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時期美術元老孔柏基 逾三十年宣紙油畫的藝術心路

時間:2012-04-17 15:07:56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對於中國如今的當代藝術而言,孔柏基的影響力在於他實現了從創新走向經典的藝術創作。

遷居美國之前,孔柏基於中國境內舉辦的三個重要展覽,對於他個人及當時的藝術界都起了關鍵的作用;他在1964年舉辦的首次個展「農民肖像」,因其繪畫語言的「離經叛道」而使他蒙難十年;于1979年2月與當時一批中青藝術家共同舉辦的上海「12人畫展」,被稱為中國新時期美術史的「第一聲春雷」,與當年9月于北京舉辦的第一屆「星星美展」同樣具有標誌性;他在1980年的個展「敦煌印象」,標誌了東西方美術形式的一種絕美的創造性,成為當時滬上美術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自1986年起,孔柏基遷往美國定居,在更廣闊的藝術視野中進行「學通東西」的繪畫實踐。他的作品曾參與倫敦「國際現代畫大展」(1996)、紐約「世界現代畫大展」(2001年),並於日本東京草月美術館、九州島福岡美術館、日本和平紀念館、岐阜美術館舉辦個展,在國際藝壇上獲得高度評價。日本著名美術評論家植村鷹千代對其評論為:「他的作品表現出人間的痛苦、希望和力量。孔的藝術繼承了中國古典藝術的高格調,又有對現代世界的敏銳感覺,強烈表現出藝術的精神性和象徵性,是對藝術的狂熱的愛和純潔的寄託的結晶。」

堅持創作的信念

孔柏基於1932年出生於浙江上虞,1944年拜師學畫,1948年畢業于上海中華職業學校,1952年開始版畫創作,1956年在上海戲劇學院任教。曾任上海戲劇學院美術系主任、副教授。

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為其撰文評論時,將他的藝術歷程畫分為三個時期來介紹:「第一個時期為『印象啟蒙』時期,從上一世紀40年代至1964年。在這一時期,孔先生努力學習繪畫基礎知識,率先接觸『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繪畫技巧,畫了大量寫生,為日後的崛起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第二個時期為『發展創新』時期,從1964年到1986年。在這一時期,孔先生積極探索中國傳統藝術與西洋現代繪畫的藝術表現方法的結合,從漢磚石刻、書法碑帖、古墓壁畫、民間木刻、皮影戲等的造型研究到敦煌、龍門、永樂宮等傳統藝術寶庫的現場觀摩寫生,進行了大量積累,作品數以千計。他在固體油畫上異軍突起,在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上開闢出富於個性的表現領域。他還開創了『宣紙油畫』的新的領域,使油畫作品更易渲染,更具東方神韻,更易保存,成功探索了一些獨特的繪畫技法。第三個時期為『走向經典』時期,從1986年至今。」

而孔柏基在探索「宣紙油畫」之初,成功將現實條件的限制轉變為創新的契機。在1979年,孔柏基帶著學生前往敦煌寫生,礙于長途跋涉的限制,選擇了相對輕捷的宣紙。慣常使用油畫棒(固體油畫)創作的孔柏基,在這趟旅程中發現了油畫在宣紙上的特殊表現力,從此至今,投入宣紙油畫逾三十年。「已經80歲了,還想畫,還在畫,天天畫,想畫畫的人才永遠企盼明天太陽的升起。」孔柏基説道。

賦于繪畫中的情感

回憶當年,孔柏基與學生在敦煌洞窟裏只能跪著將宣紙鋪在地上作畫。當孔柏基抬頭仰望洞窟壁上的菩薩時,發現菩薩也在壁上看著他。他畫到哪,菩薩的目光就跟到哪,使他精神如受感召,筆下如有神助。多年之後,孔柏基面對當年所畫的「敦煌印象」,依然激動不已。

在孔柏基的創作中,樹木亦是經常出現在他畫中的形體。孔柏基表示自己將近半世紀以來都在畫樹,大自然中的樹千姿百態,在他的筆下則靈活生動。「首先,你要相信,你所畫的對像是活的,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無論是天上浮雲,瀰漫的風,流動的水,搖曳的樹木花草,更何況是人居住的環境,都等待著和你交流,要敬仰、尊重、愛護你看到的一切、描繪的一切,自始自終,要以虔誠的心投入你的操作。其次,要全神貫注,不要被雜念干擾,更切忌有任何功利的邪念切入。第三,作畫過程,力求從容、坦蕩、溶入、切入;不急、不草、不火、不跳、不碎、不抝。第四,技術層面,自然加入,感覺層面,力求深入,時時刻刻注意表現內在的、精神的、感情的、感覺的部分,儘量畫出看不見的、有呼吸脈搏的、有整體訴説的;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細節並不重要,常規並不重要,工具手段並不重要,客觀評價並不重要。第五,一切思考,因人而異。」孔柏基娓娓道來。

對於創作及生活的思考,他曾于再現敦煌藝術時總結過「三字經百句」,流傳甚廣,並陸續寫下了「作畫心態」、「我樂於畫自然」、「五月的慢板」、「畫樹」、「偉大的夢」、「看近作有感」、「藝術之真」、「棲息處的流連」、「畫〈敦煌印象〉的回憶」、「思念母親」、「幸福」、「若干快樂的回憶」、「懷念蘇州」、「路過英國鄉間小鎮」與「我走在巴黎的小街上」等撰述。

旅居美國多年後,孔柏基應邀重回中國境內舉辦展覽。繼2005年為上海國賓會見廳「上海西郊國際會議中心」主創巨型壁畫〈敦煌印象〉,以及2010年于上海世博會「城市足跡館」的展出後,孔柏基於2012年四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大型個展,展出畫作100幅,並將由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20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