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把藝術家們對‘美麗中國’的思考和呼聲帶上兩會。”見到吳為山委員時,他正埋頭準備提案:《讓城市雕塑成為“美麗中國”的文化標誌》。案頭除了文字資料,還有大量照片,都是他在各地調研時拍攝的城雕作品。
吳為山委員注意到,2012年以來,公眾對城雕的關注度明顯上升。襄陽擬建郭靖、黃蓉雕像引熱議,烏魯木齊巨型“飛天”被拆除,鄭州“流氓豬”遭批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城市雕塑的美學價值。作為全國城雕委員會藝委會主任,吳為山曾為規範和提升全國城雕水準遞交提案,今年他將進一步呼籲,因為,隨著“美麗中國”成為一種價值追求,城市雕塑的重要性和不足之處愈發凸顯,若不給予足夠重視,很可能成為實現目標的瓶頸與障礙。
“我們追求的美,是自然生態美和文化生態美的有機統一。好的城雕凝聚著一個城市的文化積澱、時代追求、價值取向,堪稱城市的文化表情,但現在,設計製造的隨意性、粗率性、‘克隆’性很突出。”吳為山直陳。他在多個場合批評過“托起球”代表希望、一顆星就是光明等毫無創意和精神內涵的城市雕塑,也發起組織了多次全國規模的城市雕塑大賽。令他欣喜的是,城雕的城鄉普及度、設計專業化有所提升;但是,隨著中國城市化步伐加快,部分城雕貪多求快,忽略了藝術價值、文化內涵和受眾接受度的統一,更缺乏規範的評審程式和專家論證。
“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藝術,是美麗中國的文化表現,應該多措並舉下大力氣發展好。”吳為山從多個角度給出建議:
規劃立項應科學。做群雕還是單尊雕塑,如何體現本地文化特色,安放在什麼地段合適?要充分考慮到城雕與城市環境、文化空間的契合度,徵求城建、規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專家意見,合理設置,因地制宜。
設計製作需專業。應遴選具有專業資質、較高藝術水準的藝術家和製作團隊,根據城雕大眾化與高雅性相統一的原則,精心設計、仔細製作,切忌簡單模倣、照搬套用。
管理維護要重視。應將其納入城市景觀維護管理體系,由專人負責後期維護、清潔,避免其破損殘舊,變“妨害市容”為“美化市容”。
人才培養須跟上。城雕設計製作者需要較高的綜合素質,除藝術水準外,還應擁有城市規劃、建築學、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學養。應當從學校教育階段開始培養,增強人才的專業化程度和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