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收藏市場,是風生水起、話題性十足的。前有成交價超4億元的黃庭堅的《砥柱銘》,後有超150萬元的茅臺酒。不論是嘉德拍賣還是西泠拍賣,不論是春拍還是秋拍,一件件拍品的價格,都在讓世人為之驚嘆。
而收藏界的業內人士對如今層出不窮的高成交價,表現出理所應當的態度——“價值回歸”是他們對如今收藏品市場的一個定位。
2011年收藏品市場硝煙依舊
“我相信,2011年對收藏品市場來説,是個很好的發展年份,應該能比2010年更好。”理財一週報記者于12月27日採訪資深收藏鑒賞家劉超時,他很肯定地表示,“現在的人越來越有錢,漸漸地步入收藏這個圈子的人多了,資金也就自然進來了。另一方面,在現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通貨膨脹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價格呈現漲勢的收藏品,已然成為大家保值甚或是投資的新寵。”
除了市場因素外,能讓收藏品在2011年繼續保持“向前衝”狀態最重要的原因,還有收藏品自身的特性。“稀缺性、歷史人文性都是收藏品保持價值的重要原因。”這是很多專家一致的觀點,劉超也是其中之一,“現在我們看到收藏品的價格好像很高,但其實在古代其價格就已經達到這個水準了。比如掐絲琺瑯器,它的製作工藝繁雜、使用的材料名貴,僅憑這點,就讓其具備了很高價值。”
同樣持此觀點的還有胡西林,作為藝術鑒賞家,他對收藏品在文化內涵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作為西泠拍賣的董事,他對收藏品在市場上能夠達到的高度同樣要求很高。理財一週報記者于12月28日採訪胡西林時,後者對收藏品在2011年會有一個強勁的走勢作出肯定。
古董瓷器、書畫類:價格繼續走高
對古董瓷器和書畫的肯定,是很多收藏家的共識,因為一直以來,古董級的藏品在市場上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在瓷器方面,一般來説,官窯的作品佔市場主流,但也並不排除一些非官窯的作品賣到高價。不過既然強調古董級,所以瓷器的製作年代很關鍵。一般而言,收藏品市場會把1912年以前的瓷器作為古代瓷器對待,而1912年到1949年之間的則是民國作品,1949年之後的則理所當然的是現當代瓷器。
在市場上,不同時期的瓷器,其所具有的價值不一樣,不過一般而言,只要是古代瓷器,它的價格就不會低,而且會一直往上漲。“這些古代瓷器,我覺得不論漲到多高的價錢,都是正常的,因為它們值這個錢。”劉超説,而另一方面,現當代瓷器則沒這麼好運,“人們的觀念還沒有轉換過來,覺得現當代的瓷器並沒有什麼價值。像前段時間博寶網主辦的現當代陶瓷展,不僅是買的人很少,甚至是參觀的人都很少。”如今當代瓷器面臨的現狀,也從一個側面説明瞭古代瓷器為何如此受歡迎,而且會一直受歡迎下去。
另一個擔綱收藏品市場重頭戲的是書畫,其在2011年的勢頭並不會弱于古代瓷器。從2010年初拍出4.386億元天價的黃庭堅的《砥柱銘》到剛剛拍出1.187億元的八大山人的《竹石鴛鴦》,2010年這一年,古代書畫可謂是呼風喚雨,挑起了諸多話題。當然,這一強勁勢頭在2011年並不會減弱。就如書畫收藏鑒賞家宣家鑫所言,這是一個價值回歸的時代,這些包含了“真”、“珍”特性的藏品,不論漲到什麼價錢,都是正常的。
錢幣類:“錢”景一片大好
錢幣對收藏家劉超而言,是一個又愛又恨的品類。他曾經以30元每個的價格收集了幾百個“袁大頭”,然後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以200元每個的價錢轉手。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僅僅半年,“袁大頭”的價錢已達到700元/個,翻了3倍多。
“我知道今年的形勢很好,但沒想到會這麼好。半年之內翻3倍,這是想不到的。不過我相信,在2011年,錢幣的市場會更好,漲幅會更大。”善於從年底的蛛絲馬跡中發現線索的劉超對錢幣很有信心。
當然,不只是“袁大頭”,銀元在2011年的市場也將走得很好。劉超舉例説到光緒時期的銀元,其在今年的起價金額已達千元。背面刻有龍紋的銀元,由於龍的鬍鬚的長短,也使得價錢不一。“龍紋很短的銀元,大概是1000元左右一個,而龍紋很長的,則值十幾萬元。”一個銀元,可以賣到千元甚或是十多萬元的價格,一方面是它的價值所在,一方面也有炒作的因素。“現在收藏的市場這麼好,很多人開始收藏。但往往一些有錢人並不真正懂收藏品,他們覺得目前哪種品類的升值潛力大,就會把市場上的都收集到自己的口袋裏。這樣一來,價格自然就被炒上去了。”劉超説。不過他覺得炒作只在一些品類中産生很大影響,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的藏品。
不過,就算是炒作,2011年,錢幣的前景也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