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煉
Margaret Dikovitskaya “The Study of Visual Culture: A Bibliographic Essay” in Visual Culture: the Study of the Visual after the Cultural Turn.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2005.
《視覺文化研究·文獻綜述》選自《視覺文化:文化轉向後的視覺研究》,是該書《導言》的文獻綜述部分,從譜係的角度對英美學派的視覺文化研究給予了述評。本書作者瑪格麗特·蒂柯維茨卡婭是俄裔加拿大學者,在西方的視覺文化研究領域屬後起之秀,這部書是該學術領域中公認的當代經典。
蒂柯維茨卡婭于上世紀90年代在俄國列賓美術學院學習雕塑,1991年畢業,獲碩士學位,接著到捷克的中歐大學研習藝術史,1993年結業。90年代後半期蒂柯維茨卡婭到美國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習教育學,再獲碩士學位,研究課題為19世紀沙俄帝國的殖民教育。隨後她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研習藝術教育,2001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從藝術史轉向視覺文化》,本書即根據這部學位論文改寫。
蒂柯維茨卡婭的職業經歷很豐富,上世紀90年代初,她在俄國聖彼得堡的國立科技大學人文係任教,接著在彼得堡的穆西娜設計學院講授藝術史。90年代中期到美國後,一邊求學一邊在紐約的畫廊和媒體就業,博士畢業後曾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高校講授藝術史,後到加拿大溫哥華,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美術史係任教,現為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藝術史教授。蒂柯維茨卡婭的學術方向主要是視覺文化的歷史與教育、後殖民主義與批評理論、後社會主義研究、比較教育學、現代雕塑等。
《視覺文化:文化轉向後的視覺研究》一書的重要性有兩方面,一是總結了英美學派的視覺文化研究,尤其是研究的對象、方法與歷史,二是從教育學實踐的角度探討了視覺文化教育的問題,主張以視覺圖像為研究和教學中心。在這個意義上説,這部書探索了新世紀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向,是從理論上對藝術教育的探索和推進。
視覺文化是古已有之的文化現象,視覺文化研究也早已有之,但是,在當代文化理論和批評理論意義上的視覺文化研究,卻是一門新興學科。正因其新起,學科建設尚未完善,故對其學術定位、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基本問題,才眾説紛紜,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見解。當代學者們唯一公認的是,這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涉及視覺藝術、大眾傳媒、通俗文化等等,換言之,這既是文化研究也是視覺研究,但又不能完全説成是文化研究領域裏的視覺現象研究。面對這一混亂和矛盾,本書作者認為,視覺文化的跨學科特徵,在於後結構主義理論和文化研究前提下的學術碰撞,涉及藝術史、人類學、電影研究、語言學、比較文學等人文學科。就個人的具體研究而言,本書作者深受福柯之人文科學“考古學”觀點的影響,所以她對視覺文化研究之英美學派的審視,便以學術譜係的考古描述為出發點,以藝術史、文化研究、視覺研究的交叉關係為研究對象。
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作為後現代時期新起的交叉學科,如果過分強調視覺文化研究的包容性,那麼這一學科會成為什麼都是卻又什麼都不是的空洞學科,從而失去存在的價值。但是,如果不強調其跨學科的包容性,那麼視覺文化研究又會與所涉學科重復,例如與藝術學重復,從而也失去存在的價值。在蒂柯維茨卡婭看來,視覺文化研究雖是跨學科的,但與視覺藝術研究、與藝術史研究的關係更為直接而密切。只不過,過去的學者們將視覺藝術看作“高雅文化”,將藝術史研究看作對高雅藝術的研究,但在解構主義和後現代以來的民主文化和藝術民主的學術環境裏,視覺文化研究應該清除“高雅”與“低俗”的分界,應該對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一視同仁,將其視作文化現象的一個方面,將其作為視覺研究的對象,從而放棄高低貴賤之別,使學術研究更為客觀。在此,蒂柯維茨卡婭顯然贊同後現代以來學術界對“精英主義”的反省和抵制,這就是説,視覺文化研究是一種非精英主義的學術活動,看重的不是視覺文化現象的高下,而是視覺圖像的文化意義。
蒂柯維茨卡婭之視覺文化研究和《視覺文化:文化轉向後的視覺研究》一書的學術價值在於原創性,即第一手材料的收集和研究。該書主體是對美國從事視覺文化研究和教學的學者所作的訪談,但不是我們國內流行的訪談錄,而是對訪談內容的分析和研究,更是通過訪談而對當代視覺文化研究與教育所進行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嘗試完善視覺文化教育的學科建設。所以,就內容和結構而言,本書分兩章,一論理論框架,二論教育實踐。在這兩章之前,作者寫有長篇導言,為自己的研究和嘗試提供理論基礎,這就是文獻綜述。
蒂柯維茨卡婭的博士論文完成于2000年,因此,她所涉及的文獻主要産生於20世紀後期。這部論文修訂成書後於2005年出版,作者有機會增加了一些21世紀初的新文獻。可以這樣説,這篇《文獻綜述》覆蓋了英美學派的基本資料和學説,但未及最近5年的新近資料。
文獻綜述既是博士論文的必然前提,也是學術研究的邏輯起點。但是,在具體的研究和著述中,由於關注點不同,文獻綜述至少有兩種寫法,一為研究綜述,一為專題闡述。前者偏向對某一學科之文獻的整體梳理,近乎包羅萬象,而後者則專注于對某些關鍵理論或概念的具體探討,只論相關的重要文獻;前者偏向描述,後者專注于評論。蒂柯維茨卡婭的《文獻綜述》大體上屬於前者,旨在對英美國學派的視覺文化研究進行理論描述,以此初定其學科位置,從而將視覺文化研究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不過,作者在敘述的基調中也注意到了評論的重要性,對後者也有所關注。蒂柯維茨卡婭對文獻的綜述,雖有一網打盡之嫌,但非泛泛敘述,而是以文獻梳理的方法,來從譜係的角度對這部書之副標題“文化轉向後的視覺研究”進行闡發。在作者的話語系統中,所謂“文化轉向”是這一英文短語之本義的引申,即:視覺文化研究是從藝術史研究轉向視覺研究,也是在藝術史研究中關注文化問題。這一“轉向”的思想,貫穿了文獻梳理的始終,成為述評的主線。
蒂柯維茨卡婭對文獻的長篇綜述,首先追溯了西方學術中“視覺文化”這個術語的淵源。雖然早期文獻不乏對電視、攝影、繪畫等課題的討論,但這些源頭與今日學術中的視覺文化研究並無直接關係。作者認為,作為今日學術和學科概念的“視覺文化”及其研究,其源頭應該是1972年藝術史學家邁克爾·巴克森道爾的著作《十五世紀義大利的繪畫和經驗》,因為“該書提出了‘時代眼光’這一理念並將藝術生産與社會史聯繫了起來”,這為後來的視覺文化研究展示了新的學術方向、為其開拓了新的學術空間。
在上世紀的整個70-80年代,視覺文化研究發展緩慢,蓋因其時代條件尚不成熟。但是到了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由於後現代思潮的歷史作用,視覺文化研究得以快速發展,蒂柯維茨卡婭的文獻綜述所述的研究情況,基本上都出現在這一時期。到了綜述的末尾,蒂柯維茨卡婭宣稱:所述之文獻和出版物的問世,説明當代視覺文化研究已經成熟。也就是説,有必要對這一研究進行研究,作者因此而給自己的文獻綜述和研究專著築起了邏輯起點。
最後,讀者在閱讀這篇文獻綜述時需要注意:蒂柯維茨卡婭討論的文獻,全是英文出版物,因此,視覺文化研究中的所謂“美國學派”,在她的學術語境中應為“英美學派”。事實上,英美兩國的視覺文化研究學者,的確往返于大西洋兩岸的高校從事研究和教學活動,雖然兩國學者之研究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大體上卻承襲了一致的學術傳統,這就是視覺藝術研究中對圖像之社會文化價值的歷史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