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人民日報評論部: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03 11:35:33 | 文章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思想觀念的價值,在競爭中才會彰顯,在實踐中才能檢驗。“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説話的權利”,這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自信。那種扣帽子、抓辮子的辯論方式,“不同即敵對”的思維模式,本質上都是狹隘虛弱的表現,無助於社會和諧的構建、健康心態的形成。

同樣看待一件商品價格,有人顯得很“淡定”,有人表示“鴨梨”很大;同樣面對一樁刑事案件,有人焦慮等待“正義到來”,有人則在尋找“程式瑕疵”;同樣衡量一項改革措施,有人雙手贊成,有人卻提出質疑……今天的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樣、多變的時代。

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變化。從一種聲音到百花齊放,從千人一面到豐富多元,反映出思想的極大解放,也體現著中國的前進方位:在改革深水區和攻堅期,不同利益的調整與博弈,自然帶來不同訴求的表達;隨著開放擴大和全球化深入,傳統與現代、國外與本土,不同價值觀念也必然産生碰撞交鋒。

多元表達難免會有“異質思維”,甚至給人“雞同鴨講”的感覺。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欣賞理性平和討論,期待聞過則喜的態度,但也不無遺憾地看到,一些人在討論中容不下異見,相互對罵、攻訐,動輒給對方扣上嚇人的帽子,用意氣之爭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對待批評建言,非但不虛心聽取,反而搞起了“誹謗定罪”,甚至以權力意志壓制不同聲音。

魯迅先生説過,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鬥。思想觀念的價值,在競爭中才會彰顯,在實踐中才能檢驗。“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説話的權利”,這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自信。那種扣帽子、抓辮子的辯論方式,“不同即敵對”的思維模式,本質上都是狹隘虛弱的表現,無助於社會和諧的構建、健康心態的形成。

在這個意義上,以包容心對待“異質思維”,在對話中協調立場,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識,推動思想觀念的進步。相對於普通民眾,手握權力的執政者尤其需要這種“包容”。如果説前者的狹隘只是語言暴力,後者的狹隘則可能帶來真實傷害,比如“彭水詩案”、“靈寶帖案”;如果説前者的包容體現的是素質修養,後者的包容不僅是一種“雅量”,更是執政為民的需要、法治社會的要求。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批評或許有對有錯,甚至不乏各種偏激聲音,但只要出於善意,沒有違反法律法規,沒有損害公序良俗,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而不能主觀地歸之為“對著幹”。相反卻應看到,在一個多元社會,尊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既是尊重公民的表達權,也是紓解社會焦慮、疏導矛盾衝突的必然要求。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其實,不同聲音乃至反對的意見,還是提高執政水準的重要資源。所謂“聽不到不同意見不決策”,只有允許不同聲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情況,做出理性判斷和正確決策。所以毛澤東同志認為“讓人講話,天不會塌下來”,所以鄧小平才説“七嘴八舌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所以中央領導才反覆強調“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監督政府”。

多元乃繁榮之奧秘。一個社會越是向前發展,就越需要多樣的個性表達,越需要整合各種意見形成統一意志的能力。以包容心對待不同聲音,在“存異”中“求同”,我們的社會就不會成為“一袋各不相干的馬鈴薯”,並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斷凝聚、昇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