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潤文是一個對傳統技法十分迷戀的畫家。他對技法的要求十分挑剔,無論是畫面形式還是整體氣氛都非常講究。從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19世紀學院派繪畫的借鑒。畫家採用大量象徵、隱喻、幻想性的手法對現實進行描述,使畫面産生幻覺般的效果,即現實意向激發出的幻覺中的新現實。
從他畫面的厚薄關係、顏色的對比以及偶然性因素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對技術的嚴格要求。他在繪製之前,首先選擇幾種不同的材料放在面前啟發思維,然後把這些物體組合在一起,根據不同的形狀、質感進行劃分。在劃分過程中,他始終堅持一個道理:任何物質材質之間都存在著很強的可比性,但可比性並不等於可以統一。把這些具有可比性的物體統一到畫面上,是他工作的支撐點。在創作的過程中,他首先以一種寫生的方式直接的用色塊進行鋪設,然後用挂刀平整、統一畫面。寫生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生動的筆觸,在最初階段就把筆觸消融掉,只留下最基本的造型和色彩感覺,這也是為了下一步深入的刻畫打基礎。在郭潤文的畫面裏,繪畫步驟往往要經過三次、五次甚至十幾次的反覆。第一遍、第二遍的鋪設將筆觸消融掉,第二遍時,他會有意識的十分講究的製造一些高點和不同厚薄。筆觸的印痕和方向都會設計得有道理和美觀,為後一步的透明渲染做鋪墊。在後半期、透明的狀態下,筆觸會進一步被消除,並且利用渲染與皴擦相結合的方式,擦出高部的亮點,留下暗部的印痕,造成虛虛實實的特殊的具有偶然性的效果。
在他的繪畫裏,最重要的特徵是對材料技術運用的講究。這點從最初的做底就控制得十分清楚明白,具有十分明確的工作方法。他的畫面從吸油到局部吸油,等畫完後就像上了光油一樣。實際上並沒有上光油,而是多次渲染的結果。每一次渲染都是用不同的透明顏色進行綜合,造成統一豐富的色層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