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抽取的命運相連
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法國館克裏斯蒂安-波爾斯坦基作品《運氣》
克裏斯蒂安-波爾斯坦基(Christian Boltanski)是法國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他1944年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烏克蘭血統的基督教猶太人家庭,沒有受過任何正統的美術教育,一直在法國進行著他的藝術創作。
一直以來,克裏斯蒂安一直大量地使用照片,衣服等日常生活物品針對人類的記憶元素進行挪用與再創作,並常常加入帶有“隨機抽取”性質的機械進行的動態實驗。他的作品裏“挪用”的“現成品”的照片等帶有生活氣息的物品經常擁有龐雜的數量,並包含非常大量的資訊,加上“隨機”的不可測因素加入,他的作品因此經常帶有令人敬畏的“宿命感”。
克裏斯蒂安-波爾斯坦基代表法國參加了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他在法國國家館內設置了裝置作品《運氣》(Chance)。該裝置使用了大量的金屬腳手架,充滿了法國國家館的內部空間。
600張嬰兒照片連結在一起,在金屬腳手架內如同傳送帶一般地快速傳動。機器隨機停頓,此時攝像頭將停在它前方的嬰兒照片拍攝,並在電視螢幕上展示出來。
大量使用嬰兒的照片使觀眾明白藝術家所設置的是人類的出生,加上“運氣”的成分,讓觀眾感知自己生命的不確定性與隨機性。數目驚人照片,展示了選擇的可能,增加了這一不確定性,而非常快速的傳動在觀眾的視覺體驗總增加作品“不可知”,“不可抵禦”的“宿命“感。
而每個嬰兒純真的存在,不一樣的面孔,不同的喜怒哀樂表情,讓觀眾詢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宿命”?是否可控?是積極還是消極?是快樂還是痛苦?
裝置的左右空間裏各有一個燈箱,一個以綠色顯示地球上同一時間誕生的人數,另一個則用紅色顯示死亡的人數。這一裝置設置了整個裝置作品的語境,這個數字化卻充滿了“生死”的元素展示了命運的強大,將觀眾的個人意識壓縮在茫茫人海中,讓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對於地球而言,“個人”是如同螻蟻一般的存在。以此加強並將觀眾引導向其裝置作品的內涵。
結合“生”與“死”來看待這個充滿了腳手架的裝置空間所代表的人類空間,藝術家將我們世界設置成一個建設中的工地,試圖傳達出人類社會建設的未完成感與動態,對環境的不確定,對未來不可知。
展廳的深處是一個帶有視頻投影的裝置,前置一個帶有按鈕的展臺。觀眾可以隨意上前參與。視頻顯示9個不同的畫面,畫面來自不同正面照片的同一位置,素材取自50張嬰兒與50張老人的照片,抽取方式類似老虎機的隨機抽取。每當有觀眾按動展臺上的按鈕,畫面就會立即開始定格數十秒,此時畫面中會出現一個拼湊而成的面孔,但大多數情況下畫面中人的面孔都如同“科學怪人”般的不協調。
這依然是克裏斯蒂安-波爾斯坦基式的“隨機”。畫面中是一個“人”的正面,讓我們不可能不在意識中産生一個“真正的人”的映射,儘管他看上去很畸形。當我們按動按鈕,這個畫面中人就與我們産生了非常直接的關係。這種“直接”非常的彆扭,而當我們做出一個選擇,相應的結果就是“畫面中人”的誕生。
雖然規則制定者決定了所有“人物”的誕生,但,按動按鈕的“我”,才是這個“畫面中人”的産生者,這一瞬間産生了一個不可撤銷的關聯,“我”決定了他的面貌,這個非常具有特色的面孔也立即影響了他的命運。
而老人與兒童之間的反差也就直接把問題指向了命運與成長,個人與他人,傳承與死亡。
這依舊是一組有關人類命運的問題。人類的誕生如此的不可測,命運如此荒誕地被選擇,未來的産生如此的隨機,成長的結果與誕生的設定之間有無必然?一個人的死亡與他的誕生有無聯繫?或反之,一個人的誕生與他人的死亡有無關聯?
雖然克裏斯蒂安的創作一如既往地深邃與神秘,但也有一些瑕疵。複雜的裝置設定互相之間顯得有些脫節了。雖然仔細的理解中可以明白裝置的內外兩個部分其實都是相對獨立的存在,而他們之間的聯繫過於緊密,觀眾自然而然地將不同的部分結合在一起進行思考,引發不必要的邏輯混亂,削弱了作品的表達,顯得有些口齒不清,難以理解。龐大機器的運作帶來誇張的效果,但對於觀眾的影響甚微。當然,這是一件觀念性的作品,克裏斯蒂安-波爾斯坦基的《運氣》伴隨則思考與疑問,其最終完成之處,在觀眾的腦海裏。
克裏斯蒂安-波爾斯坦基作品《運氣》評論圖表
圖形偏右,這是一件含有較強觀念性的作品,感受與體驗相對於思考顯得並不是那麼重要。
一:這是藝術家有關死亡與命運的獨特思想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