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台北故宮如何應對多重門 50年僅丟一頁紙一包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0 09:26:10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關鍵詞:親民

台北“故宮”是文化符號

“對於故宮的意義,在台灣人心目中和在大陸人心目中很不同。在台灣人心目中,台北“故宮”仿佛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而在大陸人心目中,故宮目前還只是一個旅遊景點而已。”在這一點上,台北“故宮”是怎麼做到的?

周功鑫在台北“故宮”16年負責展覽教育工作的經歷,加上在大學從事的博物館教育工作,讓她坦言自己非常看重博物館的推廣教育功能:“我很認同説博物館的藏品是心臟,教育是靈魂,讓藏品活化增添價值,教育是很重要的。”

資料顯示,目前台北“故宮”的收入主要來自門票、禮品店、餐飲服務、品牌授權等,這些收入大部分進入公共財政,一部分進入藝術發展基金,用於購買文物等。按照台北“故宮”2010年的年報,台北“故宮”的門票銷售額3億多新台幣;禮品店及餐飲服務的營業額6.8億元新台幣;品牌授權的收入1億多新台幣。

周功鑫説,台北“故宮”現有近5000種衍伸商品,合作廠商近70家,涉及食品、服飾、珠寶、文具、食具、數位産品等多個領域。台北“故宮”通過品牌授權方式,即廠商可以將“故宮”的文物開發成衍生産品,除了打上廠商品牌標識之外,還可以打上“台北故宮”的標識,並且有自主銷售權,只需向“台北故宮”支付商標授權金和權利金,許多授權商品只能在台北“故宮”買到。

“賣東西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的重點是教育,但這是教育的延伸。”台北“故宮”把此看作對相關産業的“文化訓練”,在做提高素養的工作。“我們還有一個‘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研習營’的課程,針對廠商開設,把‘故宮’變成廠商的文化創意滋養平臺和靈感來源。”

“掌門人”透露“大故宮計劃”今年招標

庫存藏品從建院時的65萬增加至69萬 半世紀第五次擴建增加五倍空間

自從2009年4月份,台北“故宮”向大陸游客開放以後,一度保持在一兩百萬的參觀人數開始變化,2010年達到了384萬人次。台北“故宮”現有的空間即將難以容納越來越多的參觀人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1年10月8日,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宣佈啟動“大故宮”計劃。該計劃預計耗資近300億元新台幣(約62.7億元人民幣),涵蓋“故宮”正館院區擴建及“故宮”斜對面的文創産業發展中心、“故宮”後側山坡監測及整治工程。

擴建後實現功能分區

事實上,此次的“大故宮計劃”已經是台北“故宮”的第五次擴建。這次的擴建不同於以往。周功鑫指出,“故宮”現有空間為9614平方米,擴建後將變成64900平方米,整體多出五倍空間。並在附近另外開發4.8萬平方米的土地建設文化創意園區。

“大故宮計劃”以容納“故宮”日益增加的參觀人潮、擴大展廳面積、大幅改善現有參觀環境為目標。從啟動後就被一步步全力推進。周功鑫透露,擴建中充分考慮研究空間、庫存空間、行政空間和保存維護的空間,不同功能上都將實現功能分區。文物研究的區域原本比較小,研究的範圍也受限,也要在這一輪擴建中擴大。

目標是世界一流博物館

目前,該計劃的可行性評估即將完成,如通過將在今年年底招標開建。“下一步就是要尋找專案團隊和顧問團隊,在團隊中討論出選拔建築師的條件等,希望在明年能夠選出設計團隊。”周功鑫稱,在擴建方案的設計上,台北“故宮”希望進行國際競標,以開放的方式透過評選讓全球的建築師發揮設計創意,在現有的規模上擴大,又能做到傳統和創新相結合,這是考驗設計師本身的智慧和專業,最後會選擇一個民眾能夠接納的設計師。

“‘故宮’目前已經公認是中華第一的博物館,與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俄羅斯冬宮博物館及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並列為世界五大博物館,接下來我們希望成為亞洲一流,世界一流的博物館。”

已經在培訓儲備人才

空間的擴大,還要求“大故宮計劃”同時考慮人力資源的擴展。儲備人力資源一直是台北“故宮”的重要工作,“人的培養是最需要時間的。人力資源按照年度都在增長,經過每年的甄選,新的人不斷加入行列,我們很注重工作人員剛入職的時候如何培訓,各類工作人員包括研究人員、行政人員和保全人員等都要參加各類的培訓增加專業知識,我們不會出現銜接不上的‘空窗期’。”

今年年初,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連任以後,在台北“故宮”所在的士林區的藝術中心動土時明確指出,台北“故宮”的改造擴建不只在“故宮”本身,希望“大故宮計劃”覆蓋整個大士林地區,要跟士林區構成藝術聯接,提升一個區域的文化藝術環境,因為“只有文化是最偉大的”。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