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一石
北京通州宋莊藝術館往北,通往栗憲庭住所的道路兩側,綠樹如傘,環境清幽。栗憲庭的居家,設計獨特,別具匠心,清雅幽靜,一種愜意自心底油然而起。庭院籬笆墻南側,一方池塘,碧水微瀾,野趣橫生。我們《中關村》雜誌社一行都感慨道,中國文人想像中的詩意居住環境也就是這樣吧?
多年以前,曾傳言栗憲庭退休了。但我們看栗先生家裏卻是賓客盈門,他坦言2009年忙碌的展覽有30多個,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85新潮”與“政治波普”
栗憲庭1949年出生於河北邯鄲,中學時代便因言論過激遭受迫害,被打成“反革命”,遣送鄉下勞動改造。他因為出黑板報兼畫刊頭聞名出眾,被當時在鄉里采風的幾位中央美院老先生半路相中,推薦到當時還屬於工農兵大學的中央美院就讀。
作為藝術批評家,栗憲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聲名遠播。1979年,他開始擔任中國美協機關刊物《美術》雜誌編輯,大力介紹鄉土美術、傷痕美術,並推介上海十二人美展等。後來,他以獨立策展人身份推薦的幾名藝術家,策劃的幾個國際展覽獲得極高知名度。一名外國藝術評論家在專欄文章裏,稱他是中國當代藝術教父。
栗憲庭大膽報道了“星星畫會”部分藝術家們提出的當時顯然是“離經叛道”的“藝術的本質是自我表現”的説法。而像四川美院的羅中立、程叢林、高小華等代表的所謂“傷痕美術”思潮,也是栗憲庭最早推舉到《美術》雜誌上公開亮相。這些“脫離航向、偏離主道”的新潮思想,自然是犯了大忌。所以,栗憲庭被迫停職在家。直到1985年,社會空氣再度寬鬆緩和,栗憲庭再度出山,謀劃《中國美術報》,開闢了“新興美術家集群”欄目,大規模地報道了全國各地一些年輕藝術家在新的藝術思潮下的大膽探索,形成中國當代藝術史中重要的“85新潮”。
1989年初,栗憲庭與高名潞等人一起策劃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正是那次大展讓國外媒體和世界藝術界認識到中國有個栗憲庭。1991年春,栗憲庭發表《當前中國藝術中的無聊感——玩世寫實主義潮流析》,玩世寫實主義誕生。10月份,他根據王廣義、張培力等藝術家創作的具有政治意味的波普作品,在擬定《後'89中國新藝術展》的題目和子題時始用了“政治波普”的概念。之後寫了《“政治波普”與消費形象》、《政治波普——對意識形態的即時性消費》,催生了又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概念——政治波普。
1993年,老栗接受國際著名策展人澤曼邀請,組織了十幾個年輕的中國藝術家,第一次參加素有藝術界奧林匹克之稱的威尼斯雙年展引起轟動,真正奠定了他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教父的地位,也由此在國際藝術界引發了持續多年不退的中國熱。
圓明園畫家村記憶
栗憲庭的客廳西墻上,懸挂著岳敏君、方力鈞等幾位圓明園畫家村走出來的當代藝術大家的作品,煞是惹眼。這使我們勾起了圓明園畫家村的往事。
北京自由藝術家群體是大陸中國在上世紀最後10年的一大人文景觀。一作家曾把一個在上世紀90年代享譽藝術圈的理想聖地——“圓明園畫家村”的生活喻為“20世紀最後的浪漫”,並出版《20世紀最後的浪漫——北京自由藝術家生活實錄》。
不論談到圓明園、宋莊,抑或當代藝術,栗憲庭都是個繞不開的人物。對於無數個年輕的藝術家來講,栗憲庭已成為導師一般的人物,這些年輕藝術家渴望聽到他的忠告,希望獲得他的肯定或是能聆聽他對浸繞在其他主題中的當代藝術的最新看法。
關於圓明園畫家村,栗憲庭介紹説,真正的藝術村落的形成要到九十年代,但八十年代中期是一個前兆,這是跟整個社會背景有關的。那時候開始出現下海潮、民工潮、個體戶,也就是説開始出現自由職業這樣一種現象。那個時候許多北京大學生畢業後不願意服從分配回到家鄉,就漂在北京,很多藝術家就漂在北大和清華附近。當時栗憲庭就職的《美術報》做過一次報道,稱他們為“盲流藝術家”。
栗憲庭説,《美術報》解散以後,丁方、田彬和他也開始成了漂泊一族了。田彬第一個找到後來成為圓明園藝術村的那個福緣門村,看見那有很多空房子,而且挨著圓明園的福海,可以游泳,覺得環境很好,就搬到那去了。丁方緊接著也搬過去了,方力鈞那時跟他們來往比較多,也搬過去了。真正的圓明園是這樣開始的,後來就有些人來北京投奔到那。栗憲庭也介紹過去不少人,包括鹿林等。
栗憲庭説,我覺得圓明園的意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生活方式上的獨立,即不按照“有國家單位”那樣獨立的生存,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擺脫意識形態在組織上的控制,以致形成真正一股不容忽視的社會力量,中國從此有了這樣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群體。
當我們社長衛漢青談到《中關村》雜誌想在9月初舉辦2009藝術中關村博覽會時,栗憲庭非常贊同,並答應策劃其中的圓明園畫家村藝術展,幫著張羅。栗憲庭的夢,也就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夢。他説,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全面反映“圓明園畫家村”的首次展覽。
宋莊的“指路牌”
宋莊是一個主要由小堡村、大興莊、辛店和喇嘛莊四個村組成的鎮。到1997年,不止小堡村,其他的三個村裏早就有藝術觀相同又相左的畫家們濟濟一堂。
栗憲庭回憶説,1994年開始有一些人陸續來宋莊。為什麼會選擇宋莊,其實是一個很偶然的原因,就是因為張惠平有個學生是這個村子的人,提供了資訊,説這個村子有很多空房子,農民進城了,房子就荒廢了。他們就過來看,一看周邊環境還不錯,有潮白河,那時桃花也正在開,覺得很理想。所以決定在這安頓下來。後來他寫了一篇文章《我只是想住農家小院》,説了他來這裡的過程。在圓明園的時候方力鈞、張惠平、岳敏君幾個人關係比較好,總在一起吃飯,集體請個保姆做飯,像食堂一樣,所以就一起約著在宋莊買了地買了房子。
“在藝術這個江湖裏混跡了這麼久”,栗憲庭想找個地方安靜下來,退出那些是非。 他在小院裏,種植了花草和一棵石榴樹,屋門上他手書一聯:春去冬來須細看,雞鳴狗吠且聞呼,以為從此可以過上雞犬相聞、感受時節變化的日子了。
本是滿懷出世之心的他一不小心又成就了一系列入世的大作為。自2004年開始,為宋莊的盲流藝術家們爭取到可以永久居住下去的家園;推動了宋莊文化藝術産業園區的落成與飛速發展;創辦了中國行政級別最小但規模卻達到5000平方米的村級美術館——宋莊美術館;又創辦了專門支援國內舉步維艱的獨立電影創作的栗憲庭電影基金會。
有人説,栗憲庭是流浪畫家通往圓明園畫家村的“指路牌”,每天都有畫家來找他,而他把他們推薦到圓明園。現在,他又變成了宋莊的“指路牌”。我們兩次走訪栗憲庭,就有畫家前來求其聯繫落腳和建美術館的。
栗憲庭的夢想依舊還在夢想當中,因為忙碌的他習慣了在藝術的路上不斷開拓前行。有人説他“是一個戰士而不是一個學者,他不混跡在人群之中,他要打破偶像。”他惋惜“現代社會人人享有藝術的權利,但藝術還沒有進入尋常百姓家”,他要用一個時代來詮釋藝術的魅力,追夢無悔。
關於圓明園畫家村藝術展的對話
對話者:衛漢青(《中關村》雜誌社社長)
栗憲庭(著名藝術批評家、獨立策展人)
衛漢青:9月初,我們《中關村》雜誌將在海淀舉辦2009藝術中關村國際博覽會。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當代藝術的搖籃圓明園畫家村即誕生於海淀,中國傳統藝術的許多大家也多居住在這裡。但是由於多種原因,當代藝術“東南飛”,成就了朝陽798、通州宋莊。我們知道,您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奠基者和倡導者,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工作。關於本次博覽會,我們想有請您給我們出謀劃策。
栗憲庭:2009藝術中關村國際博覽會,要力爭吸引眾多國內外著名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及藝術團體的參與,為藝術家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交流、展示平臺,多元化地展現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打造一場卓爾不群的藝術博覽會。這是一件大好事,我對本次博覽會感到高興,並預祝博覽會取得成功。
衛漢青:近年來,隨著海澱區對文化藝術的重視與扶持,許多藝術家産生了“回歸”的趨向,在海澱區涌現了西區藝術A大道、頤和園國際藝術城等新興藝術機構和集聚群。
栗憲庭:我建議中關村要多做些畫廊,西邊的文化發展起來了,大家都在關注,中關村要注重與藝術有關的東西。另外,中關村動漫産業蓬勃發展,這是中關村的優勢,因為有許多這方面的資源,中關村要保持並繼續引領動漫産業發展。
衛漢青:一批高科技公司新型藝術作品和形式的展示,將是這次博覽會的特色和亮點。如在北京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水晶石科技公司,又包攬了上海世博會、倫敦奧運會的藝術造型和數字影像設計工程,將和漢王科技、清華紫光、愛國者等在博覽會上精彩亮相。
栗憲庭:中國文化發展不成熟,現代社會人人享有藝術的權利,但藝術還沒有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藝術與科技結合也有許多路要走。中關村應該在這方面好好發展、引領。
衛漢青:國務院7月23日剛剛頒布了《文化産業振興規劃》,旨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為突出博覽會的學術性,博覽會邀請了國內40多位著名藝術家、文藝理論家、專家、學者組成專門的藝術顧問委員會。
栗憲庭:歐陽中石、李鐸、劉大為、楊力舟、杜大愷、王迎春、杜希賢、毛水仙、彭峰、劉人島等很多成員都是我熟悉的老朋友。我建議著名畫家、圓明園畫家村村主任伊靈參與圓明園回顧展的具體事項。
衛漢青:這次博覽會我們想重點安排一個圓明園畫家村藝術展。這也算是鄭重邀請這些中國當代藝術先鋒回原籍辦展。圓明園回顧展展出面積約500平米,由影像單元、藝術家作品單元、文獻單元三部分組成。影像展由趙亮的《告別圓明園》、胡傑的《圓明園的藝術家們》等影像資料構成;藝術家作品展由岳敏君、方力鈞、伊靈等一批從圓明園畫家村走出的、在中國當代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藝術家的藝術作品組成;文獻展由有關圓明園畫家村的研究性文章、專著等出版物組成,闡釋了圓明園畫家村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地位與影響。
栗憲庭:圓明園畫家村有它的歷史價值。上述三單元毫無疑問將共同呈現出對藝術家的“理想聖地”——圓明園畫家村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回顧。從中國當代藝術家藝術探索的初始之地、精神領域的“聖地”——海澱區的圓明園畫家村,到之後的國際化的798藝術區、自由藝術家聚集宋莊以及上苑畫家村,這些遷移、集聚、融會推出及成就了大批優秀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及畫廊機構。我可以擠時間幫你們策劃這個展覽。
衛漢青:好!謝謝栗老師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