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798轉型再出發:工廠代碼變文化符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27 17:03:36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轉型後的798


電子大樓掙錢快 藝術畫廊拆還是不拆?

798藝術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國華對798做了專門的研究,為什麼就在朝陽區這片地方能夠形成一個當代藝術區?他認為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從地理上看,798位置特殊,貌似已經接近五環的偏遠地區,20年前卻並不是荒地,反而是工業重地,而且距離使館區、外事機構集群非常近。”張國華介紹道,在上世紀90年代,位於圓明園的一個自發形成的畫家村被撤銷了,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北漂畫家有的去了宋莊,有的來了798,在上世紀80年代“出海”的一批藝術家也開始回流,加上中央美院的影響,口口相傳,大家都來到了這裡。“從硬體上看,這裡是當初為研製精密儀器建造的房屋,廠房內均有7米多高的挑空、1/4球狀的屋頂,再加上北面採光的穩定光線與安靜環境,藝術家可以在這裡實現改造,非常符合他們喜歡的LOFT的生活方式。”

由於房價很低,這些曾經過著顛沛流離生活的藝術家們像發現新大陸一般,沉浸在寬大敞亮的798工廠內。白天,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室內創作;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聚會聊天。在這個小圈子中,人們自得其樂。

事實上,這種怡然自得的創作生活一度差點被打破。本世紀初,由聯合廠重組而成的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七星集團”)本想臨時出租用地一兩年,並規劃將來在這裡面重建一個電子大樓。而隨著上世紀末電腦進入家庭的趨勢愈發明顯,電子大樓的預期利潤也非常可觀。在這個當口,要樓還是要畫,成了問題。

“拆還是不拆?當時政府、國際、社會上都很關注這片自發形成的藝術家集群的去向,作為政府來講,一定要從建設文化中心城市角度出發,堅持文化優先。當代藝術在當時雖然是新興事物,很前衛,但這種能深刻反映社會、生活變遷的藝術形式,展示出中國人民的文化素養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當然,如何保護這種新型的文化藝術,對政府來説也是不小的考驗。” 原朝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現任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吳錫俊回憶道。在他看來,當年要將798開拓成文化集聚區需要邁過很多坎兒,企業的業務結構要調整、各方利益要協調、藝術家心態要兼顧,那些從革命時期就跟著黨走的老工人們的情緒也要照顧。

最終,在並不太理解當代藝術的老工人家屬區的環繞中,一批前衛、新銳藝術家毗鄰而居,藝術集聚區保住了,798有希望了。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