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照亮我們未來的道路——張小濤訪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8 10:23:1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茜茜:西方美術史源自一個猶太/基督教的遺産,而且數百年來,宗教和藝術有了十分密切的關係。只有在近代,在現代主義和當代藝術開始出現的時候,兩者才開始分開。但在中國,現在在發生著什麼?在西方,藝術與宗教之間的密切關係也是因為政治的封閉性和政治的介入。

:大學時我是學習西方油畫的,我們的啟蒙教育其實是來至於西方基督教的聖像畫傳統,基督教的歷史也是西方美術史的濃縮,聖像畫的傳承就是一個偉大的傳統,宗教和藝術在古典文明的時期其實是相互融合的。供養人與捐助者的概念在中國和歐洲都是比較接近的概念。漢代佛教傳入中國,佛教的世俗化運動,對中國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尤其佛教美術在中國不同時期都産生過重要的藝術作品,佛教美術也是美術史的高峰,古典社會時信仰和藝術是融合在一起的,美弟奇家族對捐資贊助的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中國的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都是藝術與宗教和政治的介入的例證,中國古代重要的寺廟和禪院修建佛教道場大多都有皇室的捐資,成為皇家道場。我想在這一點無論中西方古典藝術的神聖感和普世價值觀是相似的。今天中國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政治和宗教已經分離,宗教更多的是文化和精神層面的,而對宗教最大的衝擊是物質信仰,這不只是對藏人,漢族更加明顯,教育的衰落,人文主義精神的崩潰,這是中國三十年來社會發展的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們是一列超速列車,無法停下來,我們焦慮不知道這個高速列車將要駛向何方?安全嗎?會脫軌嗎?

茜茜:在中國,政治與宗教從未有過那麼密切的關係,而且除了一些寺廟裏的壁畫以外,沒有太多能夠證明中國的藝術和宗教之間的關係。很多這些原來存在的證據已經被時間損害和被人給取消或刪除。或許中國人內心有一種看不見的精神的東西,可以用來重建這個神聖之道。你個人的故事是什麼?你對在中國重建這種藝術與宗教之間的關係進展如何?

:中國古代寺廟的壁畫和雕刻有很好的藝術品,那時候是工匠完成的。在中國古典藝術史中,宗教和政治、藝術是融合的,比如皇家陵園、寺廟、道觀、摩崖石刻等,這些都是蘊含在日常生活中的,這個線索與我們的“水墨畫”與“文人畫”傳統是兩個獨立的系統,過去的歸類為民間美術,這種歸類是有問題的。中國古代的美術教育中有太多的主流之外的民間美術是非常偉大的。比如:雕版印刷也很早也是運用在佛經中,佛經中的插圖和文字流傳進千千萬萬的信徒中,口傳心授,這些知識也開啟了民眾的智慧,西方基督教也有“道承肉身”的概念,我想這些影響是綿延至今的,是隱性的,藏在我們的血脈之中的。

我贊同您説的關於中國人內心有一種看不見的精神傳統,就是對現世的關注,對家族血緣的重視勝過精神的傳承。如何去重建我們的內心信仰的世界是一個很宏大的課題,但是我想通過《薩迦》這個項目來建立關於藏傳佛教、考古學、人類學、新媒體技術的對話,個人宗教和佛教是兩回事,但是我們會通過藝術的方式來關心社會、介入社會、回報社會,我們將把《薩迦》展覽的畫冊收入和部分延伸品的收入捐贈給西藏的幾個貧困小學,我得到了西藏的策展人嘎德的幫助,他非常的熱情、友好、善良,為我完成薩迦這個片子做了不少的工作,通過這樣的實踐我們將展開對社會的回報,來體會“佛陀”的智慧和覺悟,佛光普照萬眾心田。這是一種迴圈和實踐,藝術、社會、宗教之間似乎有一個通道和聯繫,我想這種方式應該是潤物無聲的樸素工作。

茜茜:你上次來到義大利的時候我們稍微談了一下義大利的情況,就是宗教的存在還是很強烈而且宗教很有權利。這當時讓你有很多想法。你當時告訴我,這次經歷讓你更了解很多東西,不僅是更了解義大利和她的很多宗教行為,而且還影響了你自己的信仰和你對佛教的很多概念。

:這次圍繞“他者之維”的概念展開,我們從一個“他者”的角度觀看義大利。在義大利考察期間我們參觀了illy咖啡廠、葡萄酒莊、造鐘工廠等。他們很重視傳統工藝的保護。此外,我們還在幾個不太發達的中小城市著重參觀了一些考古現場、廢墟遺址和教堂,他們都暗含著某種歷史文化資訊。然而恰恰就是這些歷史遺址所折射出的那種人文關懷超越了我們之前比較概念化的義大利印象——羅馬、米蘭這些流行風尚之都的印象。這些遺址的留存讓人們更加深層次地去了解他們日常化、微觀化的城市古文化。今天中國社會物質的發展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小,已經很接近,但這只是物質層面的一個反映,真正的差距主要還是體現在人的精神、文化品質,以及社會制度等方面,而藝術則是觀察社會和人的重要通道

展覽是今年九月。我準備從天主教和中國佛教相比較的角度切入,其實《薩迦》新動畫作品就用了藏傳佛教的手印作為開篇,對於以藏傳佛教手印投影的開篇方式有些人可能看不懂,以為這是啞語,殊不知(手印)符號中蘊含了太多不可言説的世界。這次群展我將把藏傳佛教中手印的影子投放在教堂空間之中,它會是一次關於宗教的對話,手印代表佛教的精神世界而教堂空間則充滿莊嚴、恢宏的空間感,二者的交互也將會是一次不同宗教文化的對話與沉思。我希望能夠站在中國與義大利的角度並從中找到一些不同的切入點,藝術可以是穿越歷史和現實的。我所關注的宗教關係是一個角度,抑或不是那麼宏大,僅僅是一種對宗教個人化的解讀,但我希望它能夠成為在不同歷史維度中的重新觀看與凝視。我做每一個片子,對於素材都要進行比較深入的觀察和思考,然後把這些調查分析出來的材料進行提煉。思考和實踐的過程對於我來説很重要。

我發現宗教生活還是蘊含在義大利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去義大利東北部的Bolzano,這座城市位於瑞士、德國與義大利三國交界處,那裏全是説德語的義大利人,教堂也完全是哥特風格具有非常明顯的文化、藝術、宗教的混雜感。教堂其實是一個不同歷史時期建築、文化、藝術的容器,宗教生活在義大利的社會中是一種平靜的狀態,教堂、公墓、博物館是一個國家的“魂”。

茜茜:你有沒有看出什麼天主教和佛教之間的聯繫?

:我國古人稱“天”為老天爺,這個“天”指按正義賞善罰惡的上神(人格神)。至明末天主教傳教士來華傳教時,為了與中國傳統宗教所信奉的神靈相區別,根據中國古典和儒家“最高莫若天,最尊莫若主”之句而稱自己所信仰的神為“天主”,取意為“天地真主,主神主人亦主萬物”,故稱自己所信奉的宗教為天主教。天主教強調自己的普世性,稱為公教。公教即天主教在中世紀曾深入西歐社會的政治、經濟、倫理、法律、學術、文化、教育和藝術等各個領域,成為無所不在的精神力量。

佛教,全名佛陀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 教學的內容,從時間來説,包括過去、現在、未來。就空間而言,從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不分國家、族群、宗教,包含無限維次的空間。為什麼説佛法非宗教呢?在宗教裏,上帝和人民是主仆、父子的關係;上帝創造萬物,人民不可能成為上帝。

“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簡單地説,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覺者”由梵語音譯為浮屠,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簡稱。 也許更明確一點,應該説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佛教至東漢傳入中國以後,對中國文化影響巨大,尤其本土化的禪宗,六祖慧能是禪宗的發揚光大者,提倡心性本凈、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以後,禪宗廣為流傳,于唐末五代時達于極盛。禪宗使中國佛教發展到了頂峰,對中國古文化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天主教的“天堂地獄説”和“忍耐順從説”和佛教的“因果輪迴觀點”很相似,佛教更加強調智慧和修行,而天主教更加重視平等、自由、博愛、公正的普世價值觀,這是歐洲近代文明進步的核心。

茜茜:你知道,天主教的國度(教廷)位於義大利境內。教廷在義大利的內部事宜由很多影響和權利。對我來説這是一件不好的事。子曰:“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宗教的事應該歸於個人,應該很隱私,很親密,而不應該跟外在的政治或經濟的情況給連結起來的。世界上很多社會問題都跟這個誤解有關。幸好中國一直把這兩者分得很清楚,對吧?政府從來沒有明確的提倡任何宗教或信念。你會不會覺得這個情況在中國導致了精神性的缺失?

:“政教合一”在中國也早已經消失,今天中國的寺廟很多地方已經非常的商業化、世俗化,我們都感到很痛心。一些寺廟已經沒有僧人了,由物業管理部門來收門票和信徒捐贈的錢物,這是非常糟糕的事,道德已經沒有了底線。寺廟本是精神的聖地,過渡開發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災難。

青海玉樹地震後,眾多的藏傳佛教僧人在火化的現場,超度亡靈,特別震撼、藏人很鎮靜和祥和,沒有漢人面對生死的哭哭啼啼,悲悲切切的傷痛,我去過北川的地震遺址,有很多的對比也很感慨,但是有信仰和沒有信仰卻是有根本的不一樣。傳統文明中關於愛、生、死的超然信念是那麼的重要,我們離真個高貴的傳統太遠了,我們瘋狂的建設摧毀和斬斷了這個線索,我不知道我們的傳統是不是以後是在書本中,或者其他的記憶力,傳統文化的斷裂的和信仰迷失是今天我們遭遇的最大困境,是需要漫長的時間來修復。

茜茜:近幾年,宗教在中國發展得很快:信徒越來越多,而且新的教堂、寺廟和清真寺到處在建,聽説有300多個新教堂。你對這個有什麼看法?好像人在尋找些什麼。。。

:今天的中國信仰是自由的,只是中國的現代化轉型太過劇烈,傳統的價值觀在一個全面市場化、商業化的時代,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幾乎全面崩潰,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今天的很多寺廟非常的商業化,完全是為了收門票和香火錢,大多的信徒祈禱是為了交換,我覺得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是非常悲觀的,在一個劇烈轉型的社會,人們需要宗教來修復心靈是非常重要的,漢族是一個現世的民族,這也是歷史中形成。社會的變革太快,之所以很多的人心裏和生理都出現巨大的問題,這和傳統的價值觀、道德、信仰的全面崩潰有關係,物質化帶來的是更加的不幸福,我們需要深刻的反思,過渡的商業化、物質主義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尤其教育上出了很大的問題,中國今天才會出現這麼多嚴重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出了問題,就像甲午海戰時清軍使用的是德國製造的軍艦,但是和日本人打仗就崩潰,幾乎全軍覆滅,這是為什麼?改變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我們處於一個道德、倫理、傳統、信仰全面崩潰的時代,這是今天最為悲哀的事,作為一個藝術家真的是感到很無力和悲觀,我覺得主要還是心裏出了問題,我們需要思考、反思、批評,進行自我梳理和建構。為什麼今天中國人感到很不幸福,是和傳統的價值觀和信仰的崩潰很有關係。我們真的處在一個物質的海市蜃樓,美麗的幻覺,而我們的精神卻在一片荒原上。重建道德和信仰的價值觀對於真個社會都是很重要的修復,文化與宗教的力量是千年綿延,生生不息的,我相信宗教的修復力量。我們摧毀的傳統文脈太多了,斬斷了與古典文明的聯繫,未來是建立在傳統和今天的基礎之上的。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