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千萬周春芽、何多苓挪窩

時間:2009-03-17 15:07:07 | 來源:四川美術網

何多苓、周春芽、郭偉將有自己的新“窩”,成都藝術家的新“窩”充滿n種可能。

告別舊日的水溝,即將迎來嶄新的工作室

“中國-成都當代藝術基地”——昨日,在成都市錦江區“荷塘月色”的二號坡地上,一排醒目的大紅字橫在寒風中,站在一旁的知名油畫家周春芽有些激動:“就是這裡,半年後我們就要搬來了!”然而,在返回簇橋“藍頂藝術中心”工作室的路上,他有些走神,開著車竟然錯過了路口。剛下車,守院的大狼狗立刻朝他搖尾歡叫,幾條沒拴的小狗乾脆撲過來親昵地繞著他轉圈,他不得不一邊開工作室門,一邊伸出一隻手來撫摸這些夥伴。冷清的小院裏一下熱鬧起來……

“真捨不得離開。”泡上普洱茶,周春芽有些感慨。工作室內擺放著大大小小的綠狗雕塑和好幾幅桃花紅人油畫,其中一幅還沒有最後完工。他告訴記者,將要搬離這裡的還有何多苓、郭偉、趙能智等14位藝術家,他們已經與有關方面簽約,正式決定將工作室搬到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街道轄區的“荷塘月色”風景區。

記者了解到,與很多地方出現的“築巢引鳳”吸引藝術家的方式不同,這次14位藝術家全部是自籌資金在這裡打造新的工作室,所涉資金僅建築費用就高達1100萬元左右,可謂國內藝術界破天荒的第一次。

藍頂藝術中心幾次想搬卻沒搬成,中間經歷了多少曲折?這次是什麼原因讓14位藝術家決定搬遷?他們搬遷後,現在的藍頂藝術中心將如何發展?他們的搬遷對與“藍頂”這一中國藝術界的品牌意味著什麼?

“每個畫家都希望有一個工作室”

“每個畫家都希望有一個工作室。”周春芽回憶説,當時並非沒有地方畫畫,但大家需要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場地:他們希望工作室地處城郊但又方便到達市區-----因為,當代藝術本身就與城市密不可分,而相對僻靜的環境則可減少干擾,有利於他們安心創作。2003年8月,周春芽、郭偉、趙能智、楊冕4位畫家率先進駐那裏,因廠房是鐵皮藍頂而得名的“藍頂藝術中心”第一次出現在了中國的西部。由於4位藝術家的進入,這裡迅速成了一個散發著吸引力的磁場,越來越多藝術家前來:羅發輝、舒昊、何多苓……甚至在外地的藝術家也被吸引到了這裡:2004年,本來在北京宋莊的蘇茂源正式進駐藍頂;2006年,東北的藝術家陳建軍也加入了藍頂藝術家的行列……人越來越多,地盤也在擴展,從最初4位藝術家租的a區,到後來不斷衍生出的b區、c區,再到現在的e區,如今已有近50位藝術家選擇此進行創作。

從最初的四個人到三年後的近50人

2003年,成都油畫家楊冕異常忙碌,除了忙著畫畫之外,他還開車繞著成都二環路外跑了個遍。熱鬧的地方他全都無心光顧,專跑偏僻的地方-----他要找個合適的地方做油畫工作室,而要找的還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工作室,他還肩負周春芽、郭偉、趙能智等人的重托。

楊冕也記不清看了多少地方,很多地方看過就算了-----不是太吵鬧,就是交通不便。當他開車進入簇橋一條小路時,一排空置廠房一下闖進了眼簾:廠房很簡單,但高挑而寬敞的空間做畫室是再合適不過,院內空地正好可以種些植物後再留出一塊停車,而從市內開車過來僅十來分鐘……當楊冕把他的發現告訴另外幾位畫家後,大家跑來一看後當場拍板:就這裡了!

“聚合效應很明顯。”周春芽説,在藍頂藝術中心成立前,成都藝術家們一般是散佈在城市各個角落,各自創作,而聚攏之後交流更方便了。另一個好處則更明顯:藍頂藝術中心一亮相,立即引起了國內外藝術界的重視,他們來這裡考察參觀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到處打聽哪位藝術家在哪,一到藍頂藝術中心就可以拜訪眾多藝術家,參觀、購買作品或與畫家簽約……同時,外界的影響也迅速擴大:2004年,以藍頂藝術中心為主力的“居住在成都”展覽首先在深圳亮相,之後又在成都舉辦,隨後赴新加坡隆重開展;在法國的蒙比利埃中國當代藝術展上,“成都館”也是藍頂藝術中心藝術家當主力;周春芽、何多苓、郭偉、郭晉、羅發輝、趙能智、楊冕等藍頂藝術中心的藝術家頻頻在各種國際國內展覽上以群體或個體的面目出現……藍頂藝術中心經過短短的三年發展,如今已吸引了近50名藝術家,而這裡也迅速成為與北京798藝術區齊名的國內知名藝術群落。

成都的“藍頂”代表了一種藝術精神

“他們的熱情和堅持讓我們感動”

第一次想到搬遷是在2005年6月,當時本報曾經在成都率先報道了藍頂藝術中心的藝術家考慮搬遷的消息。“隨後就有很多地方發出了邀請。”周春芽説,當時既有遠郊區縣的邀請,也有包括三聖街道辦事處方面的邀請。周春芽説,跟邀請方接觸後,三聖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環境讓他們尤為感興趣:環境優美、到城裏的交通也很便捷,“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熱情和堅持讓我們感動。”

不僅習慣了畫畫還習慣了這裡的生活

周春芽與郭偉的工作室都在藍頂藝術中心a區。當周春芽喝著茶與記者聊天時,郭偉那條可愛的小狗就躥了進來,不停地往周春芽身上撲。周春芽一邊摸著狗兒一邊説:“在這裡3年了,不僅習慣了來這裡畫畫,連狗狗都習慣了要我摸它。説實話,要離開這裡還真的捨不得。”離開確實情非得已。説到離開的原因,周春芽説,一方面是相鄰工廠一到下午五六點散發出的味道讓人難以忍受。”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藍頂藝術中心在國內外的影響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加入到了這裡,場地越來越顯得不足了。

前不久,事情最終確定:部分藝術家將搬遷到三聖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荷塘月色”景區的二號坡地。由四川中國西部社會發展研究院與三聖街道辦事處及荷塘月色方面簽約,確定了租用40畝荒坡地打造“中國?成都當代藝術基地”的合同,而包括周春芽、何多苓、郭偉、郭晉、趙能智、羅發輝、楊冕、楊千、吉磊、屠宏濤、唐可、鄭德龍、羅發輝、張發志、吳建軍在內的14位藝術家將進駐其中!

“1100萬的費用都是我們自己”

記者了解到,此次14位藍頂藝術家進駐“荷塘月色”,與一般的租房進駐不一樣。這次是四川中國西部社會發展研究院與當地簽約後,畫家們再與四川中國西部社會發展研究院簽約,而畫家工作室建設和租金等費用都由畫家們自己承擔----這在全國都很罕見。據悉,整個項目光是建築資金就要1100萬左右。

“修建工作室的費用都是我們自己出。”周春芽和郭偉都説,他們對三聖街道辦事處能最終促成他們進駐已經很感動了,而相關的費用都由藝術家們來承擔。“每個人的經濟情況都不一樣。”郭偉説,除了少數藝術家可以一次掏出這麼多錢外,“不少人都要咬咬牙,外帶借一些錢才能湊夠。”而説到為何要採取這種“倒貼錢”的罕見方式尋找新的落腳點時,藝術家們的説法都一樣:希望有一個好一點的創作空間,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搬遷後還要沿用“藍頂”的名稱

四川眾恒建築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總建築師王琪,擔任了該項目的總建築設計師。他告訴記者,在這40畝荒坡地上,將要修建的有16幢建築,除了14位畫家每人一個工作室外(450平方米~600平方米),還有大約900多平方米的作品展廳等建築……“整個項目光是建築資金就要1100萬左右。”他説,平攤下來,每位進駐的畫家需要出資50萬~70萬元。王琪透露,工作室今年6月底就將主體完工,下半年,14位藝術家就可以進駐。

“搬遷後我們還要沿用‘藍頂’的名稱,‘荷塘月色’這個新點就叫‘藍頂藝術中心二號坡地’。”周春芽説,14位藝術家離開簇橋後,還有30多位藝術家將繼續留在現在簇橋的藍頂藝術中心,騰出的空間也可以接納其他藝術家。雖然空間有了距離,但大家仍然使用藍頂藝術中心這個同樣的名號,今後仍會加強互相之間的交流。“我們的搬遷,其實可以看成是藍頂藝術中心經過三年多發展後的一次擴張-----我們在‘荷塘月色’也有場地,這樣對藍頂藝術中心的擴大影響也有積極作用。”

“藍頂不是一個固定的組織,它是一個藝術家自發起來的群落,是為了藝術走到一起來的一個群體。”周春芽説,藍頂3年多來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種藍頂精神: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互相幫助……“成都藝術界和全國其他很多地方不同的一點是從來沒有斷層,總是不斷地有人才出現,這和大家互相的幫助、促進和扶持分不開。”周春芽感慨地説,“藍頂”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藝術聚落,更是一種精神。他表示,在今年下半年進駐“藍頂藝術中心二號坡地”後,這種精神將一如既往地發揚下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