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品鑒定之痛 雷人收藏何時了?

時間: 2016-12-27 16:30:30 | 來源: 藝術中國整理

首頁> 展覽

河北省冀州市冀寶齋博物館展廳內,標示為“大晉建武宮廷御賜”的“三英戰趙雲”瓷碟(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攝)

新京報曾于2013年7月15日報道,“河北省最大的民間博物館”冀寶齋博物館,部分藏品被網友稱為山寨、雷人、錯位、穿越。河北省文物局隨後公佈對“雷人博物館”冀寶齋的調查處理結果,撤銷了其民營非企業單位註冊登記證,並對其閉館整頓。

無獨有偶。2016年7月13日,老校友邱季端先生將6000件瓷器捐贈給北京師範大學,北師大校長董奇在會上宣佈,以此捐贈為基礎成立北師大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中國古陶瓷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院,並任命邱季端為首任館長和院長。“清華有清華簡,北師大有京師瓷。”董奇在致辭中將這批獲贈的古陶瓷稱作“京師瓷”,稱北師大一定會保護好、利用好、研究好這些古陶瓷瑰寶。但網上輿論出現了很多質疑,一時間“京師瓷”、“捐贈贗品”成為網上熱議話題。

在邱季端之前有李舒弟向浙江師大捐展的陶瓷藝術品,在邱季端之後筆者相信也會有捐贈人做同樣的事情。

從“國寶獻汶川”到“漢代玉凳”、“冀寶齋博物館”、“到北師大瓷器捐贈”,這些事件都引起了文物界、收藏圈人士的廣泛關注。正如疾病總伴隨著生命一樣,有古玩的地方總有贗品。買假對投資人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真金白銀換來的卻是贗品、垃圾,它不但吞噬著買家的金錢,還蠶食著藏家們的熱情與信心。

對於“京師瓷”,有人説請專家來鑒定。首先何為“專家”?顧名思義是指在有限範圍做深度研究的人。而現實生活中,一些無所不知的“專家”很多是不靠譜的。其次,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文物藝術品分類極細,陶瓷、青銅、玉器、書畫……每一大項又分出若干小項,作為鑒定專家能掌握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不錯了。浩瀚的文物藝術品由成千上萬個嚴格區分的專業研究領域組成,專家們研究的領域越小,底蘊就越深厚,水準也就越高。如何找到對口的專家,這也是個難題。

也有人説用科技來鑒定。當年《功甫帖》的真偽之爭,最後是依靠高倍掃描影像等現代科技手段對作品進行全面“體檢”而得出“雙鉤廓填説”不能成立。最近幾年,國家質檢總局也在探討建立“藝術品鑒證品質溯源體系”,希望通過科技鑒定手段,改變主要靠專家眼力鑒定的現狀。科技鑒定需要大數據做支撐,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這與藝術品使用的材質及保存環境的複雜性密切相關,只有對大量標本進行採樣分析,才能對其成分比例有準確的判斷。此外,科技鑒定只能鑒定成分和年代,至於是否是作者本人的作品,這個技術是無法鑒定的,還是需要專家的目鑒。

專家的缺失,科技的局限性,使中國藝術品鑒定一直處於窘境。有人説,“鑒定界有好多病,但沒有正規醫院去治,因此就有好多庸醫出來瞎治。”

求解藝術品鑒定之痛 路在何方?

中國藝術品市場經歷了30多年的快速發展期,整個市場的交易規模預計已經接近4000億的水準,隨著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的結構也在不斷的豐富與深化,但市場交易不透明、市場體系扭曲,交易範圍窄小,交易過程中的資訊不對稱,以及評估鑒定權威體系的缺失,風險管控難度加大等問題並未得到有效的解決,甚至在一些方面還出現了越演越烈的態勢。

對此,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認為,“藝術品鑒定需要政府在搞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從法律和政策兩個層面共同進行有效的監管。同時重視藝術品市場相關行業管理組織的作用及其功能介入,通過行業管理組織來落實有關法律法規與政策。此外,還需要不斷根據市場發展的規律發展市場主體,同時有行業管理組織要制定相應的準入標準,提高準入的門檻,對入圍者搞好評估的常態化,建立徵信體系與黑名單機制,實施動態管理,作好行業管理,從源頭杜絕可能引起市場混亂的不利因素,給藝術品市場營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

中國收藏家協會諮詢鑒定委員會前秘書長劉建業認為,“國家文物局和各地文化局應該共同出面成立一個權威的國家鑒定機構,專門管民間的鑒定。”此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也曾表示過,最重要的工作莫過於建立一個國家權威的中國藝術品鑒定體系,培養專業的鑒定人才,用科技創新打開鑒定中的技術瓶頸。

筆者認為,政府缺失、市場魚龍混雜正是造成中國藝術品鑒定之痛之根本。但整體來説,藝術品鑒定屬於市場問題,市場的問題應該由市場來解決。“京師瓷”不是一個笑話,而是一個契機,它給中國藝術品鑒定提出了一項嚴峻的挑戰。當我們在致力保護好歷史文物的同時,規範文物鑒定資格認證制度和鑒定行為監管機制也應儘快提上日程,否則還會出現類似“京師瓷”這樣的事件。

“京師瓷”事情還沒有結束,正如一位網友所説,“和美國大選一樣精彩,但願真理越辯越明。”

來源:新京報 中國經濟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