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中洛
丙中洛在貢山縣境內,是怒江州溯江而上最北端的一個鄉,能走車的路到此為止。
觀賞完怒江第一灣的雄姿後,繞過山脊,丙中洛鄉映入眼簾。她像是一幅巨大的油畫,斜靠在高黎貢山這龐然畫架上,而油畫的主題便是祥和、靜謐的田園風光。這裡的傈僳族、藏族散居在山腰至谷底的坡面上。
每到禮拜之日,信天主教的去了重丁天主教堂,信喇嘛教的去了普化喇嘛寺,有一家各信其教的,也互不相擾,整個丙中洛老百姓更顯得大家庭般,和睦相處,手足相敬。谷底怒江對面有一突入江心的緩坡,居住著十余戶藏族。據介紹他們每到三月三桃花節便舉村進行生殖崇拜儀式,一年為男性,一年為女性。
我們到時正值臨近三月三,村中已豎起一草扎陽物,有三五米高,雄赳赳,氣昂昂,著實讓我這個生活在陰盛陽衰環境中的男人,頓感無比自豪了一回。
再往前,翻坡越溝四五公里,便來到盛名赫赫的石門關。只見兩邊峭壁如刀削一般,似兩扇堅實的大門偉然而立於怒江兩則。谷底叢林深處,一條小路依稀可見,這便是怒江州通往西藏的人馬驛道。
站在石門關前,鳴咽的山風吹過,使人感到歷史的凝重,仿佛隱隱聽到百年前傳教士們堅毅的腳步聲;仿佛聽到山間鈴響馬幫勿勿的蹄聲和馬鍋頭的吆喝聲;仿佛隱隱聽到多少年來倒在這漫漫古驛道上的鬼魂們對現實世界的羨慕,嚮往的竊竊聲。我再也不敢向前邁步,更不敢踏出這石門關,因為我真害怕這石門會碰然合上,我再也回不到歡愉的人間而與孤魂為伴。剎那間我感到了生命的可貴,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人啊,當他認識了生命的價值,哪怕貧窮些,哪怕困難些,還有什麼能比享受生命而感到更加滿足的呢。
天籟之聲
辭典上説: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是節奏和旋律。傳統的手工藝織錦
在怒江,我多次聽到從雲霧繚繞的山寨裏隱隱傳來的天主教徒們唱詩的聲音。他們是傈僳山民,他們是虔誠的教徒,他們很多人沒文化,更談不上對音樂的理解,他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音樂,但是令人驚訝萬分的是,他們能用清晰的四聲部合唱出完美的詩篇。每當這時,閉目傾心聆聽這牽魂撩魄,滌蕩心靈的天籟之聲,眼中會噙滿了淚水。在這四聲部合聲中,什麼節奏,什麼旋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祖祖輩輩生活在崇山峻嶺中的傈僳人,他們並不富裕,有些人為了獲得一點點最起碼的生活用品,需要背著砍來的柴,採來的草藥走兩天的山路到集市上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