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魯群:收藏的本質是傳承與學習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28 15:47:59 | 文章來源: 今晚經濟週報

魯群,字樂三,號敬業,又號三多居士。齋室名曰:鍥齋。天津市人,生於1957年。大學文化。出身書香門第的魯群自幼受家庭熏陶結緣書法,文革期間被迫中止學業專心在家習字,後又于1975年與1979年先後拜師耿仲敭先生與龔望先生。而他的書畫收藏路也恰恰是在此無意識狀態下開啟的。   

魯群,字樂三,號敬業,又號三多居士。齋室名曰:鍥齋。天津市人,生於1957年。大學文化。出身書香門第的魯群自幼受家庭熏陶結緣書法,文革期間被迫中止學業專心在家習字,後又于1975年與1979年先後拜師耿仲敭先生與龔望先生。而他的書畫收藏路也恰恰是在此無意識狀態下開啟的。

翰墨養心,樂在其中。當收藏成為研究書法藝術的一種必要途徑時,“藏”的概念便被大大淡化。與多數藏者“為藏而藏”不同,天津有位專門教授書法鑒賞的魯群先生卻偏偏“為學而藏”,並稱自己的收藏路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開啟的。儘管他所收藏的名家字畫如今已達百餘幅,但這其中的經濟價值絕非他追求的目標。“收藏,重要的不是暫時擁有,而是感受其中的藝術魅力。”在魯群眼中,收藏永遠是書法藝術與中國文化的最好傳承方式,一味探討藏品的經濟價值無疑偏離了收藏的本質。

癡迷書法,讓他愛上收藏

魯群幼承家學,以顏體開筆學書,師承著名書法家耿仲敭先生。出入先生門下,受其親傳。上世紀70年代末又拜著名學者、佛學家、教育家、文字學家、書法篆刻家、鑒藏家、古樂專家、詩人龔望先生為師,成為龔望先生入室弟子,並問藝于馮星伯、余明善、王堅白、馮謙謙、陳雋如、李邦佐、高準、張格、韓嘉祥諸先生。書法作品于1998年入展《全國第四屆書壇新人作品展》;2009年入展《首屆全國實力派中老年書法家提名展》;2006年入展《天津市第五屆書法篆刻展》;1999年入選《天津市書法藝術展》;2000年入展《丹青翰墨頌天津美術書法展》;2009年入選《天津市第六屆書法篆刻展》;1999年入編《當代天津美術家書法家經典》。主要著作包括《説文部首講解》、《楹聯淺説》、《新韻與舊韻對照表》、《漢字簡繁轉換對照講解》、《華世奎先生大楷》、《魯群臨大唐中興頌》、《魯群章草千字文》、《魯群書康熙部首》、《魯群臨顏勤禮碑》、《魯群臨禮器碑》、《魯群臨石鼓文》、《魯群臨急就章》、《魯群臨石門頌》、《鍥齋劄記》。

癡迷書法,令他愛上收藏。通過解讀古人佳作,魯群的書法技藝得以迅速提升。于他而言,多看前人作品,是提高技法的一大前提,從中可獲取諸多書本外的知識。“我個人認為,真正的藏者要‘為學而藏’,而非‘為藏而藏’。雖説都是藏,但前者偏重挖掘前人的藝術精髓,豐富個人審美情趣,提高文化修養,在學問上下功夫;而後者則傾向於追求藏品的品質、數量及未來的市場潛力與升值空間。追根溯源,收藏永遠是傳承與學習,一味探討藏品的經濟價值無疑偏離了收藏的本質。”

誠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流傳發展幾千年,書法更是漢字文化中令人稱道的一門藝術。從先秦到近代的名家名帖、名碑,以及甲骨文、金文、竹木簡牘、寫經等,都可體現中國古典書法藝術的浩瀚與深邃。而李斯、鐘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懷素、蘇軾等書法大家的墨寶更是讓今人讚嘆不已。不論神韻、意境還是情趣,其所表現出的藝術語言高遠、典雅,遠非一般人想像中簡單,亦非只停留于表面上的視覺效果。識者往往能透過作品洞悉藝術感染力與感召力,帶來心靈的震撼。若單從經濟價值看,名家真跡固然是筆饕餮財富,可相較於此,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顯然更勝一籌。

懂得鑒賞,要先學會欣賞

在拜師求教、用心問藝、苦心鑽研的幾十年裏,魯群不僅在書法上造詣深厚,更成為一位傳道授業者,為南開大學、天津市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天津市老年大學講授古文字學與書法鑒賞。以他的專業眼光看,書畫收藏愛好者若欲練就出色鑒賞力須先懂得欣賞。

事實上,宋代陳思《書苑菁華》一書中有《筆論》一文,開篇就提出“書者,散也”的著名論斷,論述了書法抒發情懷的藝術本質,以及書家創作時應有的精神狀態。隨後則論及書法作品應取法、表現大自然中各種生動美好的物象,強調書法藝術應講求形象美,符合客觀事物規律,表現人的心理狀態。“書法,古代叫做‘法書’,即依法而書。法度是最基本的遊戲規則,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但你會發現每一位後世名家都是從一個祖宗那裏學出來的,只是加上了自己的性情。藏者應在一遍遍與古人最直接的揣摩交流中,學到教養、風骨、耐心和趣味,學會欣賞萬千筆墨中的抽象之美。而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文化’二字上,脫離了厚重的知識文化積澱,再精美傳神的作品映射於心,也絲毫不會漾開漣漪。”

魯群認為,先欣賞後鑒賞,藏者最好先了解清作者的經歷及作品創作的背景。通過感受、想像、體驗、理解與鑒別,認識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效果。若畫作上無作者的款識或題記,就要根據作品的風格、內容、字體、流派、紙絹、他人題跋、收藏印記、流傳經過、裝裱形式等,確定其時代與作者。而這一切都是在欣賞的基礎上逐漸練就出來的。

擁有藏品,只為汲取養分

收藏講求“緣”,需抱以順其自然之心。是否擁有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其中的藝術魅力。

“藏品可遇不可求,一切只過眼就好,因為它們即使當下屬於你,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後也會被別人珍藏把玩。所以對於藏品的歸屬,藏者無須過分在意。很多時候,看到即擁有。”魯群覺得,書畫收藏對於學習者來説,其最大功能在於汲取藝術養分,為己所用,很少有真正的書畫癡迷者只圖市場價值而將藏品出售。“若別人花高價買我的藏品,我是不會出手的。因為我不單會在日常書法教學中以這些精品作為個案去研究,而且閒來時更習慣泡上一壺茶細細欣賞這些作品字裏行間的美。”

于魯群而言,收藏早已超脫了藏品本身,昇華為收藏藝術與文化。“任何一件藏品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會烙印不同時代的美學觀,同時又展現著各民族對美的追求。賞遊在收藏這道美麗迷人的風景線,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啟迪。近十多年來,我國民間收藏事業方興未艾,取得了一定成績,收藏並保護了大量優秀文化遺産,為後人解讀歷史、傳承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其實,從更高的層面看,每個藏者都應為藝術與文化的繼承發揚做出自己應盡的貢獻。”魯群表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