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又一個十年正醞釀著美術館的快速擴張,不僅是公立美術館,民營的私立美術館也正在到處涌現。
國內對美術館的定義是較模糊的。在歐美,主要有兩類“美術館”,一類叫Museum,接近我們所説的博物館;另一類叫 Gallery,即藝術畫廊。博物館(Museum)是指擁有藏品的以及藝術史長期陳列館的機構,藝術畫廊(Gallery)不光是指商業銷售藝術品的機構,還指只做展覽但沒有長期藝術史陳列的展示中心。比如英國有大英博物館,也有國家畫廊,後者實際上只做各種藝術展覽,但沒有長期陳列部分。
國內也有“博物館”,但基本上是古代藝術博物館,實際上還沒有一家像蓬皮杜中心、MOMA、泰特似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國外Museum和Gallery都是有收藏的,主要的區別在於有否藝術史的長期陳列,國內目前沒有泰特式的20世紀藝術史陳列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個別的民營美術館試圖搞中國現代藝術史長期陳列,但藏品尚缺乏系統性,也缺乏一個明確的藝術史觀。
當代藝術收藏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興起,由於意識形態等原因,國家美術館及各地方美術館的當代藝術收藏基本上處於滯後狀態,大量當代藝術收藏主要是由國外和國內的民營機構佔得先機。一般而言,國外的收藏主體是民營美術館,美國沒有國家美術館,最頂尖的博物館MOMA、古根海姆都屬於私人財團;英國的泰特是國有民營,由瑞銀集團出資管理,泰特的20世紀藝術史長期陳列館也是瑞銀的藏品。蓬皮杜中心現代藝術史藏品的核心部分是蓬皮杜夫人的私人捐贈,之後才由國家出資。亞洲的南韓國立中央博物館和私人的三星美術館都有較系統的收藏和藝術史長期陳列。
除了國立博物館、私立美術館的當代收藏,國外還有一塊重要的博物館收藏主體是大學美術館,像美國的耶魯大學博物館等。美國的一些大學博物館,不僅有很好的古代藝術品收藏,還有很好的當代藝術收藏,尤其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美國的概念藝術、極簡主義、新媒體藝術等尚未被主流體系接受時,大學博物館反而率先收藏了美國這一時期最好的前衛藝術。
博物館或美術館的收藏,其中難度最大的是藝術史的長期陳列所需的系統收藏,這是需要財團支援的。這類項目國家財政一般也無法完全承受,政府可以承受階段性一次性投入的資金,但藝術史藏品持續的長期收集,對國家財政而言比較困難。所以國外一般是以稅收減免的藝術基金會制度支援私立的金融財團從事這一行業。
西方社會尤其美國持有一種文化自由主義的理念,即國家不應該主導文化政策,文化走向是由社會自主選擇的,政府只是建立一個平等的普惠制度,支援各種文化和藝術價值觀自由發展。對於中國而言,由國家的博物館體系來主導當代藝術的收藏,除了財政問題之外,還有一個藝術史觀的標準及藏品選擇權的問題。比如,依照一個什麼樣的藝術史觀來選擇收藏品?誰有資格擔任為國家遴選尚處於爭議階段的當代藝術藏品的評審委員?
無論國立或私立美術館,國內的當代藝術收藏目前主要有兩大問題:政府美術館缺乏收藏資金,私立美術館缺乏國家稅收支援的藝術基金會等金融制度。不僅各省立美術館,即使中國美術館這樣的國家美術館,即使不作現代藝術史的長期陳列,局部、小規模的收藏資金的財政數額都還不足,其收藏主要是靠捐贈和低價買入。國內的私立美術館的當代藝術收藏,主要是由企業家個人收藏為基礎,儘管在資金投入量及其收藏決策上要比政府美術館有更大自由度,但與國外的金融財團性質的機構收藏,仍有較大差距。在發達國家,上市公司、銀行、財團是當代藝術收藏的主體,這些機構每年都有固定的預算用於購買藝術品,私立的財團美術館也是其中一部分。但財團收藏必須建立在一個藝術基金會的金融制度的基礎上,比如藝術品捐贈的稅收減免、藝術品可作為資産抵押工具、藝術品可在基金會之間進行金融流轉等。沒有這樣一個制度,財團的鉅額資金不可能輕易進入當代藝術收藏領域。
藝術基金會是近半個世紀來的一個有效的促使文化繁榮的制度,因為國情的原因,立即出現支援財團收藏的私立基金會制在中國尚無可能,但這應該被提上政府制度研究和改革的層面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