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展覽策劃的學術記析

時間:2009-03-27 14:42:54 | 來源:藝術中國

    內容提要:上個世紀是中國社會發展發生急劇變化的時期,在外來藝術思潮的衝擊下,各藝術門類均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書法作為最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似乎找不到可供發展借鑒的直接參照,然不可阻擋的創新思潮,也不可避免波及到它,書法藝術而又不僅局限於此,都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發生了併發生著變化。變化的最終,使我們已經切實的體認、接受並不可或缺的與“展覽”同在。“展覽”是現今舉辦書法藝術活動的重要形式。20年來,書法藝術的活動一直與展覽相始終。策劃書法展覽對於現在開展的書法藝術活動來説,意義重大。它直接影響到書法藝術的受眾,包括書法藝術愛好者、書法藝術的工作者、書法家,甚至於書法藝術作為一項事業本身。本文著筆於此,通過對書法展覽策劃的若干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加深對書法藝術在此歷史時期發展的全面認識,從而通過對書法藝術最經常的活動形式的把握,為更好地開展書法工作做學術準備。

     追述中國書法發展的近百年曆史,我們知道,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展覽距離現在不能算做遙遠,有論者説,最早在書法中走出書齋,走向展廳這個現代展示環境的,應該是吳昌碩和沈尹默。吳昌碩于1914年在上海舉辦過第一次書畫作品展覽,展覽並非單獨書法展,而是書法繪畫聯展,然此舉已開先途,沈尹默于1933年在上海舉辦個人書法展覽 ,共展出作品一百件,可説實開第一次僅以書法辦展的先河。短短的幾十年,書法展覽遍地開花,僅以中國書法家協會為例:中國書法家協會自成立至今,舉辦的歷屆“全國展”、“中青展”、“新人新作展”以及“正書展”、“楹聯展”、“行書展”、“扇面展”、“草書展”等各種專題性展覽為代表性的全國性、國際性展覽以及各種研討會,吸引了眾多的書法愛好者。二十餘年來,僅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覽何止百數。加上,各地分會、書畫院、藝術團體、地方文聯等等,數量不可謂不多。“展覽”作為與觀眾、書法工作者、書法家溝通的最經常形式,已被放方方面面認可並接受。2004年至今,由於工作職責之故,先後策劃舉辦“中國美術館當代大家書法邀請展”、“中國美術館第首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中國美術館篆刻藝術邀請展”、“中國美術館第二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等展覽。本文以上述展覽為例,通過對上述展覽策劃相關的展覽展覽初構、主旨目的、展示方式與欣賞方式等幾個主要方面做記析。

    書法策展初構學術索析

    或許在大多數策展人的頭腦中,展覽最初構想僅僅是一個單面化不夠立體的初構。當然,即便是這種初構,肯定也是由某種原因引起。這種最初構想在隨後的相關方面比如展覽的主旨目的、展品的裝裱、展廳佈置以及展覽的推介步驟等逐漸清晰,而使這種初構逐漸豐富,並具有操作性。作為一種藝術活動,展覽是一個綜合活動,它的最終效果取決於大眾的認可度,當然,這裡的大眾不僅僅是指一般的觀眾,包括書法工作者、書法家等展覽所能波及的所有受眾在內。如果從此角度考慮,展覽初構的逐漸清晰化的豐富構成就顯得非常重要。受觀眾認可的展覽,在某種程度上來説,應該是符合時代特點,滿足觀眾所需的展覽。2004年至2005年,“中國美術館當代大家書法邀請展”、 “中國美術館首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 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從各方面的反饋資訊上看,展覽是成功的。索析策展之初,始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學術考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當代書法的發展成果與策展之初的美術館書法作品的收藏現

    狀。在“當代中國書法創作與文化建構”學術研討會上,我曾撰文《美術館與當代書法和文化建構》一文。文章中對當代書法的發展整體狀況和成果以及美術館的書法作品收藏現狀做過簡述。實際上,策展之初此方面的因素已經相當明顯。書法藝術作為最具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之一,千百年受到國人的普遍喜愛。而對於作為在中國現代美術發展史上起著重要作用的美術館,卻自建立至今,始終沒有正式立書法一科,收藏書法作品,開展書法工作。與書法相比,繪畫確實是另一種狀況,在中國美術館的館藏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上個世紀各個年代風領畫壇的諸多畫家的名作佳品,這些珍品作為中國美術館的館藏,在現當代繪畫發展史起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從這些珍品佳作我們可以反觀當時的美術發展整體狀況,而繪畫的內容和題材又能給我們提供大量當時社會發展諸多方面的資訊。再回到書法上來,我們不可否認,我們錯過了很好的一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裏,中國書法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中國書法歷經繼承、迷茫、紛爭又到平靜的發展段,儘管到現在這個所謂的平靜並不能算真正的平靜,可至少到現在我們開始逐漸的平和、冷靜。而然,這個我們都曾親身經歷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書法作品,沒有進入國家的藝術典藏,在某種程度上説,這一階段民間對書法的收藏更為活躍,對於專門的藝術研究機構,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

    在《美術館與當代書法和文化建構》文中,我曾引例説明,中國的美術館不僅僅是中國美術館,對書法作品的關注程度都不夠。各館現當代書法藏品的數量是可以説明問題的,可用幾乎是空白來形容,這與現時書法發展的總體成果不能匹比。“在20餘年的時段內,書法日益趨於大眾化,專業和業餘書法家的隊伍已有史無前例的壯大。儘管近現代以來傳統文化的衰落,曾使書法在二十世紀初中期遭受冷落,但在二十世紀後期扮演著重要的文化角色。經由對傳統書法藝術創作的挖掘認知闡釋到對其的反思批判,再由用現代科學方法對書法藝術的研究和不同程度地借鑒西方藝術進行創新探索等,從而創造出了豐厚成果。可以這樣説,當代書法創作發展之快、成果之多是中國書法史上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不可比擬的。”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成立、高等書法教育的迅速發展等在書法事業快速的發展過程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從此角度出發,相對於繪畫,書法作品的收藏如此匱乏;相對於中國書法家協會以及各地分會、高等書法教育對書法發展作用上看,美術館在書法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還遠遠不夠。但它本身所具有資源優勢又是如此明顯。除了他自身的空間、藏品資源外,還有與其緊緊相連的各方面的社會資源。它是紐帶,把觀眾、書法工作者、書法家等各方聯在一起。我們愈加不能忽視美術館在各藝術的發展中所起作用。在《藝術空間中書法教育》文中,對近年美術館事業發展的狀況,以及在民眾的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有過簡析。美術館事業的發展蒸蒸日上,在今後的日子裏它對各藝術發展的影響必將日趨愈深。

     綜上幾點,我們應該清楚這樣的問題:美術館在各藝術發展中起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中國書法藝術近年發展成果顯著、美術館對書法的關注缺失。我們將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我們需要在美術館的建構中開展書法工作,收藏書法作品。


    二、中國美術館內設機構調整,從機構建設方面,為中國美術館

    開展書法工作奠定了基礎。2004年上級主管部門同意中國美術館開展書法工作。隨後,在中國美術館內設機構調整中,增設學術二部,在學術二部的職責中包括開展書法工作,這從機構建設方面,為中國美術館開展書法工作奠定了基礎。此前的很多歲月,書法一直不被關注,原因很多。然時間推移到現在,機會來了,在內設機構中增設書法一科,收藏書法作品,這是應時、應事所需。

    可我們必然會面對新的問題,因為對於中國美術館增開書法一科,在某種程度上説,是開了一個新的課題。在內設機構設立此科開始,我們需要考慮和動手實踐的東西很多。首先,訂立一個標準,即書法作品收藏的標準。從這個角度上説,這也明確我們開始工作的第一步和工作必須集中解決的主要問題。圍繞這個中心內容,我們需要做好書法展覽、書法交流、書法教育以及書法研究等一系列相關內容。

    三、2004年,我們曾草擬過《中國美術館書法作品收藏辦法》。辦法中曾對書法作品的收藏標準作過一個粗略陳述。因中國美術館職能範圍所限。收藏重點以五四運動以來書法名家的作品為主。兼顧五四運動以前譬如清末、民初等時期,其中還包括:歷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副主席的書法佳作;歷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會員的書法精品;國際、全國、地區級書法大展獲獎作品中的精品;有代表性的民間書法人才的代表性作品;國外著名書法名家的書法佳作;文化名人、學者的書法佳作。在《中國美術館書法收藏的思考》文中,我談到:我們嘗試以兩步來實現既定收藏標準,一是通過史料、作品了解既定收藏目標的全部情況包括上述諸多因素;二是在深刻領悟書法發展既往歷史的基礎上,準確把握現代,在眾多作品中確定書家的精品佳作。從以上不難看出,主客觀條件均已具備。而此時有關展覽主旨目的顯然已昭然若是,至於展覽的宣傳、作品裝裱等細目在策劃綱目及實踐中厘定清晰就是了。

    可見,作為書法展覽策劃的初構,實際上已經孕育了展覽繼續下去的最重要動因,也是最基本的內核因素。作為展覽,在策展人頭腦中縈生、反覆推敲的最多環節,或許就是在頓生的靈機昭然清晰之後,通過怎樣的方式、經歷怎樣的過程達到初構的理想並切實得到大眾的廣泛認可上。

    書法展覽主旨目的再認識

    有論者説,書法展覽對於策劃者來説,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對於觀眾,展覽是為了觀看,滿足大眾對書法藝術的審美需求;二、策劃者策劃展覽的緣由,即策劃者本體的策划動機和目的。不可否認,能成為展覽的活動,肯定少不了觀眾,否則不能成為展覽。我覺得,對於公共藝術機構舉辦書法展,第一個目的應該是第一位的。在一些特殊的展覽中如拍賣公司的預展、某些畫廊的展覽以及一些小範圍的沙龍展覽等,它們的最終目的不如其然。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在這些特殊的展覽中主辦方不會不顧及觀眾在展覽中的位置,因為,即便是為了作品升值目的而參與的人,他們也是展覽中的觀眾。在對作品的觀賞中去體認、領會作品的美,以及作品的特立獨行之處。策劃者策劃展覽的緣由上文我從策展初構的角度作述,我認為初構的內核中孕育有展覽得以繼續實施的最重要動因。但凡展覽,我們皆能從展覽的前言去體會和感知主辦者辦展的主旨目的。在“中國美術館第二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策展前述中寫道:“在書法的多樣化和進一步發展的進程中,深入研究書法的文化內涵,進一步提高書法的審美意趣、價值觀念和人文內容等,其必然産生對書法本體藝術的重視,因為書法同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展示自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狀況,併為中國美術館的書法收藏和研究提供一批優秀作品。“以展促藏,以藏促展”,以紮實的理論指導收藏,而這種指導作用則借助展覽來體現;立足展覽,鞏固促進相關的學術研究;豐富藏品並藉此促進學術研究的深化。以展覽為手段,以收藏為目的,輻射書法研究的各個層面,理論和實踐相互作用,以期達到構建美術館開展書法藝術工作的學術體系,促進中國書法事業健康發展的目的。主旨目的兩屆提名展以一貫之。在首屆展中,召開以“當代中國書法創作與文化建構”為中心議題的學術研討會。文化建構必然是使文化投影于書法當中,談文化建構更多的是源於對當代書法和文化之間相互關係倍加關注的一種意識。美術館作為促進當代書法發展的一股新鮮力量真正介入到書法發展的進程中,以展覽為依託,參以其他值得我們研究和予以熱切關注的社會因素。對有關書法事業健康發展的諸多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這已經表明前言所要説明的內容。

    以“中國美術館首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中國美術館第二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翰墨頌歌---中國美術館迎奧運書法邀請展”的前言為例:

    ……集當代中國書法家們的才智與成果,向大家展示當代中國書法藝術整體發展狀況,推動書法藝術的發展,同時通過展覽為中國美術館的書法收藏和研究提供一批優秀藏品……。(首屆展)

    ……以展覽為依託,參以諸多值得研究和予以熱切關注的社會因素,促使對有關書法事業健康發展的諸多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集當代中國書壇精英的才智與成果,展示當代中國書法藝術整體發展狀況”的辦展主旨將在本展中得到進一步的踐行和完善……。(二屆展)

    對前言作如下分析:一、前言在通過文字語言再現策展人的策展初衷,它不但是對策展人策展目的的匯總,同時在觀眾對展覽的欣賞起到提示作用;二、展覽的目的大多時候並不單純,但主旨目的肯定是相當明確的,即如上述展覽,要想達到主旨目的,必然要從策展人認為的角度再現當代書法藝術的整體發展狀況,如果對此狀況把握不適,實現主旨目的則將是一句空話;三、有這樣一個關係存在,在展覽中滿足觀眾審美需求的第一位目的,在策展人的行為中,並非始終是首要的。展覽首先要符合策展人的策劃思路,不同形式的書法展覽其策展目的、立意以及實施方略均不盡相同,然不管何類展覽,策展人對展覽的可操作狀況以及觀眾的認可度均要有充分的估測。

    我們也可做這樣的比同,就像畫是畫家的作品一樣,展覽是策展人的作品,策展人在塑造自己作品的時候,其必然考慮、權衡再三,費盡心力為自己的策展目的努力,他要通過對展覽各個細節的塑造,來把握展覽的主題風格,做到讓觀眾更好地領略作品的精神內涵,從展覽中體會自己的策展初衷,最終不但實現自己的展覽策劃目的,而且得到觀眾的認可。

    補充説明,上文所提及的策展人,我覺得它是對策展團組和單個個體的統稱。

 


    欣賞方式與展示形式簡論

    在這裡,沒有必要非要排定是欣賞方式決定展示方式,還是反過來。但至少我們明白,它包含展覽的兩個主要方面:一、展覽;二、觀眾。展覽展示的目的是為了欣賞——自己欣賞或供別人欣賞。對展示方式的探討,要涉及較多的內容,在書法作品公開展覽展示的今天,我們似乎會同時聯想到,在此前的一千多年時間裏,書法作品展示是否亦作同樣的方式?顯然,答案是否定的。有論者曾從“壁上書”、“案上書”之別來類述書法的展覽方式,“ 書法存生於一個什麼樣的“生態環境”?它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與形態服務(貢獻)於世的?這正是我們在此處特地提出一個“書法生態學”命題的理由——在古代和近代,研究書法史的學者們只看到了孤立的人(書家)與作品;但卻忽視他們的活動方式、生存環境、互相聯繫等等更為重要的問題。而“短箋長卷”的啟牘——案上書,與“法書深刻”的碑榜——壁上書之間的區別,説到底正是一個書法生態學的命題;而不是一個過去我們習慣於認為的是流派、風格的命題,相比之下,前者的涵義大得多、也根本得多。”

    從古至今,書法作品走出書齋經歷了由秘而不宣到公開展示,其間發生的變化並非一語便可道破。從策展角度而言,對書法多年來展示方式發生變化應該有很好的研究,因為這對展覽後期主體風格的如何確定,讓觀眾更易接受會有很大幫助。我們知道,特定歷史時期書法作品的示人方式,是由該歷史時期社會綜合發展成因所決定。在秦漢時期,我們決不會看見現在的大幅巨制,因為從書法發展本身來講,不合邏輯。近百年來的書法展示方式變遷過程中,在這樣一個特殊的近現代書法史進程中,我們看到現在展覽廳展示現象也由創意逐漸轉為慣常 ,而由刻、題、啟牘、懸壁等書寫形式的歷史發展之鏈,在近百年又向前伸延出了新的一步。

    當然,欣賞的方式對展示方式相互生發。展示方式的變化中昭示了欣賞方式的變化。書齋中秘不示人,為自己展賞、抒情,到現代的展覽廳中的引起他人審美探究興趣,“其實正揭示了這樣一個過去並不為人注意的事實:這就是書齋文化是為自己(作者)的、內向的;而展廳文化是為他人(觀眾)的、外向的。它正對應于書齋作為個人秘密空間和展廳作為公共空間的不同物質條件。”不管何種方式欣賞,欣賞的主體內容可能使固定的,包括:欣賞展覽中展出的作品、欣賞展覽本身。在形成展覽的過程,展覽本身的打造是很重要的,它要以展出的作品為基礎進行充實和完善,展覽本身是一個提示和引導,從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如前言、作品裝裱式樣風格、展簽文字設計、展廳主體環境、音響配置甚至請柬的設計等凡此種種,都始終圍繞作品進行,我覺得脫離作品的展覽策劃是毫無意義的。對於展覽策劃者來説,採取何種方式讓作品煥發其應有的神采是最重要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展品是展覽和欣賞的紐帶。在整個展覽的形成中,展品的選擇是關鍵一步,當然展品應從符合展覽主旨目的出發進行確定。儘管在策展之初或許我們對展品的確定無太大把握,然展覽一旦確定既表明我們對獲得展覽所需要的合適的展品信心十足。展品作為展覽和欣賞的紐帶,在開展之初便顯現它的聯繫作用,策展人通過打造展覽本身,力求體現展品的美的內涵。觀眾則借助展覽本身的引導和提示功能,更好的體認、欣賞展品,並從中獲得美感,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

    當然,對書法展覽策劃做全方位的學術索析,上述還遠遠不夠。因為,策劃作為展覽綜合設置的實踐行為,不僅僅包括展覽初構、展覽主旨目的確定、展覽廳的設計、展品的裝裱,還有與之相關的所有平面文字設計、展覽的推介宣傳、展廳內設氛圍營造等,甚至還包括作品集的出版、學術研討會的組織召開以及展覽後展品延展作用的開拓等等。面對展覽成為大眾獲得審美的慣常形式,從一般的角度延續過去既成模式來對待這個時代對書法創作、展示、欣賞的發展要求是不合時宜的。對書法展覽策劃做到全面、深入地研究與分析,還歸書法于書法藝術本身,使書法藝術在人們獲得其美的慣常行為中,真正地理解書法美的真諦,進而熱愛它。

    楊炳延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