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范迪安:美術館是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16 14:16:08 | 文章來源: 藝術版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范迪安,多年來主要從事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當代藝術批評與展覽策劃、藝術博物館學的研究。擔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以來,他積極地推廣中國當代美術以新的時代面貌進入公共視野與國際交流,在展現經典作品的同時,更多地從老百姓文化權益上考慮,讓公眾有一種享受文化發展文化資源共用的主人翁意識,讓中國藝術、世界藝術及當代藝術的傳播惠及人民大眾,他領銜策劃了一系列學術性的展覽,面向不同社會階層進行公共教育服務普及美育,推廣豐富多樣的中國美術成果,在增加美術館的文化影響力和將優秀的中國藝術帶向世界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站在美術發展、策劃的最前沿,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記者:作為中國美術館館長,您認為美術館在當今中國的文化建設當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具體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范迪安:今年“兩會”的焦點是更加關注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也包括人民群眾在文化上的權益,文藝界的委員都很關心國家文化建設和文藝創作的繁榮,這是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權益最重要的方面。在國家發展的同時文化建設要與之同步,特別是能夠體現中國文化建設時代氣象、時代形象,我認為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政府要以更多的投入來保障公益性文化服務,文化服務需要一定的條件設施和方式方法來體現,在當前形勢下,人民群眾對文化有更高的期待和多方面的需求,人們有獲得文化、欣賞文化,把文化當成一種生活組成部分的權益,目前,政府在已有投入的基礎上在加大投入,如新建更多文化設施,提供更多文化傳播的條件,注重文化能夠更多地進基層、進農村、進邊疆,可以説,從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後,人們都能感覺到文化發展的氛圍,但在這方面還不夠平衡,如大的城市圖書館博物館劇場音樂廳相對來所比較多,邊緣的省份,文化硬體建設還不夠,應該納入進去政府的規劃進去,加快基本的設施硬體建設,尤其要重視農民文化生活的改觀,多為農民著想,讓農民有獲得文化的條件。另一方面文化除了要有空間,更要有文化內涵,文化有軟體還要有的硬體的有內涵,情感的投入,所以要有文化的創新,不管哪種文化載體,都要有創新意識,反映時代的意識,如何保存優秀文化傳統,優秀的當代文化成果如何更好傳播,尤其是中國文化悠久的歷史中積累起來的文化精神如何在今天彰顯獨特的價值,這些都和創作創新聯繫到一起,所以我們應積極的弘揚我們獨特的價值。以中國美術來説,如中國畫就是很早就成熟的繪畫體系,代表東方繪畫精髓,一方面有非常長時間的從新石器開始的美術創造,為世界的造型藝術提供了重要的貢獻,中國繪畫中國書法不僅是獨特的造型風格也包括人生觀宇宙觀包括與自然親近的、人與人和諧的觀念,反映了人的理想的重要的藝術觀念,在今天依然有它的社會價值,成為今天創作的重要基因,當然藝術形式要與時俱進,藝術反映的內容要有時代生活,要有本民族的文化的理想,如果在內容和觀念上把傳統文化優秀基因弘揚起來,中國文化就有了新的時代面貌,也有了與世界交流的魅力。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