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一個獨特的美術家——憶父親張光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29 15:59:4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張大羽

1965年5月4日,父親張光宇走完了六十四年的人生道路。生前他是一個較有聲望和有一定影響的美術家。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他的創作和藝術活動是多方面的,油畫、國畫、工藝美術、漫畫、舞臺美術、書籍裝幀等等他都搞過,為此很難把他歸入哪一行專業,籠統説就算是一個實用美術家吧。他走的是一條獨特的藝術道路,這是他那個時代環境和社會需要所形成的。他很多作品有較強的時間性,在當時起過一定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藝術影響。他的作品曾零零碎碎地發表過,有一部分已出版過畫冊,但原作大都散失。過去的一些藝術活動,隨著時光變遷,很多知情好友的故去,他的生平也慢慢被人遺忘了。 這次《裝飾》雜誌,因張光宇是創始人之一,為紀念研究他的作品,約我寫些東西。遺憾的是,由於過去生活動蕩,我一直離開家在外求學和工作,很少時間和父親相處,因此所知有限,了解不夠,但此事又義不容辭,只能盡我所知,提供一些他的生活經歷——為人處世、政治態度以及對藝術方面的片言只語等,給予對他有興趣的朋友們一些背景資料吧。

家庭和童年

1900年我父親出生於無錫一個中醫家庭,曾祖和祖父張亮生是無錫有名的中醫,也都愛好書法和繪畫。祖父生有三個兒子,父親是老大,老二曹涵美(因祖母娘家無子,從小便過繼給舅氏,年輕時也愛畫,有不少作品),老三張正宇(他受我父親影響很大,也從事美術,晚年在書法上很有成就)。祖母娘家較富裕,是大家閨秀,但目不識丁,大概家裏受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影響,早早結了婚,生兒育女,能做一手好菜,並料理家務。祖父家中收藏大量醫書,還有不少字帖和木版浮水印的畫冊,也有《三國》、《水滸》、《西遊》之類的舊小説。祖父行醫之暇,平時對孩子的教育無非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寫字臨帖等,空下來給孩子講講歷史故事,高興時也帶孩子去看看大戲,逛逛崇安市場,逢年過節也給買些泥娃娃、面具等民間玩具,這些對孩子從小的影響不小。此外故鄉的生活習俗,民間節日活動也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無疑這對父親愛好中國傳統和民間藝術起了作用。祖父的三個兒子都對藝術有興趣,卻沒有一個繼承祖父的醫道。父親見慣祖父店堂中愁眉不展的病人,便想從事一種令人愉快,自己又喜歡的職業。十三歲時外祖父曾介紹他去錢莊學徒,以便將來進入實業界賺錢,可他覺得枯燥無味,沒有興趣。十四歲時要求去上海讀完小學課程。

從師學藝 謀生就職

在上海上學時,住在親戚家,附近有一個演京劇的戲院,課餘他常去後臺涂涂畫畫,畫點速寫。後來就和戲班演員交上了朋友,常去後臺串門,又在前臺空座看白戲,因此受到京劇藝術的熏陶,對京劇的人物形象、臉譜、服飾等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與戲班演員們的交往,那種江湖講義氣、互相幫忙的氣質也感染了他。京劇他很喜歡,有時也唱幾句,並且還客串上臺演出,但畢竟自知沒有功底只能玩玩而已。小學畢業後,本想去投考美術學校,碰巧認識了畫家張聿光先生,他是上海美專的校長又兼上海新舞臺戲院的置景主任,父親便拜了他為師。老師留他在身邊,為舞臺畫布景,而以後也再沒有去美術學校學習。父親回憶這段歷史説:“我不後悔。我是在實際工作中受了鍛鍊,學到不少東西,如大面積的雲山樹林、亭臺樓閣,這大都由徒弟來畫,留下室內鏡框中的畫或其他精細部分才由老師來執筆,所以也就有了畫大東西的經驗。”這樣約過了兩年,二十歲時(1919年)經老師的介紹去生生美術公司工作。公司出版《世界畫報》,請了丁悚先生(即漫畫家丁聰的父親,他也是老一輩的畫家)任編輯,父親當助編,從此他倆交往甚密成了極好的朋友,他稱父親為“肚塊頭”(即大胖子),父親叫他“老丁”,後來他的兒子丁聰就叫“小丁”。 1921年至1925年他轉去南洋煙草公司廣告部當繪畫員,畫報紙上的廣告,也畫月份牌等宣傳品。1926年又去擔任了上海模範工廠的美術工作。在這個時期父親已具備了獨立生活的工作能力,家庭經濟完全自主,還租了半間房子,娶妻生孩子,負擔家庭的生活。美術工作是他的愛好,但也是他謀生的手段了。

擴大眼界 偷學技術

1927年至1933年,他經友人介紹,去了英美煙草公司廣告部美術室任繪圖員。公司的條件非常好,請了不少外國畫家,也有中國的,他們各人都有一套技法。雖然那些畫家為了飯碗,技術保密,作畫時掩掩藏藏,生怕別人學了去,但父親説,“我還是偷偷學了不少東西,常去他們身邊走過,眼睛一溜,心裏就有數了。他們是防不勝防的。”他初去時的任務是畫些零碎雜活,為別人的作品配花邊框,圖案畫得要極精細,這和畫布景可大不一樣了。之後,洋主任滿意,就增加一些創作任務,也肯放手讓他獨立去幹,並且工資也逐漸增加,還格外增加假期。這樣工作了好幾年,受到不少鍛鍊,見識也廣了。公司有各種國外的美術資料,西方不同畫派的畫冊,各種商業廣告印刷品和雜誌等,這使他這個土生土長的青年,開擴了眼界,受到了西方美術的極大影響。這時他自己也有了經濟條件去收集各類畫片資料,訂閱國外的美術刊物。他的興趣也廣,加上上海這個特殊環境,五花八門什麼都有,他愛逛書店、舊書攤。書畫、字帖、拓片、各種工藝品、民間藝術品、玩具等,他經常去收集。此外,除愛看京劇外也愛看外國電影,很注意電影中的畫面和導演攝影的處理手法等。據我了解他對生活中的一切都十分注意觀察,好像一切都圍繞著將來如何在創作中具體運用的目的。

博覽群藝 學以致用

凡是美的藝術他都喜歡,很少成見,當然也有偏好和比較欣賞和受影響較多的畫家,譬如人物畫喜歡任伯年,更愛陳洪綬(陳老蓮),山水喜歡龔賢,對齊白石的畫更是十分佩服。西方古代希臘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古典畫派,寫實的倫勃朗以至後來的印象派,後期印象派塞尚、梵谷、高更之後的馬蒂斯、畢加索、超現實的達利等現代畫派,以及其他如日本的浮世繪,非洲的、印度的藝術,印尼的木雕等,他都欣賞,特別是墨西哥壁畫家迪埃哥和珂弗羅皮斯的裝飾畫風對他影響甚大。他從各家的作品中吸收他們色彩造型和表現手法,在具體的工作中靈活運用。他反對藝術上有門戶之見,認為每個作家各有各的風格,各有所長,應兼收並容。他常説,“人家總歸有人家的道理的。”他也反對食而不化和生搬硬抄,他常説,“學而不用,學它幹嗎?”“老吃進去弗肯用出來,實際是吃得弗透,沒有消化。”就是説學習不要脫離實踐,強調“學以致用”。他也不贊成死學硬抄,説歷史發展要不斷創新,不能保守,藝術才有生命力。藝術可以受影響,可以借鑒或模倣,但應該有自己的東西,正如齊白石受吳昌碩的影響,但又不同於吳昌碩,學齊白石完全成齊白石第二、第三,大家都成齊白石也沒有意思了。他早年受珂氏的影響,用珂的方法作畫。珂氏曾去過上海和他見過面,見了他的作品,曾表示他的作品是中國式的,珂本人畫不出來。對於中國的生活和傳統情趣,不熟悉不了解,的確是無能為力的。

不作洋奴 自搞事業

在煙草公司任職期間,收入較好,但總覺得自己要搞些事業,便利用業餘時間先後與人合作辦過東方美術印刷所,還出版《三日畫報》、《上海漫畫》等刊物,並組織過漫畫會。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帝國主義加強對中國的侵略,中國人民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不斷掀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父親受此影響,堅決不願再為洋人工作,便辭去待遇優厚的公司職務,打算自搞出版事業。公司的洋人深表惋惜對他説,“公司是大海,你是一條魚可以在此暢遊,離開了水你不會有好處的。”但他還是放棄了公司的工作。 1934年他和友人邵詢美、葉淺予、魯少飛、黃文農、林語堂、三弟張正宇等人合作,成立一個“時代圖書公司”,出版了《時代畫報》、《時代漫畫》、《論語》、《時代電影》、《萬象》雜誌等,在當時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在此之前.父親已經畫了不少漫畫、諷刺畫等作品,也結識了不少朋友,一些畫友更是經常往來,互相交流,互相影響。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