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娟(資料圖片)
小娟的聲音是那種一聽難忘的,因為如泉水般透明,當中有溫暖,有幸福,有希望,會讓你暫時拋卻煩惱,馬上心花怒放起來,就像她的那首《紅布綠花朵》。
11月27日,“天空之城——小娟·山谷裏的居民演唱會”將在華夏藝術中心舉行,這是小娟今年在深圳舉行的第二次專場音樂會。算是比較“小眾”的小娟在這座城市居然有著那麼那麼多的知音人,可能,因為深圳人都有對幸福的雙倍渴望。
有強大心靈才有溫暖歌聲
有些觀眾在看小娟演唱會的時候會奇怪:怎麼小娟總是坐著唱歌?那是因為,小娟自幼就得了小兒麻痹症,因此上下舞臺總要樂隊裏一個挎著吉他、有好聽男中音的同伴攙扶著,而這個男中音就是小娟的丈夫黎強。
“我的心態一直保持在一個很好的狀態。不好的東西,我會離它遠一點;美好的東西儘管遙遠,我也會努力去觸摸。”出生在武漢的小娟,本名王秀娟,雖然自幼遭逢身體上的不幸,“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自己唱的是最好聽的,長的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這種自信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從沒有被磨損,因此,大學雖然念了湖北中南財經大學的會計專業,但畢業後,小娟選擇了去北漂,那是1993年。
17年北漂最大收穫是丈夫
“父母沒有反對,因為他們從小教育我,什麼開心就去做什麼好了。”因此小娟決定去過比當會計更快樂的生活——唱歌。
説到這一點,同樣是民謠界風雲人物的周雲蓬跟小娟一樣,都自幼遭逢了身體上的殘疾,但是周雲蓬的歌聲憤世嫉俗,滄桑而冰冷,但小娟的歌聲卻溫暖平靜,周雲蓬説:“那是因為她被家人保護得很好,她的生活非常幸福,她與老公也非常相愛。”
北漂最初的日子,小娟住在畫家村裏,那裏都是年輕的藝術家。大家在一起畫畫、唱歌,生活比較艱苦,但小娟很快樂。“每天都吃著饅頭過,有時候饅頭也不夠吃,但是認識了很多投緣的朋友,而黎強就是那時候認識的,小娟説,小強是她最大的收穫。
1994年,小娟參與錄製《搖滾北京Ⅱ》,演唱自己詞曲創作的無伴奏歌曲《美麗的魂魄》,1996年在音樂人陳哲製作的民謠合輯《第一直覺》中演唱《鴿子淚滴在傷口上》,純凈的歌聲開始在中國樂壇中引起關注。1998年,小娟與黎強、劉曉光成立了“山谷裏的居民”,開始獨立做音樂,受到喜愛獨立音樂的歌迷歡迎。後來鼓手荒井壯一郎加入。2005年,小娟演唱的洪啟作品《紅雪蓮》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成為眾多文藝青年的心頭好。2006年與2007年分別推出了《如風往事》、《細説往事》兩張發燒專輯,2008年推出首張原創專輯《紅布綠花朵》,並於2010年5月推出第4張專輯《台北到淡水》。
只想做一輩子簡單的音樂
“有些人一開口就會震懾你的靈魂,那是一種近乎神性,卻又唾手可得的幸福。”歌手林一峰評價小娟。
小娟的成功不難解釋,因為她無欲無求,沒想過成名,也不追求暴富。而機遇往往垂青這樣的人。她和樂隊做音樂的目標只有一個:分享心中的感動,小娟曾經拒絕發行一張唱片,因為“配樂太華麗”。他們也不在乎任何頒獎禮、任何獎項,即使曾經被台灣金曲獎提名,也不去爭取,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浮雲。
“一開始我們就沒有目標,也無所謂失望失落,就是純粹體會音樂帶來的快樂。現在我也不覺得它是我的工作,而是一種享受。現在認識我們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喝茶曬太陽的時間反而少了,但是看到的事物,去過的城市卻多了,這有個適應的過程,我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情。”小娟説,“我一直不覺得生活會把我怎麼樣。”
對話小娟
做宅女,喂喂貓
記者:你的經歷被稱為“傳奇”,對這個詞,你接受嗎?
小娟:也沒多傳奇,説實話,我不太明白這個詞,因為我一路也沒刻意追求什麼樣的生活,或者是想做什麼樣的歌手,只是寫自己想寫的歌,唱自己想唱的歌。挺簡單的。
記者:聽説當初念會計專業,是擔心自己考不上音樂學校?
小娟:對,我3歲的時候就開始唱歌,高中時我媽媽給我買了把吉他,從那時候,我就知道,唱歌是一生至愛。當初報了財經學校,一方面是父母覺得當會計比較穩定,另外,也算是“曲線救國”。
記者:你跟黎強的愛情讓很多歌迷特別感動,你們有分歧的時候聽誰的?
小娟:我們先打一場再説。
記者:做獨立音樂這麼多年,你們似乎一直不希望通過商業手段來擴大影響力,為什麼?
小娟:做音樂是好玩的事情,我很享受這個過程,而且我認為好的東西,無論是什麼都不會影響它的品質。
記者:聽説你是個宅女,除了演出之外就在家裏喝茶喂貓?
小娟:是啊,我最喜歡的就是在小院子裏安靜地呆著,曬太陽,澆花,最好在膝蓋上放本書。你的心寧靜了,就可以聽到很多不一樣的聲音,比如小螞蟻爬動的聲音,植物在生長的聲音,還可以看到、聽到魚在説話,小貓也可以跟你交流,我喜歡這種可以跟更多的生命溝通的方式。
記者:這一年的商演有沒有影響你很享受的安靜?
小娟:身體上會有一點點累,但這個累相比跟大家分享音樂的那種快樂,真的微不足道,而且完全可以忽略,你四處走,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先喝喝那裏的水,看看那裏的人,你可以用這些方式感受不一樣的城市,也可以接觸不一樣的人,當你發現一切都變得簡單,沒有那麼外在的東西。(深圳商報記者于 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