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藝術品市場前景樂觀 行業標準急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25 14:21:35 | 文章來源: 上海商報

政策和資金是任何産業繁榮不可或缺的兩個支撐點,文化藝術産業亦概莫能外,缺乏政策支援,中國藝術品市場將成為“無根之水,無本之木”;缺乏資金支援,中國藝術品市場將成為“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産業發展難成體系,注入資金難有出口。

2010年4月8日,9部委聯合下發《金融支援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文中特別強調金融行業積極探索適合文化産業項目的多種貸款模式,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對文化企業的金融服務,積極開發文化消費信貸産品,推動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十二五’文化産業研究報告”課題研究的專家表示:“十二五”時期,國家將重視提升産業、企業、産品品質,培育産業、企業核心競爭力,更重要的是鞏固文化産業的核心創造力和個體自主性,為下階段文化産業專精化和迎接質的變化作好準備。

任何從事藝術品拍賣、創意産業建設、文化藝術資産化改革的專業人士都非常清楚,政府對於文化産業制定具有傾向性的政策,對個人事業的擴張和多元化發展至關重要。據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産業將呈現高速、跨越式發展的格局,而文化産業增加值所佔比重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反映出文化産業對我國第三産業的影響會逐年加大。近日,有關方面接連公開了兩個數據:一個是2010年秋拍數據,一個是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數據。其中,2010 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創下年成交額約580億元人民幣的新紀錄,僅秋拍就達380億元之多,較之2009年225億元的成交額又超過150%的增幅,遠高於其他經濟門類的增幅和漲勢。

30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帶來兩個直接後果,一是造就了一大批經濟實力雄厚的富豪階層,二是提高了中國文化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精神層面的需求與文化的認同感長期相互影響,猶如火山噴發前的醞釀,為藝術品價格井噴積蓄力量。一份公開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年回報率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達到20%,已經超過了風險系數較高的股票和房地産,不僅吸引了大量的民間資本,而且正在吸引金融資本的介入。通脹壓力依然存在。未來幾年,中國有可能進入滯脹期。資金需要尋找出路。樓市和股市是重要的投資渠道。房價過快過高上升得到控制,調控措施的結果是限制部分資金進入,富餘資金需要尋求出路。股市是吸納資金的池子,但目前表現不穩定。富裕階層為實現資産保值和增值,需要尋找抗通脹的資産或投資品,藝術品正是抗通脹的好工具。可以預見,在通脹預期下,藝術品投資需求強勁。藝術品市場目前規模還不大,適合吸收資金,符合中國現狀。

未來幾年中國經濟著力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消費需求仍然是今後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未來五年,中國每人平均GDP預計達到5500—6000美元,中國藝術品消費和投資基礎得到夯實。二是調整經濟結構,其中一點是産業結構調整、産業升級。從經濟結構調整來看,文化産業作為國家提升“軟實力”的需要,將獲得更多的關注。作為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品的價值將伴隨中國文化影響力在全球的不斷擴大,得到進一步釋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興市場的挑戰下,藝術市場“多中心”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某種愈加顯明的趨勢。但是這一方面由於歷史的原因,另一方面由於新興市場仍處於發展與起步的階段,因此全球藝術品市場的“中心化”現象只是得到了部分的扭轉。這種影響直接體現在了藝術品價格的制定上,即以西方國家為中心的定價原則,由於跟隨中心定價這個原則而扼殺了中國創作中本來所具有的多樣性。在全球化的互相參照下,使中國的藝術市場不但在向國際定價靠攏,連品質與格調也在接近,即“物有所值”。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