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內——裝置雕塑展
參展藝術家:曹暉、鈔子偉、鈔子藝、黃洋、雷虹、李紅軍、梁彬彬、劉辛夷、劉志懿、吳笛、鄔建安、楊帥
策展:王興魁、何桂彥
展覽地址:北京偏鋒新藝術空間(草場地)北京朝陽區崔各莊草場地藝術區319號
展覽時間:2008年6月20日~7月20日 10:00—18:00(週一休息)
開幕酒會:2008年6月20日 15:00—18:00(週五)
電話: 86 10 64311758 15901495950
傳真: 86 10 64311718
E-mail: ziyou95950@yahoo.cn
Website: www.pifo.cn
Artists: Cao Hui Chao Ziwei Chao Ziyi Huang Yang Lei Hong Li Hongjun Liang Binbin Liu Xinyi Liu Zhiyi Wu Di Wu Jian’an Yang Shuai
Organizer: PIFO New Art Studios
Curator: Wang Xingkui He Guiyan
Exhibition Address:Beijing • PIFO New Art Studios (Cao Changdi)No319, Cao Changdi Art Area,
Cui Ge Zhuang, Chao 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Open Time: 2008.6.20~7.20 10:00—18:00 (Except Monday)
Open Reception:2008.6.20 15:00—18:00 (Friday)
Tel: 86 10 64311758 15901495950
Fax: 86 10 64311718
E-mail: ziyou95950@yahoo.cn
Website: www.pifo.cn
“向內——裝置雕塑展”是一個視覺演繹豐富,指向多元的展覽。在這個展覽中,裝置、雕塑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語言形態,以材料的整合對比內斂的凝固瞬間,不但消解了傳統雕塑的使命感,而且對形式語言、造型方式進行了更加開闊的視覺演繹。
曹暉對現成物品改造,將切身的焦慮心緒的個人體驗投射到觀眾心靈之中;鈔子偉、鈔子藝以精湛的寫實技術表達了對消逝的舊事物的反思;雷虹直白地敘述著自己不被理解的恐懼感;劉辛夷盡情地按照想像重塑了美術館;楊帥通過變形的人物造型折射自己所關注的精神世界;梁彬彬運用的閃亮而光滑的不銹鋼“閉門造車”;李紅軍此次參展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劉志懿對其繪畫創作計劃進行了立體性延伸;黃洋注重的是多樣材料的綜合表現力,使影子都成為輔助他傳達作品意涵的工具;吳笛賦予作品中各種元素以不同的象徵,只有在讀懂無聲的手勢之後才能體會齣劇情的真相;鄔建安則通過對豬標本的重構表達了對生活的揶揄。他們的創作起點,不再是像傳統雕塑那樣,必須遵照贊助人的意志來進行;也不是像曾經興盛過的主題性創作那樣,某種政治理念和社會需求比雕塑家的感受更重要。內心的表達成為創作的第一需要。
十二位參展藝術家中多為當代雕塑界的代表性中青年藝術家。“向內”代表了偏鋒新藝術空間帶有實驗探索性質的學術含義,也是偏鋒新藝術空間一貫的追求。
我的聯繫方式:13426181221
王嚴楚
向內——裝置雕塑展
6月20日“向內——裝置雕塑展”將在偏鋒新藝術空間草場地新空間隆重開幕。這是草場地空間的首次展覽,展覽將於7月20日結束。參展藝術家包括曹暉、鈔子偉、鈔子藝、黃洋、雷虹、李紅軍、梁彬彬、劉辛夷、劉志懿、吳笛、鄔建安和楊帥。
80年代以後,中國雕塑的創作突然進入到一個想像力爆發的階段。由於長期以來與國際資訊缺乏溝通與交流,中國的雕塑創作面貌較長時間的處於法國古典以及前蘇聯的創作模式中。85新潮以後,創新求變成為中國雕塑的大趨勢,其參照體系是西方現代雕塑。到現在,在架上雕塑方面,完全恪守50、60年代的學院傳統的雕塑家已經不多了。
回顧近幾年當代藝術的雕塑作品,經歷了探索、回歸、再探索的過程,如今正漸近自我表述的主題,藝術家對自身的探索造就了“向內”這一理念。隨著創作理念、風格、手段的日益豐富,中國當代雕塑逐步覺醒並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在當下仍能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藝術家為數不少。但是他們作品的成功與否,已經完全不在於物像是否足夠填充現實情境,而在於通過這一種手法控制觀者的觀看期待。
“向內——裝置雕塑展”是一個視覺演繹豐富,指向多元的展覽。在這個展覽中,裝置、雕塑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語言形態, 以材料的整合對比內斂的凝固瞬間,不但消解了傳統雕塑的使命感,而且對形式語言、造型方式進行了豐富的視覺演繹。曹暉對現成物品改造,將切身的焦慮心緒的個人體驗投射到觀眾心靈之中;鈔子偉、鈔子藝以精湛的寫實技術表達了對消逝的舊事物的反思;雷虹直白地敘述著自己不被理解的恐懼感;劉辛夷盡情地按照想像重塑了美術館;楊帥通過變形的人物造型折射自己所關注的精神世界;梁彬彬運用的閃亮而光滑的不銹鋼“閉門造車”;李紅軍此次參展作品令人以耳目一新;劉志懿對其繪畫創作計劃進行了立體性延伸;黃洋注重的是多樣材料的綜合表現力,使影子都成為輔助他傳達作品意涵的工具;吳笛賦予作品中各種元素以不同的象徵,只有在讀懂無聲的手勢之後才能體會齣劇情的真相;鄔建安則通過對豬標本的重構表達了對生活的揶揄。他們的創作起點,不再是像傳統雕塑那樣,必須遵照贊助人的意志來進行;也不是像曾經興盛過的主題性創作那樣,某種政治理念和社會需求比雕塑家的感受更重要。內心的表達成為創作的第一需要。
十二位參展藝術家中多為當代雕塑界的代表性中青年藝術家。“向內”代表了偏鋒新藝術空間帶有實驗探索性質的學術含義,也是偏鋒新藝術空間一貫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