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鏡中之像與身後之影——關於楊千的油畫新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1-05 10:24:14 | 文章來源: 今日藝術

作者:馮博一
 

藝術具有虛構的本質,藝術更像是夢境,與現實隔著一層,用柏拉圖的話説,是“理式”的影子的影子。而這種虛構使觀者獲得的是一種非具體的關係。藝術正是通過藝術家、觀者與作品中虛擬的人物發生關係,在“我”與“他或她”的關係中尋求到某種釋放。由於這個“他者”是虛擬的,因此,觀者能恣意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傾向與內心隱秘,無需在與他人的真實關係中掩飾自己。人們通過進入虛構的圖像世界而得以疏離現實世界的沉重,藝術成為社會現實之外的一塊飛地,一片人類可以棲息的樂園。

  楊千的油畫新作大都是人物,而且女性居多。他的畫兒沒有表現時代的宏大敘事,也沒有現在前衛藝術圈中時髦的反諷、質疑、揭露等的“壞畫兒”。他只是站在一個角落裏,在一個很小的位置上去體會和把握只屬於他眼中的現實世界。為了使幽微詭秘又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和藝術家的人本之思維化和具象化,他調動了唯美的寫實才情。他的女性人物無一例外都像是鏡中之像,虛虛糊糊,影影綽綽,有著現實與夢幻頻繁轉換、亦真亦幻或真幻難辨的特質。尤其是在畫面上有一種浴室氤氳的蒸騰和覆蓋或者輻射在皮膚上的露滴。似乎他在強調視覺圖像中的形式主義和抽象主義的趣味,即把艷麗的女性變成純粹的形式感,並將這種形式感發輝到令人眩目和單純唯美的程度。仿佛是有意與“唯醜”做對,又仿佛將塑造的“她們”置於經常是生活在自己的想像中,活在內在的虛設的生活裏。紛繁詭秘的通感意象往往成了通向內隱多變的內心世界的一條隧道。也許,在楊千看來,鍾情幻影是人類對未知和微妙要求的一種心理補償,當人們沉迷于虛幻之時,現實世界真實的影響變得稀薄了,形成了一種如夢般的陶醉狀態。夢是所有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夢境中的一切或令你如癡如醉,或令人驚心動魄,但都值得回味無窮。此外,他還借助種種具象化的人物形象,像鏡中之像身後之影一樣,互相映襯,互相觀照,互相發現,共同燭照女性世界的幽微,言説掩藏在生存表像之下的生存之痛。

  但我以為楊千並沒有忽視或弱化其中的社會道德的評判。雖然這些形象帶有誇張的虛擬化典型化處理,卻恰恰地凸顯出她們生動和荒誕的生存處境。而這種處境集中折射出了中國目前時尚的消費文化的一個側面狀態。她們在霧中行走,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她們的現實化生活也同樣如此,她們只有虛幻的霧中漂浮,似乎錯愕而困惑地在尋覓著什麼。在純靜的色彩背景中露出的五官與肢體,既表現出根植於人內心的慾望與宣泄這一矛盾的心理情結,又演繹了她們在生存過程中不斷被異化的人生夢想。這些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把畫面中的一個關鍵性的行為形象同時賦予了內容和形式方面的最大效果。這種效果具有複雜的象徵意義,把我們現今社會日益膨脹的物質消費的情景,通過這組女性的虛幻的形象符號化和現實化了,於是視覺的圖像從非現實的層面進入到一個現實的層面,以此來表達他對當下現實社會的關注。

  然而,在現實世界裏,每個個體在其生命歷程中都必然經歷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體驗過內心與外部世界的激烈衝突,自由本真的鮮活生命受到它的銷蝕。衝突的産物在楊千的藝術世界中往往被有形無形的鏡子分隔開來,成為真實的、豐滿的形象與被濾去了生命活力的虛幻影子的對立和映襯。對這種分離的審視實際上是人物自我感覺陌生、自我分裂的體現,無疑彰顯了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的陌生人身份和生命碎裂的痛苦,這是一種同形的幻像。還有一種異形的幻像。就生命本真來説,鏡中之像與外部現實呈現的是被扭曲變形了的生命形態,是為他的形象虛設的一個放棄自我原則、妥協自我個性、飽嘗挫折後不斷失望而學會的一種異化的自己,是外部世界鼓勵的另一種選擇。互襯之下凸顯出雙方的殘缺,生命的碎裂、生命異化之痛可感可觸。從“我”的角度看她,用她的眼光看“我”,雙方交流互動,互相發現,由此紛亂因而有了條理,分裂獲得了統一,構成了是而非、非而是的奇妙疊印。可以説,楊千憑藉敏銳的感覺和豐富的想像力,建構起了自己的話語、自己的符號和自己的鏡像世界。

楊千:繪畫的出走

從楊謙到楊千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楊千:繪畫的出走
· 從楊謙到楊千
· [專稿] "3N國際藝術年度展"今日美術館開幕
· “Beijing”當代藝術展 今日美術館
· 中挪女性藝術展 盡在今日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