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説過,真正的奢侈品不是名車豪宅,而是藝術品,這句話在2007年11月初再次得到了印證:抽象表現主義代表畫家波洛克的作品《1948年,第五號》以1.4億美元的天價被墨西哥大亨買下……然而,日前在杭州藝術博覽會上,藝術家陳洲的一番舉動,卻與大眾的觀念背道而馳:他在現場以一元一張的低價將畫作進行甩賣,後來乾脆以兩毛一斤的廢紙價格賣給了廢品收購者!
現場:甩賣畫作
在近日開幕的杭州藝術博覽會上,出現了一幕“怪現象”,每一個經過該展區的人都不得不停留一下———藝術家陳洲做的是一件名叫“買賣”的觀念藝術作品,而他所要賣的東西就是他事先擺放在地面上的一張張畫。最讓大家意外的是,這些畫沒有挂在墻上,而是鋪在地上,並且售價低得超乎想像,每張只要一元錢!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或許只是一個玩笑,“畫怎麼可能賣得這麼便宜”是大多數人的想法,也正是因此,大多數人並沒有掏錢購買。有少數幾個敢於問價的人,再次得到了確切的答覆:1元錢,就能挑選一張1幅自己喜歡的畫!
幾天下來,一共有近30個人勇敢地拿出了一元錢,而近30幅畫也因此到了這些人的手中,被帶離了展場。不過,讓人意外的是,藝術家陳洲在幾天后的舉動更為驚人:眼看藝術博覽會的展期臨近結束,他乾脆來了個打包出售:兩毛錢一斤!結果這讓一位廢品收購者樂壞了,剩下的畫全部成了這位收廢品者的戰利品。據説,當他花了10元左右的價格買下了近50斤的畫作後,説了一句話:“就是當廢紙收購也不虧啊!”
用意:反思藝考
昨日,記者聯繫到了藝術家陳洲。當他説起此次的舉動時,首先交代這些畫並不是他自己畫的,而是收購自廣州美術學院附近小洲村藝術高考培訓生們的畫作。他説,其實他早就觀察到了一個現象:臨近廣州美術學院的小洲村,早就變成了“藝考村”,每年在藝術高考來臨前,這裡都會匯集來自廣東乃至全國各地的希望考取廣州美術學院的藝術高考生,在這裡緊急補習。“我真沒想到這種現象到現在都還存在。”陳洲説,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經歷了多次這樣的考試,從安徽省金寨縣山村走出來的他,從1993年到1996年之間,考了很多次才終於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後來又到法國留學獲得了碩士學位,對比中西方藝術教育,他覺得中國的藝術教育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人們思考當下的藝術考試方式是否合理,以及如此多的人涌向藝考是否過於盲目。為此,他事先到小洲村附近的一個廢品收購站,以四毛一斤的價格收購了近1000斤藝考生的畫,“這些畫在藝考生看來就是廢品,如今用廢品的方式銷售,就是讓人們進行思考。”陳洲表示,接下來他還會用剩餘的“廢品”在各地繼續進行如此的“觀念藝術”,促使更多的人思考。
評1、2008年6月,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No.6》,成交額高達7536.75萬港元,打破了中國當代藝術的世界拍賣紀錄。
2、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蔡國強的14幅以火藥和宣紙為材料的爆破畫一舉拍出了7424.75萬港元的高價。
3、2008年6月的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中國當代藝術家岳敏君于1993年創作的《轟轟》在這次拍賣中拍出高價,成交額為5408.75萬港元。
4、北京保利2006年秋季拍賣會上,畫家劉小東創作的巨幅油畫《三峽新移民》以2200萬元成交。
記者觀察
浮誇的藝術
實際上,我們不妨對陳洲的作品進行逆向思考,這時我們會發現一個巨大的反諷早就暗藏其中———這是對近年來,特別是金融危機和藝術品市場下滑的雙重打擊下,非理性的、浮誇的當代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一大諷刺。
我們不妨先正向思考:為什麼藝考如此熱?早在兩年前,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在接受我的採訪時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藝術市場的瘋狂舉動對中國公眾有著極大影響。藝考熱的形成,與藝術市場的天價頻出無疑有著直接的關係:當不止一兩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可以動輒賣出上千萬的價格,當不少當代藝術家的一幅畫可以賣出以萬為單位的高價時,還有幾個人能沉得住氣?
著名的當代藝術家張曉剛曾説過:“我的畫賣100美元的時候,心裏是實實在在的踏實,賣到100萬美元的時候,反而感覺到虛幻。好像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或者説是另外一種符號。別人選中了我,而我卻成為某個遊戲格局裏的另外一個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會及時反思:藝術市場到底怎麼了?然而遺憾的是,如張曉剛一般逆市思考的藝術家們並不多見,更多的人則與炒家“親密配合”。我曾經接觸過很多此類藝術家,在他們私下的談話中,曾聽到過一些“驚人”之語:“有那麼多人買我的畫,我管它(指作品)好不好,畫就是了,畫幾年我就可以買遊艇甚至私人飛機了!”
當我們看到陳洲的這個觀念作品後,自當三思。我們不妨想一想:是不是所有標榜為“藝術品”的東西,都能稱之為真正的藝術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