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基個展前言

時間:2009-10-12 18:43:11 | 來源:藝術中國

在熱切的期待中,終於盼來了李樹基先生的畫展。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一股清新、質樸的民族特色的寫實之風吹進了我們的心中。

我與李先生相識七、八年,相互比較了解。李先生從大連金石灘走出來,1968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1987年結業于法國巴黎美術學院賓卡斯教授的油畫技法學習班。1969年受組織委託,組建了遼寧省美術創作組(即遼寧畫院前身)。曾任遼寧省美協理事,遼寧畫院副院長兼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作品曾20多次參加國家級美術大展。

李先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他出國20年,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創作的源泉在中國。他的許多畫作都以謳歌祖國、反映人民生活為題材。他的畫筆下既有昔日戰爭場面的恢宏壯闊(在任《遼沈戰役》創作組組長期間,組織領導了幾位畫家共同創作了《毛主席制定的作戰方針》及《攻克錦州》、《遼西圍殲》等大幅作品),也有今天和平景象的歡樂祥和(走進新西藏系列畫作);既有重大歷史題材的莊嚴凝重(作品《盼》、《救星》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也有勞動生活場景的輕鬆愉悅(反映石油工人和邊民生活的畫作)。這些作品都是他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的成果,是對生活的感受和積累的結晶。畫面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美化,飽含著對祖國和生活的熱愛,對自然和真理的追求,使人感受到震撼、陶醉和美好的嚮往。在中國這樣豐厚廣闊的人文背景下,現代人的審美思想也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這類反映生活、關心現實的藝術作品,自然能夠走進人們的心中,引起內心的共鳴,受到廣泛的喜愛。

李先生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為了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水品,他曾赴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尼等世界各地的畫廊和博物館認真學習和研究,吸取世界名畫家的創作經驗。他還注重把握傳統中國繪畫理念,不斷吸收、融合、追求著油畫的民族個性特徵,將民間生活習俗與地方特色相結合,將西方油畫的形式、語言精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想結合,將中國寫實油畫的傳承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在藝術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化的繪畫語言,創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全新境界的中國的寫實主義油畫作品。正如李樹基先生自己所言:“在繪畫創作的道路上,我只是一座小橋,我這座小橋只供人們步行而過,但它卻為人們所需,人們可以從它身上踩過去,走向長空萬里和陽光燦爛的美景。但願繪畫藝術給人們帶來生機,帶來美的享受,這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在寫實油畫領域所作出的創新和開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李先生的作品造詣很深,在東南亞頗具影響。1992年應印尼總統蘇哈托邀請,由外交部和文化部聯合派出赴印尼為中印復交作畫,並成功的舉辦了畫展,先後3次受蘇哈托總統及夫人接見和宴請,印尼總統府授予他“最高獎勵”的獎狀。之後又受到了梅加娃蒂總統,蘇西洛總統的多次接見,併為他們畫了多幅肖像作品,代表中國贈送。蘇西洛總統見到畫像後高興的説:“這是中印建交五十年送我的最好的禮物”。在新加坡又為李光耀內閣資政夫婦畫像,為吳作棟總理畫像,並受到他們的親切接見,成為我國少有的被外國元首多次接見的畫家。 2000年,應新加坡政府之邀創作了“華僑是革命之母”為主題的長6米高3米的《孫中山在南洋》的大幅油畫,表現了孫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活動,畫面龐大,人物達135人之多,耗時一年半。此作品被新加坡列為第一大畫,定為鎮館之寶收藏于新加坡“晚晴園”孫中山紀念館。其酬金全部用於捐獻南洋藝術學院作建新校之用。可以説為中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繪畫其實是主觀反映客觀的過程,這種反映從感性到理性,從印象到抽象。畫家用畫筆通過對生活在其中的視覺生命,世界萬事萬物的組織和表現,來抒發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種特殊精神創造活動。可以説是畫家思維的産物,感悟的産物,也是智慧的産物。本畫冊李先生油畫作品以反映現實題材為主,分為歷史題材、西藏風景、油田工人、邊關風情等幾組題材。在人物畫作品中,主要是以肖像畫或帶有肖像特徵的人物形象為主體,描繪了歷史中我們熟悉的人物事跡、身影,也描繪了生活和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的工人、農民、城市平民、解放軍戰士和知識分子等形象。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平視的角度去刻畫人物形象,表現出了各階層人物的真實生活寫照,寫實之風清新、質樸、自然。在風景畫作品中,以描繪西藏、邊關地區的自然景色為主,畫面立意和構思獨特,色調層次豐富,意境悠揚深遠,格外引人注目。作者重視對自然的體驗和表現,重視在單純、精煉的藝術語言中追求表現的深度。

李先生之所以能夠創造出這麼精美的畫作,是自我挖掘、自我轉動、自我奮鬥的結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付出了很大代價。作品的美,是一種代價的美,拚搏的美。繪畫和謀事做人是相統一的,李先生的畫能夠産生很大影響,不光是其能力水準的反映,也是其為人的反映、德性的反映。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援他的女人。李先生的妻子徐丹陽女士就是這樣一個人,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她都始終與李先生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李先生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她的支援、照顧、奉獻是分不開的。

對於祖國、人民和生活的無限熱愛鑄就了畫家的創作激情,對於藝術事業孜孜不倦的執著追求成就了畫家的高超技藝。正是這些因素的集合讓我們看到今天這位傑出的畫家和他這些熠熠生輝的畫作!

姜福堂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