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由張仃、袁運甫、袁運生等藝術家創作的大型壁畫群(《巴山蜀水》、《潑水節———生命的讚歌》等),引爆中國美術界“大地震”。這標誌著“中國壁畫的復興”,外媒評説“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被作為中國思想解放的標誌載入史冊。
每一代的藝術家都肩負著他的歷史責任,而袁運甫便擔當了他所負責的部分。
1979年10月,由張仃、袁運甫、袁運生等藝術家創作的大型壁畫群(《巴山蜀水》、《潑水節———生命的讚歌》等),引爆中國美術界“大地震”。這標誌著“中國壁畫的復興”,外媒評説“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改革開放”,被作為中國思想解放的標誌載入史冊。
之前,他曾畫過長江萬里圖,但被四人幫批成黑畫。後來,他把此次積累的素材創作為《巴山蜀水》,鄧小平看後,止不住的讚嘆:太氣派嘍。
他曾為毛主席紀念堂創作出紀念壁畫,30年後,他又重新來了一次。
1999年,中華世紀壇的雕塑是他最具代表性公共藝術”巨制。這是他代表中國向世界獻出的新千年的賀禮。“這雕塑是最困難的。國外的一些公主、皇室的人,看了都很驚訝,他們沒想到,中國不聲不響的建了這麼大的工程。”袁運甫自豪地説。
2009年3月,袁運甫、張仃、吳冠中、陳丹青等人的聯展在國家大劇院即將上演。這是國家大劇院首次舉辦展覽。“因為大劇院地點很重要,辦展覽會很好。現在我就在為聯展做準備。”
從清華中央美院退休後,袁運甫説,“現在不像過去,整天在學校,現在我能夠當時間的主人,這一點我覺得特別高興”。
78歲高齡的袁運甫享受天倫之樂:“兩個兒子都從國外回到身邊,我的弟弟袁運生,我的兒子兒媳婦,家裏共有12個人搞藝術,孫子孫女平常都過來看我,最大的孫子已經14歲了。”
添彩城市藝術價值
從骨子裏説,所有的藝術家都是一種理想主義者。或者説理想才是藝術的本質。但現實總是破壞理想的。陳丹青説,袁運甫先生精力瀰漫、身體力行,天性達觀、現世、積極,正是一位雄心勃勃、在“現實”與“實現”之間不倦週旋而能始終高懸理想的人。
“我現在真想寫一篇文章,為什麼北京屋頂的建築都是一種類型,一種弧線,就沒有一種變化,沒有屋頂的處理,都是平行線。這個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袁運甫説,而上海高層建築是沒有這種平行線的,高頂都是要經過處理,屋頂的處理都是要有變化,你幾乎找不到一個建築他的屋頂是一樣的。天際線看起來非常優美。
袁運甫説,所以這種對建築頂部的處理,也導致了城市風格的迥異,比如上海這種海派風格和北京這種莊重、大器的首都風格就不一樣。上海的風格強調精雕細琢,強調細節的東西。我在深圳的時候,記者採訪,讓我談對深圳城市建設的意見,我也就説了一句話,我説深圳城市的建設應該保留現在的美感,一個很優美的天際線的關係,天際線就是建築和天空行成的一條線,有的是上去,有的是下來,有的是平行。就是像外灘的建築一樣。
“我們不要一棟建築一棟建築地考慮,而是要一個區,一個市,整體的考慮。我們的相關部門,應該考慮天際線的問題。一棟建築,到上百座,到上千座,如果我們沒有要求的話,建築和建築之間沒有形成一種互融的,互相陪襯的有節奏的韻律,這個城市會很平淡的。”
袁運甫告訴記者,要形成建築與建築的關係,建築師就要更下腦子。有了地界規劃以後,我要考慮怎麼樣和周邊的建築有一個呼應,一種起落關係。所以建築規劃部門也很重要。城市是一個群體的關係。如果這個群體的關係又沒有人管,那樣就缺乏天際線的整體考慮,所以建築多了,問題也就多了。不能沒有一個大局觀,只是一個自己的建築的考慮,應當和周邊産生有機聯繫的。
奠基中國公共藝術
1981年,袁運甫受邀赴紐約展出,這是中美建交後,首次華人當代彩墨畫個展,美方由老布希和基辛格贊助,此後曾5次應邀在美國舉辦畫展。1992年他在洛杉磯藝術中心舉辦“彩墨畫個展”時,加州州長親授他表彰藝術成就的州政府金印獎。他別具風采的中國當代彩墨畫,曾先後為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贈送法國總統希拉克、英國首相布萊爾、加拿大總統克裏蒂安等,併入選《向世界博物館推薦叢書》大型畫集(第一卷)的作者。
袁運甫經歷過國立藝專、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院不同院校的不同教育和錘鍊。既有紮實的中西繪畫功底,又能相容並蓄、學貫中西。尤為可貴的是他不僅從文人畫還極善從歷代工匠所創造的石窟藝術、墓室壁畫及浩如煙海的民俗美術中去汲取與拓新。
因而,他與西方現代藝術及世界各民族的本土的原始的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路鋪得厚而寬,及其有利於他從比較的觀點審視東西方文化,悟出中國傳統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之間不謀而合的道理。
2008年,袁運甫教授50年藝術回顧在中國美術館隆重展出。袁運甫是成就卓著的藝術家,也是中國現代公共藝術的主要奠基人。陳丹青説,閃爍之間,袁運甫的作品隱約可見前輩作畫的繽紛意趣,如關倪的扼要,龐薰的璇旎,董希文的響亮,吳冠中的恣肆……
因為現代城市繪畫少不了公共藝術,公共藝術包括雕塑、建築裝飾等,城市的美化和公共藝術有密切的關係。公共藝術是廣大人民大眾的藝術。它並不是個人收藏的,是在一個城市中人所能見的,比如火車站、飛機場、公園,對於藝術的發展和全民的藝術修養都有重要的關係。所以袁運甫經常寫文章呼籲,談這些體會,還有創作的。
袁運甫坦言,如北京奧運會,人文奧運和北京形象課件設計的東西,怎麼樣給外國人傳達一種中國人的文化、心態、傳統和未來發展的理想,這些都很重要。像我的學生陳少華,他現在是全國設計最優秀的設計師,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中國申辦奧運會的標誌,設計的非常的好。
中華世紀壇的妙筆
“老袁,你是搞壁畫,你的很多作品我都看過了,我代表北京市希望你能創作一幅要一看就覺得很靜雅的,手法不是一般的,讓人感覺很有創意的畫。”北京市委的領導的一席話敲定了袁運甫擔當中華世紀壇雕塑的重任。他表示,我也很難打包票,我也只能盡全力試一試。這樣的話,等於要有兩年的時間完全泡進去,不可能再有個人的任何打算。
袁運甫説,後來我就花了很大的時間。“我想周長是118米,直徑是36米的圓的核心部分,應該是八根金柱。我的設計理念是壁畫只能看故事,每一個朝代選取的故事創作在壁畫上,但是他需要昇華,頂子我就想做星空,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升騰向上。這樣創作出來的壁畫才能給人感覺很威嚴,很雄偉。兩面都能看到,有一種深遠的感覺。假如一覽無余,沒有遠的感覺。”
袁運甫告訴記者,我就想把這個壁畫做成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心是五米八直徑的大金柱,鳳凰涅槃、龍鳳呈祥的作品構想,所以我用了雲紋,做了八個柱子的浮雕。我找了一些皇宮裏築鍛銅的一些老師傅老工人,成立了一個合作社。這樣一來,中心的金柱的品質就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高。為了再增加天空的延伸,我就建議做成光導纖維的拱形天空。
“國家氣象局是給我那一年元旦很珍貴的星象定位圖,而且那個星象圖是定量的,從一級量到五級量。當時北京就沒有一家做光導纖維的,這種技術中國就一直沒有解決。我找到了日本的一家公司,他這方面的技術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
袁運甫説,我選了63個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等有成就的歷史名人。另外,我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原則,選最有代表性的63個器物。所以,為了表現五千年的文明,就用人物、器物、景物,用這三物象徵每一個朝代的特點。人物、器物、景物這些都是永恒的。另外,我們不用漢代玉,色調要偏暖一點,後來我去貴州選了一個它那邊偏暖一點的白石頭,所有的最大的人物是五米高,一般的三米高,最小的人物一米五高,把人的重要性都從高度來定位了。我們是先構圖,然後在每一個人上面在推敲,工作進展的就比較順利。
“還要考慮安裝的方便。工藝設計也是很難的,我們從外地調了250個工人。都是一流的工匠,分成6個組,把每塊的任務交給每個組,把磨具交給他們,他們根據磨具來做。這個工作量很細。分成四大塊以後,每一塊有一個組長,這樣的把握比較準確無誤。嚴格根據磨具來打,沒有自由。所以我們都是白天深夜的加班,夏天的時候我們都搞到一兩點。”
袁運甫説,所以我覺得,這是我一輩子裏最大的工程。最後我們是如期的把這項工作完成了。
藝術人生無宗無派
“因為我不希望變成哪一派的,因為現在幫派的體系不是關於理論、學説的。因為我不想這個小小的書畫界太複雜,所以我不太喜歡幫派的。”
袁運甫説,但加入藝術的學派、風格,這是可以的,如果有很多是情感的概念,這樣就容易導致一些是非,因為小集團的利益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不利於團結。我覺得中國發展的這樣的速度,取得這樣的成績,這是無私的奉獻帶來的。另外,藝術的真是公開的,是不需要保護的,也不需要有團體利益介入。所以,我始終沒有介入這種關係。我也不願意把時間消耗到那個裏面。少一點是非,多一點事業本身的需要。
張光宇説,世界的藝術家有兩類,即凝聚型與擴張型,袁運甫無疑屬於後者。
正因為如此,袁運甫的藝術能自由地穿梭于國畫、壁畫、油畫、水粉畫、纖維藝術、書籍裝幀藝術諸領域,變而通之,得心應手。他還涉獵刺繡、壁毯、琺瑯、石雕、木雕、漆藝、金工、陶瓷和玻璃等許多行業,併為傳統工藝融入現代空間環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創作的感覺始終處在動態的新鮮的不斷生發的過程中,無宗無派,自由自在。他受益於張光宇先生的教誨“不掛牌子,不固定語言。”世界的藝術家有兩類,即凝聚型與擴張型,袁運甫無疑屬於後者。
袁運甫的中國畫創作是他從大型公共藝術實踐,以及青年時期大量深入生活,從事水粉畫寫生的基礎上轉化而入的。他重視畫面整體結構的完整和疏密有致,對畫面空間和色調選擇也極為講究。每一色、塊和線的構成都要精心推敲,黑白、色彩的層次有序並空靈透氣,揮灑自如。他還極為重視用筆的力度,以及情緒強弱的表現。
從藝半個世紀,歷史已把袁運甫推向承前啟後的位置。他寬宏浪漫的情懷和對藝術教育固有的深沉的使命感,早已把藝術視為民族事業。他內心燃燒的藝術激情從不困惑與退縮,乃至他的學生常被他熱情、朝氣的敬業精神和超前的藝術思維所鼓舞。
吳冠中説,精力過人的老袁永遠緊追時代,他跑得快,肩負著創造新傳統,啟發後來人的重任。
中國藝術之新格局
袁運甫告訴記者,中國藝術發展的格局必然會有更新,藝術的博大和邊緣性將會得到有力的支撐。他認為:21世紀是一個多元的、綜合的時代,是一個創造性、綜合性更強,對藝術品質要求更高的時代。處在這樣的時代,中國美術應當如何發展,怎樣走出一條新路應該從一個更大的視野來思考,而不只是藝術技巧、藝術風格的單方面研究。
建國60年來,袁運甫認為,中國涌現出一批不拘陳法、融會中西、推陳出新的畫家。他們的追求與成就始終促進著中華民族現代藝術的積累、演化和成熟。這條探索之路已被幾代人所走過,雖然每代人都經歷過特定時期所給予的機遇和局限,探索者們融會中西的基礎、角度、源頭也並非完全一致,但是,後浪推前浪的探索趨勢始終不曾改變方向。
談起自己的子女,袁運甫十分驕傲,我的孩子都回來了。大孩子教育部就給他派到清華美院了。他在美國呆了20多年,是美國麻省藝術學院第一位學繪畫的碩士,他的大學和研究生都是在美國上的。後來徵求他的意見,他也願意回來,他覺得國內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美國到了一定的時候,還不如國內的學習的東西多。所奧運會之前,他就回到了清華美院。
我的二兒子是97年就從瑞典會來的,他自己有一個工作室,承擔了很多社會創作項目。這次北京奧運會運動員村,很多都是他設計的。外媒有很多文章稱讚他的設計,認為它既有傳統的中國藝術風格,又含有當代的藝術氣息的元素,藝術價值很高。
連結:
袁運甫,1933年生,江蘇南通人,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1954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現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裝飾藝術系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第四屆理事,北京市美協理事,全國壁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工藝美術顧問組顧問,第七屆全國美展壁畫、漆畫評選、評獎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壁畫藝術的創作和教學研究工作,並致力於彩墨畫、水粉畫、藝術壁毯等方面的創作設計?。?1978年參加並組織北京國際機場大型壁畫群的工作,並創作《巴山蜀水》。之後完成大型壁畫十數幅,作有大型丙烯重彩壁畫《繼往開來——上篇、下篇》;大型陶瓷壁畫《文明的飛躍》;大型金屬玻璃懸雕壁飾《翔》?。?1962年在帥府園中國美術展覽館舉辦個人水粉畫展,1981年、1987年先後在美國舉辦個人彩墨畫和藝術壁毯作品展,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藝術壁毯作品展,1989年應邀在新加坡舉辦個展;應邀先後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馬薩諸賽州立美術學院、哈佛大學講學?。出版有《裝飾繪畫散論》、《袁運甫畫集》、《袁運甫壁畫墨彩畫集》、《袁運甫藝術壁毯》,主編有《中國當代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