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架上繪畫收藏:繞不過的唐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7 09:31:17 | 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對這些年收藏藝術品的歷程,溫和的唐炬笑著連續蹦出了三個詞:想盡辦法、絞盡腦汁、千方百計。收藏最大的困難當然是缺錢,今年春拍,唐炬在保利又拿下了陳丹青1981年的作品《進城之三》,2300萬的價格讓唐炬笑稱自己這個沒錢人還偏偏有有錢人才有的慾望。目標一向明確的唐炬直言目前還欠缺幾個藝術家的幾件重要作品,需要繼續努力。

這個痛並快樂的過程是各種辦法的堅持,包括賣掉一些以前買的作品,甚至用十幾張作品去換一張自己收藏板塊需要的作品,也會在時間短、數額大的情況下與朋友合買一張。2005年,唐炬與兩個朋友合夥以1000萬的價格買下了吳冠中的《長江萬里圖》(唐炬佔70%),2010年春拍時,這張作品以5712萬的價格轉手他人。更早些的時候,唐炬還賣了一些“玩世現實主義”的作品,“我一直在梳理,將作品調整成我建美術館所需要的”,嚴謹的唐炬補充道:“當然我是不得已的,不是説那些作品一點兒價值都沒有,只是我必須得做一些取捨。”

好在唐炬趕上了一個藝術市場高速發展的時間段,那些早期入手的作品好或不好都相對容易流通,用它們換回一些“子彈”並不是件難事。

渠道與選擇參考

與其他收藏家稍有不同的是,儘管收的大多是在世藝術家的作品,但唐炬並沒與每個藝術家深交。正是明確五六十年代實力派這樣一個體系,唐炬做的是藝術史中一個片段的梳理,而不是盯著單個藝術家的作品。但也有例外,“個別的像冷軍,是我特別喜歡的,也因為他的風格比較極端,而且我有他作品比較多,所以希望能了解他背後更多的想法。”另一個原因是,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唐炬大多是收一兩件代表作,且買的基本上都是以上世紀90年代創作的作品為主。

“油畫不同於國畫,很多油畫家創作的最有力量時期都是在三十多歲,再往後藝術的力量就慢慢衰減了,這是一個客觀現實,再加上歷史的變遷,也就是社會大環境的變化,人的精力也會消減。再加上商業的因素,至少在2000年以前藝術家的狀態還是比較純粹的,往後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變化。”

因為所需的都是五六十年代實力派代表作的原因,唐炬主要的收藏渠道是通過拍賣。對新晉買家來説,唐炬建議首先不要從有合作畫廊的藝術家手上直接拿,藝術市場的規則需要遵守。其次,由於中國畫廊比較薄弱,受大的經濟環境影響較大,應該找家有責任心的畫廊,“要可持續發展,因為很多畫廊在經濟環境有點兒風吹草動的時候就關門了,這樣便是不了了之,一級市場需要對藝術家有個持續性的推廣。”

如果具體到一張作品或者藝術家時,唐炬認為拍賣指數是不靠譜的,特別是對於有唯一性的油畫而言,不同時期作品的重要性不一樣,包括在學術上的知名度。況且如果一件作品恰好遇到兩個志在必得的競拍人,那麼最後意想不到的“天價”也不具備參考意義。

對繪畫的迷戀和情感上的牽引是唐炬面對喜歡作品時不能自拔的原因,“畫得好的作品我是真的發自內心的讚嘆和仰慕,一定是有種心靈上的衝擊,這種力量很微妙。”對於不太懂藝術或者看畫看得比較少的讀者而言,唐炬建議至少得弄清楚這件作品的來龍去脈,藝術家的背景和位置,多看他/她的作品,儘量在他/她所有的作品中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今年秋拍中唐炬所買的作品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藝術家在90年代創作的代表作,“未必是市場明星,我只能做一些這樣的選擇。”

堂吉訶德的勝利

對於藏家而言,唐炬的狀態是輕鬆的。

“我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我覺得五六十年代這批人確實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特別是在世界範圍內對繪畫性放棄的時候,中國還有這樣一批人在堅持,發源於歐洲的藝術樣式在中國藝術家手裏延續,我想力所能及的將這樣有力量的作品集中在一個藝術殿堂裏。”

如果僅憑“喜歡”這一主觀意願,大多數人的“喜歡”早已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所以這位見證了中國架上繪畫市場的“堂吉訶德”,至少是聰明且幸運的。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