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保稅交易並不罕見,但國外文物藝術品在中國進行保稅交易,實現與金融機構的對接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不僅使國人能夠不出國門即可購置國外文物藝術品,還可以在銀行實現抵押兌現。從更深層次意義上看,金融對接劍指中國文物藝術品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這是其更加宏大之目標。近日,記者獨家對話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瑞,請他為我們講述正在實現中的文物藝術品與金融機構對接。
借鑒國外評估體系
金融機構對接文物藝術品是指,藏品擁有者通過金融機構把其變成個人財産。這就要求金融機構要對文物藝術品進行準確的定價,物主才能將其抵押變現。不難看出,價格評估是金融對接的核心。目前,我國文物藝術品價格評估缺乏權威機構和統一標準,大體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拍賣公司,二是文物商店,三是古玩市場的零售店舖。這三個體系對文物藝術品的價格評估各不相同,都屬私自定價。
與中國文物藝術品評估體系相比,國外的評估體系健全很多。張瑞説:“國外的金融機構評估體系通常由三個團隊組成,分別為鑒定團隊、評估團隊和律師團隊。金融機構以這三個團隊對抵押文物藝術品的評估價格為標準。如果這三個團隊的評估出現失誤,他們要對給金融機構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且還要在保險公司購買相應的保險。”因此,在這種機制下,評估團隊在評估過程中是非常謹慎的,不會出現濫評估的現象。
保稅交易浮出水面
針對這種評估體系的不健全現狀,張瑞透露,我國將在張家口市成立中國第一個“國際文物藝術品保稅交易中心”,面積達12萬平方米,利用保稅政策,把國際藝術品交易商引進中國,從而引進國外先進的評估體系,屆時開發商、銀行、拍賣公司等機構都將參與其中。利用保稅政策把國際藝術品交易商引進中國,人們不出國門即可完成交易,並將交易品存放在保稅展廳,這樣做有利於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有效對接。
中國市場目前缺乏文物藝術品鑒定評估操作規範,但國外的評估體系非常健全。評估體系引進國內後,將面對所有中國投資商,他們購買的文物藝術品將成為個人資産,可在銀行作為借貸抵押。與國內交易的區別在於,雖然交易場所位於國內,但是投資商在保稅交易中心的資産相當於其國外資産。張瑞説:“在保稅區內,外匯可自由兌換人民幣,直接交易,方便快捷。”另外,保稅交易中心將帶動區域經濟和文化氛圍,使張家口市經濟和文化建設整體上升。
真品建檔制假加盟
對於保稅交易中心未來的運營模式和其發揮的作用,張瑞早已胸有成竹,“國際文物藝術品保稅交易中心所有的交易品將被登記在冊,建立檔案,市場上流通的贗品自然不攻自破。交易中心實行會員制,符合國際規則,這樣就能夠保證會員有一定的鑒賞水準、一定的知識、一定的實力。”未來,交易品價格定位塵埃落定,保險公司、信託公司、銀行等機構都將圍繞評估價格開展業務,文物藝術品的保險、擔保、抵押等問題將迎刃而解。
張瑞指出,交易中心的鑒定工作在聘請國內知名鑒定專家的基礎上,還將引進了解制假的專家,進行鑒假工作,通過真假兩個方向的把關,提高文物藝術品鑒定工作的保險系數。交易中心將高薪聘請鑒定、評估等相關人員,並對其身份實行保密制度。
金融對接劍指話語權
“國際文物藝術品保稅交易中心的成立有利於加強中國文物藝術品的儲備,也有利於我們掌握中國文物藝術品的話語權。”張瑞以更高的眼光看到了金融對接更深層次的意義。的確,文物藝術品的儲備量是國力的一種象徵,不可小覷。文物藝術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其價值很高,雖然它們源於中國,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但是中國文物藝術品的話語權卻沒在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要通過與金融機構的對接,運用評估體系,奪回話語權,確立世界地位。”張瑞對此自信滿滿。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評估體系、金融體系、法律體系的完善。
國際文物藝術品保稅交易中心使國人不出國門就可以購買、擁有國際市場上的文物藝術品,並通過金融機構對接將其轉變為自己的財産,這與中國人把錢存入外國銀行性質相同。今後,我國還將在國內開闢國際市場,讓外國人到中國來購買文物藝術品,這相當於外國人把錢存入中國銀行。這是兩套不同的交易系統,卻有異曲同工之妙,雙向軌道的建立將使我國文物藝術品交易與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