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西以相融——何家英談創作

時間:2009-03-06 09:52:33 | 來源:天津日報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在此次入選“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天津作品展”的畫家當中,何家英是一位成就卓著、影響廣泛的畫家。他的畫風確立的時間較早,成名時也相當年輕。31歲時,其作品《酸葡萄》便獲得當代工筆畫學會首屆大展“金叉”大獎。20多年來,他的作品屢獲大獎,評論界對他在中國工筆人物畫領域取得的成就早有定論。

何家英為中國工筆人物畫向當代性的轉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創造性地借鑒了中國工筆畫的傳統和西畫中嚴謹紮實的造型技法,結合當代人的審美觀點,創作出一大批洋溢著時代氣息的作品。讀他的畫,會從中找到一種真誠細膩的激情和夢幻般的理想色彩。

何家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自然與他獨特的創作理念分不開。在他眼裏,繼承傳統和創新其實是“一事兩步”,“哪一個都不能丟,丟了一個也就丟了另一個,真有傳統者總想為創新開路,真求創新者不會拿傳統祭刀”。他的這一思路既是對當下中國畫領域的時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對自己創作的要求。他力求在東西方不同的傳統中探求相同的規律、彼此的契合點。

作為一位深諳傳統的畫家,何家英對晉唐畫風達到的雄渾雅健、造型飽滿、高逸充盈、樸素自然的高度讚不絕口。這正是他所要繼承的傳統,也正是他的工筆畫所汲取的傳統營養。他深信:“中國畫,至少是中國工筆畫,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容納西畫的。當然,這裡大體上是指晉唐畫風。”

何家英除了對傳統有著獨到的認識外,對中國畫吸收西畫營養的方式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反對那種只吸收概念,只做表面文章的做法,認為“與其接受那些大而不當的概念,不如借鑒些具體方法解決問題。西畫的觀察、審視、理解和提煉,和晉唐傳統並無二致,可對應、契合。很多的西畫作品能更直觀地給我們實踐上的參照,這種實實在在的啟悟益人神智”。

當代女性是何家英慣用的題材。他自己也曾説過:“我的畫,偏重於女性描繪。”這種題材很難畫,因為很容易讓作者和讀者墮入一種思維定式:把女人當美女看。何家英在創作中特別警惕這種概念化、俗氣的傾向。他在創作中非常注重“求異”,認為創作必須要“充分刻畫,從外在形象到精神氣質,體會其微妙之異”。而且,“必須要賦予對象以我的思想、感情、格調,這才是我的畫”。

何家英透露,他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將“衡中西以相融”繼續深化,或可叫“權工寫以相合”。他告訴記者:“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工筆人物畫不僅要大方,而且要大氣,要味厚、力厚,渾然有勢。我甚至想把古代壁畫的一些效果引入,盡可能地使工筆人物畫的氣象宏大起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