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新絲路模特藝術之旅 訪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9-25 09:04:2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共性問題:

  Q:美麗三亞,這個城市品牌參與此次藝術活動的意義?

  A:當今中國城市的發展愈發迅速,每個城市都在構築或強化屬於自己的城市個性、城市名片、城市地標與文化構成,從而更快的提升綜合競爭力。但有不少新興城市發展速度雖快,但由於城市年齡、個性等綜合問題,實際還處於文化沙漠的狀態。縱觀全球以旅遊及文化為發展基礎的城市,無不與美麗、時尚、藝術、奢侈品等關鍵詞有著密切的關聯,藝術品等於奢侈品更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歐洲地區,藝術品體系、時尚體系越發達,代表的是城市更具投資價值、投資品味,同時總能讓人不斷體驗到“新鮮感”。而藝術品的文化投資成本,相比城市建設則要低得多,産生的潛在價值和影響力卻經常是意想不到的。所以,符合城市特性的藝術品創作及活動,將逐步成為城市名片塑造的主流方向。美麗三亞強勢介入本次藝術活動無疑體現了三亞重視城市文化建設,並積極行動起來落到實處的表現。

  新絲路模特機構(李小白)

  Q:請問為什麼想到模特往藝術領域進行發展?

  A:首先模特産業與藝術産業都屬於美麗經濟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人物、人像、人體更是藝術創作的重要素材。因此從經濟關係與藝術創作關係來講,模特都具有其獨特的地位。同時模特在各行業中都具有極強的適應及滲透性質,更不僅局限與服裝、汽車等有限的領域,隨著各行業品牌成熟與需求的遞增,模特發展的界限會越發廣泛。因此頂級的優秀模特與藝術結合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Q:模特行業與藝術行業的聯手,對於模特産業發展有何推進作用?

  A:強強合作首先提升的是新絲路及合作者的品牌價值。同時提升了模特自身價值,並讓模特在更多領域獲得更高的知名度與曝光率,讓模特的綜合競爭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對於模特産業來講,面對賽事,模特競爭逐漸趨於同質化的今天,新絲路也是秉著不斷創新的理念,率先在行業中走開了這條藝術之路,做了在行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因此也希望能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為整個模特産業的活力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Q:對於以模特為藍本,所開發的藝術衍生品所形成的産業鏈有何種想法?

  A:藝術品及其衍生品的開發為模特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價值延伸平臺,讓模特經濟走出了展覽、走秀這個基礎圈子。於此同時這條産業鏈是以唯美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模特是美麗的,藝術品是美麗的,作為美麗經濟的外延也為模特和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與合作方式。

 

  藝術先鋒網(藍英啟)

  Q:隨著當代藝術的升溫,藝術跨界的活動目前有不少,而此次與模特聯手的活動,有什麼新的意義或概念?

  A:在今天的藝術跨界活動當中,我們常看到奢侈品牌或消費品牌在藝術區開設專賣店,如耐克進駐798;企業贊助一些當代藝術展覽或活動,如每年一屆的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評選;或邀請藝術家使用自己的産品創作藝術品進行展示,如大眾甲殼蟲車體藝術創作及愛馬仕藝術絲巾的設計。這些互動無一不在彰顯著藝術品跨界的端倪,然而很多藝術評論家則認為,這些跨界的活動中多數還只是處於企業品牌提升與品牌展示的層面,藝術家、藝術品更多充當的是一個“新聞由頭”、“炒作焦點”的角色。而真正的跨界合作,除了藝術和品牌之間應該真正交融在一起的同時,在各自市場甚至其他領域中能夠獲取經濟利益的雙豐收才是市場步入正軌的。

  Q:目前機構規劃的産業鏈都有哪些?産業鏈産品是否會對藝術品原作的價值産生一定影響?

  A:此次以頂級模特為基礎所開發的藝術品除了油畫作品之外,計劃所衍生的藝術品門類還包括城市旅遊特型紀念品、版畫、高級服裝、高級品牌包、陶瓷製品、甚至在與玩具企業接洽開發類似芭比娃娃的系列高端玩具。在這條藝術産業鏈上,這些衍生産品的銷售不僅不會削弱藝術品原作的價值,反而會隨著這些商品的升溫提升原作的收藏價值,即滿足了真正藏家的需求,也解決了藝術與大眾和社會融合的問題。這樣的合作不僅使藝術機構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跨界商業佈局,也給跨界的品牌“新絲路”中的模特自身帶來了除品牌之外的商業利潤。

  Q:請介紹一下藝術未來跨界的方向都有哪些?

  A:目前市場中汽車、金融與奢侈消費品與藝術進行跨界的合作相對廣泛,而隨著藝術領域發展愈發成熟,在商業這部分,未來在房地産與建築、IT科技、時尚影視、以及高級私人定制等多個領域。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自然之物——楊柳個展
· [專稿] 日本當代藝術家原田 久藝術作品展
· [專稿] 道問——徐松波作品個展
· [專稿] 找自己
· [專稿] 夏陽雕塑個展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