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藝術品投資的朋友,一定不會對文交所感到陌生。去年,文交所走進了大部分普通投資者的視線,“藝術品份額化投資”這個創新的投資方式,讓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也可以進行相對高端的藝術品投資。然而,激增的泡沫、瘋狂過山車一樣的行情、不明朗的政策等等,讓文交所和投資者雙方都飽嘗了致命心跳的滋味。截至6月底,國內絕大部分文交所都完成了交易業務的整頓,一部分文交所已經梳理出了一條今後發展的思路,還有一部分則在等待政策和市場為他們指明前行的方向。
南方文交所推出“藝術品保真保值”
今年6月,廣東省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推出了一項轟動業內的新服務——“藝術品保真保值”交易平臺,南方文交所承諾,售後一個月至一年內,如果投資者發現他在南方文交所購買的藝術品為贗品,並且能夠出具權威鑒定文件,經南方文交所核準,可以向投資者退回購買本金。
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張志兵:我們給所有藝術品的投資者、愛好者、消費者設定了3個條件:第一,如果藝術家本人否認;第二,法定鑒定機構出具了(藝術品)存疑的鑒定證書,或者2位省級以上文博專家出具了否定的鑒定性意見。憑著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條件,我們文交所對你購買的藝術品保證全額退款。
與此同時,如果投資人購買的藝術品在一定時期內出現市場價格低於發售價格的情況,南方文交所也可以通過回購服務將産品按購買價退還給發售人。
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張志兵:它在第13個月,投資者購買的第13個月,它可以有其他一些機構進行擔保回購承諾的,這樣的話,就是不會買貴了。
南方文交所的改革是成功的,也是主動的,與它相比,其他一些文交所就顯得被動很多。那麼,為什麼國內文交所要進行大規模的整改呢?要説清這個原因,就得回顧2011年。這一年,天津文交所推出了一項在世界範圍內,都堪稱創新的交易模式,它把金融和藝術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天津文交所:“份額化”帶來的火熱
2011年,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率先推出了“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也就是把一件藝術品的産權拆分為若干份,每份價值1元,通過交易所的電子平臺進行交易,投資者可以像購買股票一樣以1000份或1000份的整數倍進行交易,並在合適的時機再賣出手中的藝術品份額。這種交易模式,大大降低了藝術品交易的門檻兒,使大量“普通人”也能參與到藝樣品的投資當中。
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柳紅衛:現在的藝術品市場普遍存在著一定的資訊不對稱,受眾群體窄,投資資金過於集中,等等一些問題,我們想通過藝術品份額化這種模式的推出,可以對現有藝術品市場是一個補充,也是藝術品投資領域的一個完善。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那麼份額化給人的感覺好的一面是讓老百姓貧民大眾能夠進入到交易當中去,過去我們的交易主要是以收藏家和一金融機構來做,那這種份額化因為它一般的人只要辦理銀行的相關交易卡他就可以來做,而且很便捷,通過客戶終端就可以直接實現交易的問題。
2011年1月26日,這是藝術品投資界堪稱傳奇的一天。這一天,天津文交所推出了份額化的首批交易産品——津派畫家白庚延的兩幅畫作《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嘯萬里觸龍門》和《燕塞秋》。9:30分,剛一開盤,兩隻藝術品份額就從開盤價1.2元直接衝到漲停價2.16元,在之後的交易過程中幾度停盤,首日換手率高達72.5%。
最終,這兩幅估值分別為600萬和500萬的畫作,在上市首日的成交額達到了730萬和680萬。上市後的30個交易日內,畫作《黃河咆嘯》的份額價格上漲到17元以上,漲幅超過1600%,這個原本估值為600萬的畫作,此時已經身家近億元。
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柳紅衛:在初期,我們主要考慮這個市場是一個新型的市場,它被投資人的認可度應該不是特別高,在供需關係上來講,是供大於求。我們就考慮要怎麼活躍市場,怎麼培養投資客戶的興趣。但是,兩個藝術品一經推出後,在短期之內引入了大量的資金。一時間,這個供需關係正好和我們預料的形成相反的態勢,所以一度造成供需關係失衡,藝術品價格短期內的漲幅過大。
天津文交所的傳奇再度引發了全國藝術品投資的熱情,深圳、湖南等12家文交所先後推出了自己的“份額化交易”模式。然而,過熱的行情往往隱藏著泡沫,截至3月24日,《黃河咆嘯》和《燕塞秋》分別上漲至18.7元/份和18.5元/份,日成交量一度高達1.11億元和9822萬元。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最初的交易很快由幾千萬到上億,從上億到二十個億大概用了幾個交易日的時間,那麼這樣一種大量的吸納資金的一種行為確實對中央的金融體系會有一定的干擾,
“鬱金香泡沫”再次上演
3月中旬,天津文交所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被勒令停牌,其推出的産品在隨後多日都出現高達10%的深幅跳水。進入4月份之後,産品的日成交量迅速下滑至幾萬元,一日一單即可封死跌停,呈現出“無量下跌”的局面。最終,曾經風光無限的《黃河咆嘯》跌至1.2元/每份。泡沫終於被刺破,伴隨而來的是投資者的恐慌和質疑,整個2011年,天津文交所共上市了20隻藝術品份額,其中的11隻跌破了發行價。
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張志兵:所以我認為份額化這一塊雖然在目前來説,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認為這一些問題並不是説文交所涉及這種模式本身有多大的問題,而只是我們可能的準備條件,我們的制度設計,特別是我們的頂層制度設計,是不規範。
從理論上講,文交所作為一個交易平臺,要把藝術品推向大眾投資者,首先應該有權威的評估專家團隊、靠譜的擔保機構、以及專業法律顧問團隊等等。各個交易所的交易規則應該相對統一、透明、嚴謹,尤其是涉及到退市、交割、兌現等這些與投資者利益密切相關的內容時,更應該有一個明晰、穩定的規則。去年11月,國務院下發了第一項有關文交所交易方式的決定。
“38號文”與“49號文”
2011年11月24日,《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正式下發,簡稱“38號文”。文件針對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交易方式、參與人數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限制性規定。
之後,中宣部等五部委又聯合下發了《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加強文化産權交易和藝術品交易管理的意見》,簡稱“49號文”,進一步細化了對文交所的規定。
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張志兵:現在了38號文、49號文出臺以後,對文交所這一方面就是也一個明確的指引,所以文交所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有比較明確的清晰的認識。
6.30大限到文交所表現各不同
2012年2月,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工作會議暨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召開,明確要求各地應在6月30日前,依據“38號文”規定的內容完成清理整頓工作。
然而,6月30日過去以後,全國數十家文交所卻做出了不同的表現。
深圳、湖南、南京等8家曾經進行過份額化交易的文交所辦理了産品退市,並通過各種方式退還投資者的申購款項。
鄭州文交所則針對“38號文”中提出的五不準,進行了一一對應的改革,如“38號文”提出“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鄭州文交所便將其藝術品共有權益進行不等額拆分;針對“不得採取集中競價、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鄭州文交所便取消做市商機制;針對“任何投資者買入後賣出或賣出後買入同一交易品種的時間間隔不得少於5個交易日”,鄭州文交所即改T+1交易模式為T+5模式。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文交所,如天津文交所、山東泰山文交所、昆明元盛文交所等採取了按兵不動的行為。相關人士表示,他們正在等待政策的進一步明朗,以進行相應調整。
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張志兵:這是一种經營創新,這种經營創新當然它存在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認為未來我們中國文化産品或許是一些文化産權的項目都可以採取類似的方式去解決它,這一個這種份額化交易,最大的模式是集合了大眾的資金來具體去解決一個問題,
實際上,對於文交所及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的未來發展方向,相關部門並沒有最終定論。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原副司長李小磊曾表示,國家出臺相關文件,旨在規範藝術品市場,使其更好地繁榮發展,並不是反對藝術品份額化,實際反對的只是證券化這種形式,反對的是藝術品投機行為和一切破壞文化市場正常發展的行為。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中國的文化産業發展,大家都知道,金融是瓶頸,那麼産權交易是解決瓶頸的一個途徑之一,那麼在這個途徑當中,剛一上路就遇到了非常多的問題,這頭不要把這些問題過分的擴大化,應該是在政府的統一管理的前提下,應該是適度的、有序的向前推進,
文交所曾經火熱的行情已經直觀地告訴我們,在我國的文化産業投資領域,一有資金、二有市場,前途非常光明。雖然説目前政策、法規還不完善,文交所還前路漫漫,但也正是因為條條框框還沒形成,國內同仁們就有了一個可以大膽創新、嘗試的機會。其實,除了藝術品的份額化交易,南方文交所已經探索出了另一條生存路線。而文藝作品的版權融資、文化企業的股權融資、以及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融資等,同樣可以成為文交所極有前途的交易産品。
那麼,哪些先行的文交所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發?文化産業的專家們給出了哪些建議?國外有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呢?下期《財富文化》,我們一起來看看“大文交所”這個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