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設計·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收藏觀念昇華價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25 09:59:35 | 文章來源: 新快報

由北京奧運會“鳥巢”的中方總設計師李興綱擔當建築設計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館,展廳面積3000余平方米。陳列設計由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親自完成。

該館由“震撼5·12—6·12日記”、地震美術作品館、地震科普知識館構成,共30多個展廳,收藏5萬餘件地震藏品。其中地震美術作品館收藏展出了地震後全國藝術家在特殊心理、觀念和環境下創作的雕塑、油畫、影像、裝置、國畫、書法等作品,其中不乏價值極高的藝術精品,可以説,每件作品背後都有感人甚至傳奇的故事。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具有節目主持人、當代藝術家等多重身份的區志航在汶川大地震後於北川中學廢墟旁搞的觀念攝影作品《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14:28》被收藏和展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節點性人物,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代的博物館應當包容不同的觀念、觀點和表達方式,這是歷史的真實和對歷史的尊重。

回顧這件藝術品的收藏過程,樊建川説,今年4月份在廈門舉行的“閃耀中國”頒獎典禮上,當一看到區志航的《景·觀》個展畫冊後,就當即希望區志航能為正在籌建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館捐獻其中的作品《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14:28》,當時的區志航二話沒説,欣然答應。博物館開幕的當天,樊建川還邀請了區志航親臨開幕現場。

區志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14:28》應該是所有參展藏品中最具顛覆性和爭議的作品。我相信,汶川大地震博物館收藏並展出該作品,不僅是對汶川大地震不同方式銘記和反思的包容,更體現了博物館對歷史事件的客觀態度,這在中國博物館歷史上具有深刻意義。《那一刻2008年5月12日14:28》在汶川大地震博物館的收藏展出,其社會價值遠遠大於我的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可以説,在昇華和延伸著作品的社會和藝術價值。”

(趙旭虹)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畢加索珍品亮相中國美術館
· 中國美術館作品將進高校辦畫展
· “中間——中·澳當代藝術中國巡迴展”開展
· 樸素的農民畫家:弗朗索瓦米勒
· 非物質真實之訴求——看西班牙當代藝術家安東尼奧·洛佩斯·加西亞的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