧薇與徐悲鴻生活在一起,可能會覺得生活太清苦,意見不一的很多事情都處於“不説憋屈,説了矯情”之間。難怪蔣碧薇曾經對徐悲鴻抱怨過大意是這樣的一句話:“你愛國我不反對,但是我們也要生活啊!”
常玉與蔣碧薇不合理由
1、常玉一生窮困潦倒,蔣碧薇沒有理由不去選擇能給自己充足物質生活保障的人。2、從常玉的繪畫作品看,鍾愛體態豐腴的女性,蔣碧薇身體羸弱,應該不符合常玉審美。3、蔣碧薇的《我與悲鴻》中曾經澄清過這一關係。4、常玉在以後和蔣碧薇再無交集。八卦小分析是一小部分,我們還是要看看當初發生了什麼事情,否則也不會無風不起浪。1920 年,常玉以" 勤工儉學" 名義赴法留學。據蔣碧薇在《我與悲鴻》中回憶,常玉晚他們兩年到巴黎。1921
年,常玉送給徐悲鴻文人風格的《彩墨牡丹》,關係逐漸熟絡。同年夏天徐氏夫婦移居柏林,常玉也在柏林一富孀處租屋,並與孫佩蒼等同在徐家搭夥。他們各有分工,買菜的,作飯的,洗涮鍋碗的。而常玉總袖手旁觀,吃完就走,頂多彈曼陀鈴給大家聽,在精神上支援各位買菜做飯的人。1922 年,常玉與徐悲鴻、張道藩等人在巴黎組成華人留學生組織" 天狗會"。1933 年5 月,徐悲鴻偕蔣碧薇赴歐洲舉辦中國畫巡展。當時的常玉,在巴黎有較大的畫室,看到這裡大家會奇怪,常玉為什麼還有錢去租用大畫室呢? 1930 年常玉的大哥因為日本絲綢的傾銷所以生意一蹶不振,1931 年常玉回國分家産,得到了200 萬的銀元,以後雖然被常玉揮霍掉,但是也支援了幾年的時候。轉入徐悲鴻的中國畫展舉辦得極為成功,二人都覺得應該宴請當地名流及他國朋友。就定在常玉的畫室請客。蔣碧薇先準備,到12 點時候徐悲鴻來吃飯,晚上vip 之夜大家招呼貴賓親朋。第二天蔣碧薇和常玉忙乎一陣子後,到了10 時左右,又發現還有諸多原料尚未備齊,於是出門置辦。12 點回家,卻不見徐悲鴻來吃飯。蔣碧薇並沒有覺得太意外,以為他有事耽擱了吧。而下午貴客將至,徐悲鴻不見蹤影,她趕回住地狂敲門,半天沒有動靜。而房門的鑰匙只有一把在徐悲鴻身上,而房東也沒有備用鑰匙,她以為丈夫尚未回來。當晚上,她硬著頭皮,代徐悲鴻在常玉處宴請了客人。請客卻少了最重要的主人,這頓飯吃的真沒意思。當夜,蔣碧薇借住在當晚赴宴的張愛玲的母親的住處,第二天一大早,她又回去叫門,沒人來開。只好請來鎖匠幫忙,鎖折騰完後,還是打不開。當大家準備翻窗戶的時候, " 頭髮蓬亂、兩眼紅腫" 的徐悲鴻將門打開了。蔣碧薇厲聲追問原因,徐悲鴻痛苦不堪,不説話,問急了,才説" 你們昨天為什麼不開門? "。原來,當天徐悲鴻當天11 點,在常玉的畫室外,他敲不開門。在以為二人正關起門浪漫,就誤會了。蔣碧薇氣不打一處來,她又不好意思找當事人對質,夫妻二人一頓好吵。她的這段回憶最後寫道:常玉先生怕是至今還蒙在鼓裏吧!誤會澄清了,但是常玉的感情之路也算蒼白,他偏好貌美的青年女性,個性也屬瀟灑浪漫,他的妻子是出生於1904 年的瑪素,在1925 年時因在大茅屋工作室修習素描而初識常玉,兩人同居交往三年後正式結婚,然而這段婚姻卻在1931年時因為瑪素懷疑常玉對她不忠而離異,1943年瑪素再嫁,然而常玉卻終生未曾再婚。雖然她也表示過後悔離開常玉,不過她也一直未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