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威尼斯雙年展與香港館:制度建構的歷程與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09 15:28:4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二、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與藝術制度的公信力

香港從2001年開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到今年已是第六次參展。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香港館是公開邀約提交策展方案,由藝術專家組成評審團對申請策展方案進行評選。評審團隊成員是由視覺藝術委員會推薦,藝術發展局大會審定。本屆評審團成員有本地大學教授、藝術館館長、藝術家和南韓、英國的國際策展人。這十年的展覽思路從以策展人為重心,到以策展概念為重心,再到以藝術家為重心。

 

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香港館推出的是藝術家郭孟浩——以“蛙托邦”的藝術理念為主題。“蛙王”郭孟浩集合了傳統藝術的叛逆者、藝術播道者、教師、頑童等多種身份為一體,藝術遊牧在香港、紐約、南韓、中國。早在1979年,他在北京長城、天安門廣場用塑膠袋等材料實施了環境裝置和行為表演,這是國內最早發生的環境裝置和行為藝術事件。郭孟浩信手拈來的任何材料都能融入水墨,進行水墨綜合藝術的創作。他拆掉藝術語言邊界上的藩籬,將水墨話語在當代藝術的多種媒介上進行借景與嫁接,他的創作結合了拼貼、塗鴉、攝影、環境、身體裝置、行為表演和現場互動等,擴張了水墨藝術的表達方式。他又進一步將水墨藝術推向與大眾的互動,利用街頭、公共空間以身體、行為、符號、涂寫和即興活演,與群眾一起“玩”藝術。近年來,他創作的塗鴉似的“三文字”書法作品,將中國水墨傳統的文人雅致一掃而光,以大眾品味取而代之,轉化為生活化、通俗化的當代藝術話語方式,形成了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四十多年他恪守“藝術即生活”、“蛙即藝術”的信念。堅持自由意志,充滿“蛙托邦”的想像,走自己無所不為的藝術道路。他隨心而發、自由生活方式,廣泛吸收多元的文化素養,激發了天馬行空的藝術想像力。“蛙王”代表香港一個時代的活力,反映香港中西混雜的、開放的文化身份。

 

 

郭孟浩在香港藝壇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藝術家,因此策劃團隊做出了大量工作,充分準備。我作為策劃團隊成員之一參與第二階段評審過程中面試答辯的環節。但是最後評選結果遲遲不公佈,直到去年10月底藝術發展局竟然通知重新公開邀約,提交策展計劃申請書。原來的整個申請和評審程式推倒重來,必須從新開始申請。這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原來,藝術發展局要求申請人的策展文件全部用英文,面試答辯也要用英文進行,藝術發展局不提供英文翻譯。這樣,有的策展人因不能提供英文的策展文案,就不能獲得面試機會而首先出局。因此,有些策展人就向藝術發展局投訴,這樣的申請與評審不公平,因為用中文不能得到平等獲選機會。在香港,中文和英文都是平等的法定語言。藝術發展局接受了投訴,重新開始組織申請。果然在1月份在第二次申辦的面試答辯中,藝術發展局在會議室做了同聲傳譯設施。

這是我第二次碰到的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策展人評選環節出現的問題。早在2003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被落選策展人告到法院,原因是公開邀約提交策展計劃的申請條款文件上説明展覽空間是前一屆的香港館場地空間面積,而最後確定的場地是較小的空間。落選策展人認為場地的大小嚴重影響了策展的思路,藝術發展局沒有及時通知申請提交計劃的策展人已經改變了場地條件,沒有提供正確的資料,所以這個評審不公正。他申請政府法律援助,在法院進行長時間訴訟。最後結果對藝術發展局不利。但那一屆威尼斯雙年已結束,原策展方案評審的結果已經不能改變了,藝術發展局賠償了一筆費用給這位沒有獲選的策展人。

從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成立,我們看到了藝術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作用力;從香港藝術發展局到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我們看到了藝術、制度與法律在公民社會體系下的運作機制的不斷建構和完善。藝術是屬於每個人的,而藝術制度或者是社會制度的建設則是靠法律來約束的。而一個良好的藝術體系或是社會機制的運作和完善則是靠公民的不斷主動爭取和公眾的廣泛參與,公眾的參與才是社會發展的基石。公開、公平和公正,機會平等的參與,也是現代人文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作者為第49,50,屆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籌備組召集人、副館長,現為喜瑪拉雅美術館執行館長)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