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博報

顧振清:798的中國語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01 18:33:12 | 文章來源: 顧振清的部落格

文\顧振清

題記:2010年的秋日下,在798涌動的一大撥、一大撥的藝術愛好者、遊客、學生中,忽然出現了一支支成群結隊的幹部考察團。這一人群在798的頻繁出現和他們長時間的、細緻的考察,似乎預示798文化發展環境的進一步寬鬆、寬廣。

長城、故宮、798,是2008年以來數以百萬計的入境遊客來北京的三大首選目標。舉世聞名的長城、故宮,是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老祖宗們留下的文化遺産。全球矚目的798,卻是同樣勤勞勇敢的當代中國人一手打造的全新文化地標、文化品牌。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社會轉型巨變中,798藝術區既是中國文化復興奇觀上的一個突出亮點,又是蓬勃發展的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一個傑出典型。人家來長城、故宮,看的是傳統中國。人家來798,看的卻是當代中國、行進中的中國。全球化條件下,798的誕生和存在,印證了北京作為一個當今世界文化首都厚積薄發的城市競爭力。798的發展,也凸顯出中國在引領發展中國家文化自主創新上的巨大動能和未來潛力。798作為一個自發産生、自然生長、急速發展至今仍氣勢如虹的中國文化藝術聚居區,深具文化發展的規律性、合理性因素。798藝術區,是一個中國語境下的藝術特區,同時也是當代中國貢獻給全球社會的一個嶄新的國際藝術中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發展最終應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798的文化機遇在於中國新的發展起點、發展目標。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當代文化在當今國際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彰顯,其影響力也日益變得廣泛而深刻。798的經驗表明,當代藝術是中國文化自主創新的一個策源地、一個動力站。當代藝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強大的滲透力和輻射力,能夠以無形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強有力地引導、影響、塑造有形的文化存在、文化現實。從而改變或提升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社會生活水準。

歐美當代藝術史表明,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藝術總是在不斷流變、創新中成長。歐美當代藝術有其自身的文化演變邏輯,更有其自身推進、發展的根本性的文化動力,即在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不斷超越具體問題、不斷跨越既有邊界。唯此,歐美當代藝術至今延續著蓬勃的原創活力。

中國當代藝術的特點是相容並蓄,不但善於借鑒、移植和學習,而且也擅長改良、轉換和自主創新。在當下的798藝術區,充滿朝氣的中國當代藝術呈現為一種多元並存的開放性藝術生態。中國既有歐美舶來的從古典藝術到現當代藝術的一整套技藝、方法、形式規範、乃至藝術標準;又有一個複合、交織著現當代價值觀卻又合乎中國國情的本土藝術體系,迥異於歐美;同時,還存有一種仍很強勢的、混合著各種中國傳統藝術力量的現實遺存。中國的藝術家不得不面對當代藝術的全球語境以及複雜、微妙的中國生態。許多原則性文化問題時時橫在面前,讓人無可回避。究竟是先從中國出發,再參與全球語境?還是反其道而行之?中體西用為先?還是西體中用為先?中國藝術家所面臨的兩難選擇,也有可能變成雙重機遇。在開放的環境中,經過30年當代藝術實踐的磨練和經驗積累,中國藝術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覺和自信。他們越來越自由的心態,既超越了先後之辯,又貫穿了夷夏之防。對他們的藝術訴求而言,藝術的前前後後、裏裏外外並無太大分別,要緊的卻是他們每個個人的文化邏輯和自主創新的空間。無疑,而798既給了他們一個真正的出發點,讓他們從中國出發;又給了他們一個真正的國際平臺,向全球展示當代藝術自主創新的中國奇觀。

當下,70後、80後的中國藝術家在798的中國語境中日趨活躍。他們正在以各自不同的精神氣質走上各個本土化或國際化的藝術現場,尋求各自不同的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比照前輩藝術家而言,他們極具各種生猛的特質、特色。第一,他們個性很強,各玩各的,沒法歸類。他們自身也沒有形成自我組織的群體、更沒有構成某種鮮明的流派和風格。第二,他們是在全球化語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藝術家,其作品的中國符號、中國背景自覺不自覺之中相對弱化、淡出,但他們骨子裏還存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和藝術精神。其實,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財富。第三,他們承受了比前輩藝術家更大的壓力。商業壓力是一種比政治壓力更加可怕的壓力,它無孔不入,深入骨髓。當一個藝術家按照自己的理想或者思路去嘗試自主創新、自我發展的時候,總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商業力量的干擾。所以,商業壓力的強勢存在,要求年輕的藝術家有更強的抗壓性。當下,中國年輕藝術家強勁的個性發展傾向,恰巧説明瞭他們思想獨立和人格獨立的一面。他們獨立的方法論、價值觀加之自身經驗的積累,有效打造了中國當代藝術持續發展的邏輯力量。其實,中國當代藝術家在方法和形式語言上的日臻完善,已是有目共睹的視覺事實。但藝術家在此基礎上的精益求精,已不再取決於方法和形式語言本身,而是取決於它們能否有效表達並提升人的精神。由此,活在當下、活在798的中國藝術家在不斷的精神提升之中獲得時間和空間上的越來越多的優勢,從而超越具體藝術問題、跨越多重藝術邊界。

憑藉一種塑造人類精神的文化自覺,70後、80後的中國藝術家在2011至2015年的發展空間找到自身的文化擔當和社會責任。這今後的五年,的確是中國當代藝術至為關鍵的五年。在這五年的798藝術現場之中,中國當代藝術究竟會成為過眼煙雲?還是會成為與大國崛起伴生的一個文化復興現象?究竟會成為歐洲文化的亞文化區?還是會成為全球藝術的精神主流?這就要看中國年輕藝術家的表現,看他們的貢獻是否推動了今後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