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跨界轉換缺人才
在8月份的新品發佈會上,印有齊白石畫作的“格頓”牌陶瓷家電正式亮相,在場經銷商、代理商認為,産品的設計創新將為家電行業帶來又一個巨大市場。兩個月後,“格頓”陶瓷家電銷售額已達1000萬元左右,公司副總經理劉安民預計到明年8月會突破5000萬元。“格頓”品牌製造商——深圳輝宇電器製造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參與藝術授權的家電製造商,不過實現過程並不輕鬆。據劉安民介紹,從今年2月底,歷經6個月的不斷修改打磨,才最終將齊白石兩幅畫作《圓滿》與《喜氣》成功複製到自家陶瓷家電上。“變形、顏色失真是兩大難題。”原來,3月底企業拿出的第一份樣品由於顏色失真導致齊白石作品風采全無,只得不斷調試溫度和調整畫作的角度,6個月裏出了5次樣品才獲成功。
英國創意産業之父約翰霍金斯曾告誡説:“中國缺的不是創意,而是創意商品。”言外之意,藝術和經濟“聯姻”,首要就是有人創意策劃。將藝術品轉換為商品比創意本身更重要,也更難實現。
798藝術區白盒子藝術館館長孫永增早在兩年前就建起了自己的藝術品商店,店裏銷售的大多是他擁有藝術授權的物件。在他看來,時至今日,製造工業已經具備高尖複製能力,經濟實力增強帶來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早已構建起來的銷售渠道為藝術授權準備好了一切外部環境。“關鍵在於轉換,也就是對創意的再創意。”孫永增會不定期邀請業內小有名氣的畫家到館裏切磋技藝,以期獲得更多靈感。他認為,藝術家除了被動轉讓版權外,還應主動介入創意商品的設計環節,幫助技術精湛的手工藝匠人賦予産品新的內涵,實現雙贏。
在劉安民看來,由於自身並無人才儲備,不少企業即使有意向介入藝術授權領域,也只能借用“外腦”。據他介紹,公司新推出的陶瓷家電從設計到調整都得益於Artkey的鼎力相助。“製造工藝絕對有保障,簡單裝飾也不成問題,可要讓藝術珍品在保留原有風韻的同時真正成為産品組成部分,還真就難住我們這些大老粗。”廣州市玻璃先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廖仲明的一番話代表了不少製造企業的心聲。據了解,一些企業往往只能一手忙找授權,一手從公司內部、藝術院校臨時拼湊出一支設計團隊。“他們單純做設計估計還成,但實際上還要懂藝術鑒賞、製作工藝。”李昭瑩曾多次帶著Artkey的團隊到一些企業“救急”。“但一家企業的力量畢竟過於單薄,難以保證規模發展。從産業長遠發展來看,需要有更多的專業設計團隊參與到藝術授權領域。”李昭瑩介紹,藝術授權産業,需要藝術家、授權商、製造商、銷售商等不同角色攜手,而國內目前這條産業鏈尚未形成,不少藝術家被迫兼任製造商和銷售商,授權商則要兼顧授權與設計。
“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與其配套的仲介組織。”在張曉明看來,國內缺少包括相關法律諮詢、藝術設計在內的中間環節。他説,製造企業內部的設計部門儘管享有稅收補貼,但並不具備大規模專業設計能力,而市場上專業設計主體有能力而不享有稅收優惠。“要彌補這一不足,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培育新的社會分工主體,也就是讓更多設計類市場主體參與到藝術授權領域中來。”
藝術放下身段走進生活
“文化産業的突破口在藝術授權。”在第六屆北京文博會期間舉辦的“2011國際藝術授權博覽交易會”上傳遞出一個強烈信號:藝術授權正為文化産業大發展打開新空間。
郭羿承的Artkey藝術授權中心,目前已經成功代理包括齊白石、劉國松在內的全球七百餘位華人藝術家的數萬件藝術作品,並獨家獲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書畫作品數位複製權,成為全球最大的東方藝術授權組織。不過其商業模式並不複雜:一個普通水杯,能賣二十多元;一幅齊白石作品,估價會在數百萬元。若把齊白石的作品翻印到杯子上,杯子能賣到一百元,在銷量未減少的情況下,生産商、設計者以及享有版權的藝術創作者都能獲得收益。
記者在798藝術區走訪了解到,購買藝術授權商品的消費者大多了解並追捧這些作品背後藝術家的風格。“相比于昂貴的原作,這些商品既能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親民的價格也在承受範圍之內。”尤倫斯藝術商店內,王曉輝一口氣買下20件印有隋建國“恐龍”系列作品的T恤,準備寄送給一幫死黨。“藝術品沒有變得廉價,藝術授權走的是生産型服務業方向,生産型消費需求替代了‘一錘子買賣’,藝術品成為給相關産業提供的投資品。”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如此解釋降下身段的藝術。
有專家分析,作為世界製造基地,中國完全具備生産出高品質、低成本産品的能力。“這也是我們發展授權業的優勢條件。”張曉明認為,通過藝術授權提升産品附加值,將給國內的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提供一條新路徑,有助於擴大對外文化貿易。廣州市玻璃先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廖仲明對此深有感觸。以前由於不了解藝術授權這種商業模式,公司只能借鑒梵谷畫作靈感,將修改後的“向日葵”呈現在工藝品上。“不僅怎麼看都覺得遠遠不如梵谷的水準,還一直提心吊膽怕惹來侵權官司。”如今廖仲明已擁有百餘位藝術家的授權作品。名正言順地將梵谷的《向日葵》複製到水晶玻璃畫上,不僅帶動産品提價四成,還為下一步出口歐美打下基礎。
以往束之高閣的藝術品正走出博物館、美術館和畫廊,開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頻頻交集起來。“我認為藝術不能僅僅作為一種投資品,而應該讓大多數人有機會接觸,最獲利的是一般民眾。他可以付出他能接受的價格去擁有一個印著價值1個億作品的杯子。”郭羿承將藝術授權理解為一項藝術推廣活動,他認為通過它能培養出一批真正熱愛藝術品的藏家。“如果我們的文化只是停留在國外教教中文、演演舞臺劇或者展示少林功夫,影響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文化一定要通過商業讓一般民眾能夠接觸得到,才會有影響力。而這一切的實現都有賴於藝術授權的健康發展。”郭羿承希望能像星巴克一樣“輸出”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