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運甫先生訪談

時間:2010-12-21 08:46:59 | 來源:久畫廊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2008.4.14

(以下訪問者簡稱訪,袁運甫先生簡稱袁)

訪:您能談一下解放初期,您在浙美學習時對劉開渠先生了解嗎?
袁:他那時是院長,龐薰琹先生是教務長,江豐先生負責文藝方向。劉開渠先生在任內有一個很好的倡導,就是在每個學期開學時,他請各位正教授拿出最新的作品,向同學們開放展示。這是劉開渠先生作為院長與其他院領導強調教授的藝術實踐成果,要給同學們以視覺的直接的交流。這是最好的一種學習、交流方式,這種做法現在看起來也很重要。對於我那時的年輕人來説,得益尤甚。記得當時黃賓虹、吳大羽、林風眠,包括劉開渠,都要拿出作品來。我就舉一個例子,吳大羽第一次拿出來的作品是《還鄉》,第二年他的作品是《工讀》,表現雕塑係的同學當時勤工儉學,在做模具翻石膏的場景。這樣的作品看了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吳大羽先生很謙虛,總是寫一個“未完成”貼在畫旁邊。龐先生畫的題材是農村的互助合作組在開會。這些作品很生動地表現了每一個教師的藝術追求,對生活的感受。展覽開完以後,教師還要開研討會,互相有交流。這也都是劉開渠先生當校長時倡導的一種主張,一種做法,以實踐為重,教學相長,以教員自己的創作和經驗給同學以傳授,開闢了一個很好的學風,建立了一種很好的師生關係,在教員之間也有學術上的坦率交流。
後來土改的時候,劉開渠先生帶我們到壽縣,縣城有很多文物商店,他買了一把漢代寶劍,特別高興,就給我們講漢代寶劍在鑄造和造型上的特點,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説:“我真高興今天能買到漢代的這麼好的寶劍。”那天他給大家講了很多漢代的造型、紋樣、鑄造技術。他當時是杭州市副市長,又是省裏保衛和平委員會的主席,市裏就給他配了輛車,派了司機。他經常在城裏開會,回校時如果碰到有同學回校,就會招呼同學一起坐。他就是那樣由衷地愛護和關心學生。他住在一個舊式的公寓房子,有時候招呼我們去看看。大家很尊敬他的夫人程先生,她也很好客。融洽的師生關係,學生與學生間良好的氛圍,互相在藝術上的關懷,形成了一種很好的學風。
當時的浙美雕塑係,有周輕鼎、肖傳久、程曼叔等,劉先生在其中是起到把雕塑係的師生、教員之間和各種學派團結到一起的作用。我覺得劉先生能尊重每一個人的藝術特點,給他以充分的發揮,奠定了真正的百花齊放。我們經常在假日或者中午的時間看很多老師在做作品,整個學校充滿了學術交流的、勤奮的氛圍,這都是與當家人帶好頭,提倡相互關愛的精神有著直接關係。作為院長也好,作為教授也好,他很平易近人,也不會擺官架子,這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學生很尊敬他。當時我們在學校裏幾乎沒有感受到師生之間有什麼隔閡,這也體現了校領導關懷年輕人的校風。後來,北京把江豐調走了。學生內心對老師愛戴的感情很濃,我們學生會一起商量怎麼紀念,大家步行送江豐到“斷橋”,代表全體師生打開一面錦旗送給江豐,上面是四個字“你是母親”。這也反映了,無論對劉開渠校長也好,對江豐書記也好,這面錦旗表現了師生情感。我舉這些例子説明,當時劉開渠先生作為校長,他有一種非常好的感染力來倡導一種好的學風,讓我很難忘,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藝術教育的領導者。
最近到杭州參加母校八十週年紀念,雖然我待的時間不是太長,但是沉浸在受教育的環境裏,感受、記憶過去那種師生關係,永遠覺得是成長過程中最有意義的人生經歷。大家在一起總回想起過去片段的生活,包括對劉先生的懷念。

訪:您認為劉開渠先生的作品在紀念性雕塑領域裏,他的特點和貢獻在哪些方面?
袁:他在法國留學,應當説他繼承了大型紀念碑的創作傳統,包括他的代表性作品《農工之家》,都反映出這一特點。他是中國真正的公共藝術的開創者、實踐者。在他的作品裏,雕塑的構圖、結構、主題,都是高度概括的,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他的創作體現了專業性追求的系統性,而且也建立了自己的學術上的一種風格。象天安門紀念碑他所負責的作品,既有大場面的氣勢,在細節上又照顧得很週到,莊重而典雅,我覺得這是他的特點。在劉開渠先生的雕塑裏有他特殊的完整性、整體性、結構的嚴謹性。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