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85與一所藝術學府》將於中國美術館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1 10:48:5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由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主辦的《’85與一所藝術學府》將於11月22日于中國美術館5層展廳舉辦。

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成立以來,致力於促進與推動近現代中國美術的研究、傳播和推廣,積極組織相關學術項目,挖掘、徵集和整理近現代的重要美術史料。中心策劃組織年度學術研究展,展示有關20世紀中國美術最新研究成果,並展開研討,深化研究。2013年中心聯合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推出了題為“’85與一所藝術學府”的學術研究展,展覽于11月22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該展覽聚焦于1985年前後浙江美術學院所發生的一系列藝術事件,以作品與豐富的文獻資料展示八十年代藝術新思潮在這所藝術學府中的發生與發展,匡正人們對八五美術新潮的簡單化理解,在對歷史情境的重構中,多維度地再現那場藝術思潮的歷史成因,並試圖在20世紀中國藝術現代性的整體脈絡中,探討藝術運動的歷史與社會意涵。

改革開放以來,以“’85美術新潮”為開端的當代藝術在新時期中國社會的持續變革與演進中發生、發展,直至今日已然蔚然大觀。近三十年過去了,如何對當年的藝術現象所蘊含的藝術理想與社會意識進行歷史性解釋?其關鍵之處在於厘清啟蒙與新潮、本土和國際、藝術運動和藝術實驗等問題之間的複雜關係,也需要從二十世紀“藝術運動”的歷次發生中重新建構“’85美術新潮”的藝術史脈絡,在“當下”和“當年”交織著的歷史文化情境中重新認識它的價值和意義。為此,展覽分為“歷程”“論爭”“突圍”“新潮”四個單元,深入考察1985年前後這所藝術學府內外的藝術意識和現實情境。“歷程”單元回顧了1928年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創建之初就展開的兩個影響深遠的藝術運動,一個是以院長林風眠為首創立的“藝術運動社”,積極推動了現代藝術創造與社會啟蒙,一個是“新興木刻運動”的中堅力量“一八藝社”,他們投身於救亡與革命的進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革命文藝的創生與發展。這兩個藝術運動反映了藝術家面對社會現實與革命政治的兩種姿態,在此後數十年的藝術史進程之中此起彼伏、交相攻錯,演繹出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宏大的歷史篇章。“論爭”單元以1985年《美術》雜誌第九期刊登的一篇題為《浙江美院的一場辯論》的綜合報道開篇,展出了1985年浙江美院畢業展中的多件作品,以及當時那場影響全國的畢業答辯的詳細紀要,展示了在1985年這個歷史節點上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觀與現實觀。“突圍”單元以豐富的文獻和作品呈現了1985年前後學院內部的一系列探索與實驗,展示出“開放”與“解禁”是如何歷史地將中國藝術的命運與學院主體的實驗粘聯在一起,學院的藝術家們如何以其創造、實驗的精神,從種種因襲中突圍而出,開闢出一個全新的藝術空間。如果説“突圍”是發生在學院內部的藝術實驗與探索,那麼,“新潮”所展現的就是一場波及面更廣的藝術運動,該單元由趙無極油畫講習班、萬曼壁挂運動、“’85新空間·池社”、“廈門達達”、“紅色幽默”、“最後的畫展”等幾個部分組成,重新勾畫出當時以浙江美院為策源地輻射全國的“’85新潮”的生動畫面。

今天,將近三十年過去了,“八五”已成為一個專有名詞,來代表1985年前後的藝術新潮運動。而1985以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具有一個重要的歷史特徵,即它始終圍繞著學院發生併發展。在西方藝術世界,學院藝術已經處於相當邊緣的地位,而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藝術家們卻大都與學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在國內眾多的學院中,浙江美術學院在1980年代的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這一方面基於國立藝專以來的“藝術運動”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是由於1980年代學院那種開放的國際視野和深刻的批判精神,更是由於學院所一直秉承的民學思想和實驗精神。而如何彰顯這種民學思想和實驗精神,並在當下語境中彰顯出其中的正能量,是本次展覽將85’與學院的關係置入近現代美術史研究的基本動機,並展開討論在今日中國藝術的文化語境中,學院如何推動藝術創新等問題。

“’85與一所藝術學府”展覽開幕之日正是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的首任院長林風眠先生113週年誕辰紀念日,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林風眠談藝錄》和《林風眠長短錄》也同時發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