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上海美術進京展”于中國美術館啟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1 15:18:0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熱烈的開幕式現場

海上畫派是中國近現代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明清時期開始,海上畫派逐漸興盛繁榮,藝術大師輩出,産生了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劉海粟、林風眠、豐子愷等等眾多載入美術史冊的畫家。隨著歷史逐漸由20世紀初期邁向新中國成立,再由新中國成立進入改革開放;直到今天,上海美術發展繁榮,藝術創作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如今的上海美術不僅沿襲了海上畫派的優良傳統,同時堅持本土,主動在域外尋找發展動力,體現出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城市意識。為了呈現上海美術發展的最新成果,昨天下午,“上海美術進京展”在中國美術館正式揭幕。本次展覽是上海美術作品在北京的首次集中亮相,為首都觀眾帶來了102件優秀作品,包括了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多種藝術形式,為大家深入了解上海美術發展狀況提供了良好契機。展覽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 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

本次進京展沒有選擇藝術史上有定論的海派畫家為展出對象,而是以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為主線,著重體現了上海美術的當下性,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當代上海著名畫家的名作;其中展出了陳佩秋的《溪山積景圖》,方增先的《崑崙月色》,徐昌酩的《五德圖》,施大畏的《長征系列NO.3》,盧輔聖的《赤霞》等等作品。第二部分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全國美展及歷屆上海美術大展中的獲獎作品;展出了朱新昌的《星火日夜商店》,何偉的《融》,吳曉申的《2012中國好人》;張健的《小玩具之家園》等等作品。第三部分為中青年美術家優秀作品,其中展出的作品有姚美鳳的《有戲人生》,金焰的《藍城》,鮑鶯的《故鄉的土》等等。

上海作為一個走在時尚前沿的城市,本次展覽不僅體現出上海美術勇於創新和個性鮮明的一面,還體現出上海的畫家們憑藉多樣的藝術形式錶現出輕鬆、時尚、現代的藝術格調。然而,這僅是上海美術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飽含責任感的人文關懷,這種責任感通過畫家們的畫筆表現出來。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之一,歷史環境帶給了上海美術界注重人文關懷的優良傳統;從近現代起,上海的畫家們便深入農村、工廠和部隊描繪生活,産生了大量著名作品。如吳湖帆的《慶祝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賀友直的《山鄉巨變》等等,都是體現人文關懷的歷史佳作。而在本次展覽同樣注重體現繼承下的人文關懷,這在展出的《1949——新中國少先隊員》《東方大港》《江南製造局》《繁星》《洋務遺存——上海百年水廠》《1927.8.1南昌》《1937·我的家》《愛因斯坦在上海》等作品中均有體現。現代時尚與歷史責任的並行發展使得上海美術的整體形象更顯豐富。

在本次進京展中,另有不少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從中可窺探出畫家們基於生活的創作態度和對生活的思考。從展出的《潑墨漓江》《高原紅》《吃小米飯繳三八槍》《聖迦爾措的人們》《工業印象》《浦東·浦東》《記憶·蘇州河的風景》《遠去的風景—老南京路》《灰白人生》《角馬》《晨曦苗寨》《城市記憶》《車過太行》《浦東風景》、《大寫山田》等等做品就可以看出如今上海當代的風貌以及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畫家們寄予上海風物的各種情懷。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特別提到,本次展覽是上海美術第一次進京。雖然上海美術界在1962年曾在北京舉辦過有花鳥畫,但距離今日已相隔五十年,非常難得。所以本次上海美術進京展的成功舉辦也是北京美術界期盼已久的事情。當代上海美術成績斐然,在上海畫派經歷了十九世紀末以來長久發展後也使得如今的上海美術得以立足上海,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上海的畫家們在創作中懷有文化理想,在藝術表達上追求時代的創新。展覽不僅呈現了幾代畫家共同努力下的創作成果,也為美術界共同探討中國美術的時代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為了使廣大觀眾全面了解上海美術,《海派百年代表畫家評論集》集結展覽畫冊《上海美術進京展作品集》伴隨展覽開幕式一同發行。該評論集系統梳理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以來對上海畫派代表藝術家評論文章,譜寫出海派美術生成與發展的歷史樂章而《海美術進京展作品集》則全面收錄了本次展覽的所有作品,兩本書同時發行使大家從源頭上了解上海畫派古往今來的傳承革新,以及當代上海美術的發展成果。

展覽位於中國美術館三層的13—17號展廳,時間將持續至11月19日。歡迎廣大觀眾前來參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