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江:熔鑄中國氣派 塑造國家形象

時間:2009-06-15 16:58:55 | 來源:美術報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

1、圍繞發展大局,開展美術活動

在黨和國家歷史進程中的每一個重大時刻,在關乎人民命運的每一個重要事件中,中國美協都積極主動地通過舉辦各類大型美術活動來服務大局。為慶祝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我們會同有關方面舉辦“翰墨丹心——向黨的十七大獻禮全國美術書法精品展”。為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舉辦“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今年5月汶川大地震,全國眾多的美術家以淚水蘸墨調色,以愛心投入創作,描繪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歷史瞬間,反映悲壯激昂、大愛大義的時代主題。2007年八一期間,由文化部、解放軍總政、中國美協聯合主辦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美術作品展覽”呈現了當代中國軍事題材美術創作的最新成就。五年來,中國美協還配合北京奧運會,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香港回歸10週年,鄧小平百年誕辰,陳雲百年誕辰等重大活動,主辦或聯合主辦了相關的專題美術展覽。積極參與中國文聯主辦的“中華情”系列活動、文化部主辦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及“2008人文奧運”等文化活動,為奧組委舉辦了一次奧運主題的雕塑徵集活動,並在國內外巡展。

2、貼近生活實際,服務人民群眾

“生活”是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實際”是文藝的立根之本,“群眾”是文藝表現和服務的主體。中國美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文藝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積極響應中國文聯“送歡樂,走訪基層,促和諧,樹新風”的號召,採取多種形式組織美術家深入生活、服務基層。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注重選擇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如組織美術家赴井岡山、韶山、贛南、瑞金等地進行專題寫生活動;在赴山西革命老區寫生期間,創作了巨幅長卷捐贈給山西人民;組織美術家赴青海、西藏、內蒙古等地體驗生活,組織“全國著名畫家畫雲南”,開展宣傳西部大開發的“彩繪三峽”大型采風活動;同時,側重於服務貧困地區、受災地區,如隨中國文聯去河北唐山、湖南郴州、湖北紅安等老區、災區開展了送歡樂、送溫暖活動,向中國文聯扶貧縣的甘肅武都縣捐贈了30萬元;服務鄉村、企業、部隊和現代化建設第一線,如組織“聚焦新農村、文藝為農民”采風團,到湖南常德、張家界等地開展慰問、采風活動,組織赴三峽工地寫生作畫,赴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采風團;還組成“感受西昌”采風團,向戰鬥在航太事業第一線的科技工作者表示慰問;組織了“慶祝香港回歸10週年——中國美術家慰問駐港部隊慰問團”;還和中宣部、中國文聯組織了著名美術家赴全國農民文化産業示範點——“中國畫虎第一村”的河南王公莊村,指導農民畫家的藝術創作。

我們繼續實施“在西部的12個省區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建立希望小學”的工程,近年又相繼建立了中國美協白岩希望小學(貴州)、西藏希望小學、甘肅希望小學、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希望小學、青海希望小學。至此,中國美協捐助的希望小學已達8所。

3、舉辦多樣展覽,促進美術繁榮

五年來,中國美協舉辦了近200項美術展覽,有力地促進了美術創作的繁榮。

由文化部和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屆全國美展”是新世紀的首屆中國美術盛會。 “十屆美展”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展區均涌現出許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新作,整體上展示了五年間廣大美術家遵循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表現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謳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新成果。

200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中國百年水彩畫展”,全面展示了中國水彩畫百年的發展面貌和藝術成就,是中國水彩畫發展史上最系統、最全面的一次學術展覽。五年來還舉辦了“第六屆全國體育美展”等大型專題展;舉辦了一系列著名美術家的回顧展、成就展,美協理事、會員的成果展等。為扶持西部美術事業的發展,中國美協聯合西部十二省區主辦的“中國西部大地情美術作品展”連續舉行。

五年間舉辦的許多展覽或學術定位明晰,或策展思路獨到,切實提高了展覽的學術水準,促進了創作的百花齊放,涌現了眾多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涌現了眾多具有優良品德和藝術才華的美術新人。

4、加強理論建設,指導創作實踐

五年來,中國美協主辦了一系列關於中國美術發展方向的重大理論、創作實踐的會議和一系列專題調研。

為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5週年,中國美協在當年召開文藝座談會的現場——楊家嶺中共中央辦公廳前召開了紀念座談會。為回顧30年來美術理論與創作的歷程,展望未來發展的前景,對富有中國特色的美術事業進行系統性總結,中國美協與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主辦了“回顧與展望·改革開放30年美術理論與創作”研討會。

從2004年起,開設了兩項常設性的美術論壇——“黃山中國美術論壇”、“中國美術長安論壇”。

中國美協積極參加歷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的評選活動,每屆都有多篇推薦文章榮獲理論類、評論類的獎項;積極進行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評選的推薦工作。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分別於2004年表彰了18名、2008年表彰了32名“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並出版了史論家文集,這些前輩理論家為此深為感動。為提高美術評獎的權威性、導向性,推出優秀人才,催生優秀作品,依據《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和中宣部“批復”精神,制訂了《中國美術獎章程》。

協會所屬刊物《美術》和《美術家通訊》牢牢把握住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及時宣傳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在加強理論建設、開展學術研討、展示創作成果、反映美術動態、加大資訊交流和配合協會工作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兩刊在相繼改版後,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普遍好評。《美術》雜誌還成立了新的編委會,進一步充實、完善了編委會的結構。

5、開展中外交流,倡導和諧發展

第十六屆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代表大會于2005年9月在安徽合肥隆重召開。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的IAA成員國代表、觀察員和參加“第二屆北京雙年展”研討會的藝術家、評論家等600多人參加了盛會。各國代表在自由論壇上作了內容豐富的發言,雖然存在制度、信仰、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但呼喚藝術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倡導世界文化的多樣化發展依然是大會的主流聲音。在大會選舉中,中國美協候選人劉大為當選新一屆IAA主席。

由中國文聯、北京市政府、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北京雙年展”暨系列特展于2005年9月在中國美術館和中華世紀壇隆重開幕,展出了69個國家的778件作品。以奧林匹克的名義點燃美的聖火、成就美術與奧運精神的百年之約——“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暨系列特展於今年7月在京隆重開幕。展覽計有81個國家的747件作品,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美犬盛會。展覽以“色彩與奧林匹克”為主題,被列為2008北京奧運會重大文化活動,使藝術盛會和體育盛會得以在奧運期間交相輝映。

秉承“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理念,中國美協與中國文聯、國務院新聞辦共同舉辦了“同一個世界——中國畫家彩繪聯合國大家庭藝術大展”。此項富有創意的展覽表達了中國畫家對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之情,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和諧世界的期盼。

“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首屆雲南國際版畫展”是我國新創辦的國際性、常設性展覽項目,是我國在國際藝術領域爭取話語權的新舉措。

6、加強協會建設,認真履行職能

五年來,協會採取切實措施,努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協會,打造高素質、高效能的隊伍。在中國文聯的領導下,駐會幹部作了適當調整,機構內部實行幹部輪崗制度,提高了協會聯絡、協調、服務的能力。

近五年共發展會員1755名,全國會員總數達10492名,已故1006名,實有9486名。作為專業學術團體,協會高度重視發揮專家學者的學術優勢,重視藝術委員會的換屆和組建工作,現共成立了18個專業藝術委員會,凝聚了全國有影響、高水準的專家學者。各藝委會在開展本專業學術活動、提高本專業學術水準、繁榮發展美術事業方面做出了顯著的貢獻。協會與社會各界積極合作,共成立了20個創作中心、1個聯誼中心、1個研究中心、4個展覽中心、2個交流中心、1個培訓中心。

 


 

二、今後五年的工作設想

1、把握前進方向,謀劃發展戰略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是我們必然的戰略抉擇。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發展建設具有中國文化風骨和時代創新精神的中國美術及其評判價值體系,創作具有當代中國氣派的美術作品,進一步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就是我們明確的戰略任務。

2、構建價值體系,引領美術思潮

中國氣派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綜合體現,是中華文化底蘊深厚、大氣磅薄、品位獨特、和諧相容、與時俱進的文化氣象。建構具有中國氣派的審美價值體系,營造中國氣派美術創作的條件和環境,促進具有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的産生,是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是中國美術界的基本共識,更是中國美協當前和今後的工作重心。

3、塑造國家形象,增強國際影響

北京奧運會再次啟示我們,加強交流有利於加深了解。我們要策劃並實施 “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側重於“走出去”,推出當代美術精品,力爭進入國外主流社會,進入主要博物館、美術館並促進收藏,因為博物館往往代表著藝術價值的標桿、藝術品位和公眾趣味,也是編撰藝術史的重要依據。我們還要努力造就能代表中國主流價值觀、具有中國氣派、高學術水準並可能産生國際影響的中國當代美術大師。

4、整合展覽機制,激發創作活力

明年我們將隆重舉辦“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這是本次美代會後中國美術的一件大事。“全國美展”有近60年的歷史,不僅是我國水準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美術展覽,也是我國連續舉辦時間最長的國家級文化活動之一,為新中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發揮了最為重要的作用。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熔鑄中國氣派,彰顯時代風範,是“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的主旨。我們將根據畫種發展狀況,在展區設置上作適當調整,容納綜合材料和實驗藝術,擴大設計展區規模。我們要改進評委結構,改進評選辦法,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切實提高評獎的公正性、科學性、權威性。

明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也是中國文聯、中國美協成立60週年,我們將舉辦多項的紀念和慶祝活動。結合“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將進行首屆“中國美術獎”的評選。“中國美術獎”是中央宣傳部批准設立,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中國美協承辦的全國性美術專業獎,含“創作獎”、“理論評論獎”、“終身成就獎”三個子項,每五年評選一次,是國家美術最高獎。其中的“創作獎”將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産生。我們將籌劃編寫《新中國美術發展史(1949—2009)》、《中國美術60年精品集》、《中國美協60年紀念文集》,召開紀念座談會等。回顧60年的風雨歷程,總結60年的得失經驗,展示60年的豐碩成果,以在新時代的高起點上實現新超越。中國美協還將與有關單位共同主辦“靈感高原——中國西藏主題美術作品展”。幾十年來,全國美術工作者情係高原,深入藏區,創作了一大批反映藏區新面貌的優秀作品,有些己成為當代中國美術的經典之作。回顧展還擬專設藏族美術家作品展廳。提高中國美術的學術水準是美術事業發展繁榮的重要標誌。今後的五年,展覽總體上要控制數量、注重學術、樹立品牌。要遵循藝術規律,進一步發揮各藝術委員會的專家作用。要進一步發揮理論對創作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加強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的同時,加大理論家在展覽策劃、評選、評獎委員的比例。

5、採取切實舉措,推進事業發展

我們要實施“當代中國美術精品世界行”工程。要有策劃、有計劃,著重推出新中國成立60年、改革開放30年以及近10年來的精品力作,尤其是經典性作品。展覽規模不論大小,強調要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特色。連續五年形成系統,擴大影響,務求實效。

我們要實施“中國傳統美術研修”工程。我們高度重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傳統,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辯證關係,自2009年開始,每年選拔、資助10名中青年美術家,進行傳統美術理論的研究,加強對民族文化資源、傳統美術課題的發掘和研究,鼓勵對地方美術史學和民族美術史學領域的研究,重視推陳出新的成果展示。我們要實施“中國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培養和造就一批視野開闊、修養全面並具潛力的青年美術人才,每年選拔、資助10名青年美術人才赴國外研修、考察,每期研修、考察時間3至6個月。以上兩項具有戰略意義和長遠意義的項目,已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

我們要籌建“中國美協國際藝術家工作室”,旨在為建立“北京國際藝術城”打下基礎。“巴黎國際藝術城”的影響力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我們將邀請國外的藝術家來中國進行創作、考察、交流,並鼓勵他們對中國文化和美術進行研究,同時使他們能真實、全面地了解中國文化和社會面貌。

我們擬舉辦“著名美術家成就展”。從明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以年齡大小為序,每屆從全國推選10位70歲以上的美術家,每位約選擇20幅代表作,由協會出資在京舉辦展覽。我們還要繼續做好老美術家的壽辰、從藝、誕辰的慶賀、紀念活動。

“全國青年美展”今後將定期舉辦,並努力與“全國美展”、“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一樣成為中國美術展覽的重要品牌。在展覽定位上,“全國美展”注重主題性,力求出精品力作;“雙年展”注重國際性,加強交流和擴大影響;“青年美展”注重探索性,不斷發現和培育新人。

我們已發起並將儘快籌建“中國美術著作權協會”,依法維護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的權益。我們還將籌建“中國美術發展基金”,為我們的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打好經濟基礎。

6、凝聚美術力量,開創新的局面

我們要熱情關心協會體制內外各方面的美術工作者,加強聯繫,不斷拓展工作的覆蓋面。根據中央和中國文聯的指示精神和實施意見,中國美協將吸收港澳美術界人士作為個人會員入會。

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協會幹部要進一步向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方向轉化,增強工作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提高協會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聯絡、協調、服務的水準,加強組織、維權、指導的能力,增強美協發展活力,努力把美協建成“美術家的溫馨和諧之家”。

偉大的時代,激發著我們奮進的力量。讓我們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在中宣部、中國文聯的領導下,在廣大美術家、美術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努力熔鑄當代中國美術的中國氣派,塑造中國美術的國家形象,為進一步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努力奮鬥,為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功立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色添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