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爭平爵士樂作為世界性的大眾音樂傳入中國是從上海開始的。回顧老上海爵士樂的歷史,對於創新發展我國的傳統音樂,豐富城市音樂生活極富意義。
爵士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祥于美國南部港口城市新奧爾良,至今已有110多年曆史。爵士樂音樂的根基來自“拉格泰姆”和“民間藍調”,以後經歷了上世紀20年代以集體即興演奏為主的“迪克西蘭”,30年代以伴舞為主要職能的“搖擺樂”,40年代以和弦演奏為基礎做即興演奏的“比波普”,50、60年代風格迥異的“比波普”和“酷”以及隨後的“自由”派,70、80年代“搖滾”和爵士樂的融合,90年代的“新經典主義”等。進入新世紀後,雖然爵士樂在不斷演變、融合、發展,但每一種爵士風格都依然活躍在今天的舞臺上。具有強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樂經過百年演進,早已突破了地域、種族和國界的局限,成為與古典音樂相提並論的世界性音樂。
爵士樂在上世紀20年代傳入上海。1923年,美國人奧斯邦創辦了上海第一家也是中國第一家廣播電臺ECO。奧斯邦帶來的爵士樂隨著電波飄散在老上海的洋房和里弄,使上海人開始接觸這種全新的音樂形式。1933年,百樂門舞廳開張,標誌著上海都市娛樂業鼎盛時代的到來,洋人爵士樂隊和菲律賓樂手活躍在百樂門及上海各大舞廳。老上海的愛樂者鍾情起這種有著濃郁都市情調的音樂,並開始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爵士樂。
紹興路5號是幢西班牙風格的房子,主人朱季琳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這幢房子裏誕生了上海第一支家庭爵士樂隊。樂隊先由朱家子弟為主,後在上海法租界生活的瑞典、美國、蘇聯的爵士樂發燒友陸續加入。樂隊不僅為家族的教堂和派對演奏爵士樂,還常常外出演奏,傾倒了大批喜歡爵士樂的上海年輕人。一次,上海工部局在金城大劇院舉辦音樂會,朱家樂隊勝出其他三支洋人專業樂隊榮獲第一。這支家庭樂隊成為上海最早呼應爵士樂的青春之聲。金懷祖是當時上海聖約翰大學物理系的中國學生,又名吉米金。他于1946年組建了16人編制的Jimmy
King爵士樂隊。當時百樂門老闆鬱格菲十分欣賞吉米金的音樂天分,聘請他的樂隊到百樂門演奏。這支全部由華人組成的爵士樂隊一炮打響,使百樂門名噪一時。吉米金樂隊成為上海第一支華人專業爵士樂隊。
老上海的爵士與新奧爾良爵士同樣由鋼琴、單簧管、薩克斯、小號、長號、低音提琴、鼓、沙槌、打擊樂合成。但老上海爵士以海派國語流行曲為主,如《夜上海》《玫瑰玫瑰我愛你》《香格里拉》等,使演奏和演唱風格融入了懷舊、抒情的中國色彩,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爵士樂。
由於戰爭和建國後的政治環境,上海爵士樂出現了30多年的斷層。改革開放後,爵士樂重返闊別已久的上海。1980年,曾任上海交響樂團首席小號的老上海爵士樂手周萬榮組建了一支6人老年爵士樂隊,活躍在外灘最具老克勒風情的和平飯店一樓爵士吧,使人們重溫了老上海的爵士夢。這支樂隊在這間散發著古老味道的酒吧裏,用熱情洋溢的風格、精到嫺熟的技藝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嘉賓,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法國總統密特朗和美國總統克林頓等都曾來這裡欣賞過他們的出色表演。1996年,和平飯店老年爵士酒吧被美國《新聞週刊》評為世界最佳酒吧之一。當年百樂門吉米金樂隊的貝司手、年屆九旬的鄭德仁老先生與上海著名歌手紀曉蘭一起組建了上海海鄰爵士樂團。樂團以傳承和創新海派都市文化為宗旨,專演海派經典爵士,先後參加了上海世博會、上海國際藝術節等重大演出,被譽為“上海頂級爵士樂團”。
當年美國南部種植園黑人奴隸用以表達自己生活和情感的爵士樂,已成為和當代社會中時代精神相契合的音樂形式。上海作為中國爵士樂活動的發祥地,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接納多樣的音樂元素,並使爵士樂與中國音樂相結合,創建具有東方韻味的爵士音樂體系,給人們以更多更美的音樂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