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從“異界的風景”展覽看日本美術的現代進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4-07 11:05:04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日本“風景畫”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傳入日本的佛教繪畫和青綠山水畫,以及由此演變而來的具本土面貌的“大和繪”。而“風景畫”概念的形成則是在西方文明影響下,出現于17世紀之後。對於日本來説,“現代”的概念一般是以西方文明大舉進入的明治維新為起點,與此前延續了三百餘年的江戶時代(1633~1868)形成鮮明對照。隨著西方繪畫作品的不斷傳入,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成為日本畫家們變革圖新的主要目標。自16世紀開始,西方繪畫對日本的影響體現為兩個層次,其一是部分畫家出於獵奇的心理對西方風俗畫的臨摹;其二是部分畫家主動學習西方美術,有意識地將其嫁接到日本文化之樹上。由於這兩方面的傳播載體與目的不同,題材及技法各異,因此所産生的影響也不可同日而語。若論及西方美術的影響,最顯著地體現在浮世繪風景版畫的興起與發展上。到了18世紀中期,隨著國門漸開,新鮮的西方繪畫使日本畫家們為之振奮,始終處於動態之中的日本美術又有了新的楷模,一個新的時代也由此開始。

  西方對自然現象科學、合理的理解與表現意識推進了日本繪畫觀念的更新。江戶時代唯一的對外通商港口長崎是來自荷蘭的西方文化的策源地,從這裡向日本列島傳播的西方自然科學資訊也因此被稱為“蘭學”,通過這裡傳入日本的西方寫實繪畫也被稱為“蘭畫”。司馬江漢(1748~1818)既是西方油畫的倡導者,又是日本銅版畫的先驅,他曾是一位浮世繪畫師,1770年代前期開始熱衷於西洋繪畫,也到長崎等地學習。司馬江漢在《西洋畫壇》一文中寫道:“西畫技法,以濃淡表現陰陽凸凹,遠近深淺,摹寫真情實景,其功用與文字相同。……西方繪畫乃實用之技,治術之具”。由此可見,他致力於將西方技法作為改變傳統繪畫陳舊面貌的實用技術和工具。借助進口圖書中的荷蘭版畫插圖,他悉心研究西方銅版畫技法,終於在1783年製作成功第一幅銅版畫,畫面表現江戶郊區的河岸風光,有著明顯和準確的空間透視效果,這是美術史上第一次由日本人單獨完成的銅版畫。儘管在技法上還比較幼稚,但其所具有的新視覺意義卻預示著日本美術新的方向。

  18世紀末期,在浮世繪的美人畫背景中,對風景的描繪大量出現,並已經具有準確的透視效果。隨著時代的發展,風景畫開始逐漸從浮世繪的背景中獨立出來。而其真正發展始於“浮繪”,即以線描的方式模倣西方繪畫追求空間深度的表現。對於習慣了平面表現的日本人來説,畫中景物猶如漂浮起來一般,“浮繪”由此得名。當時浮繪的主題是歌舞伎劇場內部以及室內空間,主要集中在對建築物的表現上。由於多為直線構成而在表現技法上相對容易,當時的江戶畫師們尚不掌握以不規則曲線和曲面構成的山水風景等複雜透視。

 



  葛飾北齋(1760~1849)與歌川廣重(1797~1858)是江戶末期的代表性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在繪畫題材上涉獵甚廣,尤以風景版畫成就最高,既擺脫了歌舞伎和美人畫等傳統內容,又突破平面裝飾效果,將準確合理的空間、細緻入微的陰影等西方繪畫元素移植到浮世繪版畫上來;歌川廣重的風景畫與日本傳統山水情懷有著心理上的醇厚照應,賦予觀者以親近感和淡淡愁情。他敏銳捕捉住日本人內心對風景的共同依戀,展現出與大和繪相似的自然情懷。從浮世繪風景版畫中可以看到江戶時代的日本美術在近代西方人文思想影響之下所産生的變化,即由大和繪和障屏畫的理想化、裝飾化手法逐漸轉向對現實景象的真實自然描繪。雖然葛飾北齋與歌川廣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洋畫的透視以及外光表現等技法的影響,但浮世繪風景畫並沒有因此被他們發展成西方式的寫實風景,日本人所特有的對自然的親近之情依然在他們的作品中溫和地滲透出來。大和繪的樣式、四季繪的風物和名所繪的景致,生生不息地連結著日本風景畫的源流。

  1868年的明治維新既是一場政治革命,也對社會文化産生深遠影響,“文明開化”的風潮席捲日本列島。以福澤諭吉(1834~1901)為代表的日本啟蒙運動先驅大力推動引進西方近代人文思想,提出“以西洋文明為目標”的口號,“脫亞入歐”成為許多日本名人志士的理想。他們普遍認為,只有與西方發達國家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才是日本走向現代國家的唯一齣路。在這種思潮的推動下,日本人迅速地接納西方文化的既有成果,體現在美術界的顯著特徵是以西方的理性主義推進寫實繪畫,試圖從根本上否定明治以前的日本美術,導致日本美術曾一度在表面上全盤西化。

  1876年,日本歷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學校——工部美術學校成立,義大利畫家安東尼奧豐塔內基(1818~1882)受聘主持油畫教學。雖然有著古典技法的素養,但得益於與法國和英國近代畫家們的深交,他帶來了巴比松畫派和透納的風景畫技法,有著很強的抒情意味。他沒有將教學停留在古典寫實技法的傳授上,重在提倡理想化的表現。因此,作為來自歐洲的第一位油畫教師,雖然豐塔內基在日本執教時間不到兩年,但他的藝術思想對日本油畫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出自他門下的高橋由一(1828~1894)成為日本近代繪畫的開拓者,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日本油畫第一人。如果説他作于1875年的水彩風景畫《枕橋》還是囿于將西方古典繪畫技法運用於身邊現實景物描繪,此後的水彩風景《根津灌現》則可見主觀意念的大膽投射,體現出他曾經師從的英國水彩畫家沃克曼和義大利畫家豐塔內基的影響。日本近代“風景畫”多是將透視法運用於對國家事業和調查的現場記錄,因此,高橋由一的風景畫大多描繪的是政府的橋梁道路建設工程,“記錄”的色彩濃厚,但已經開始表現出將人工建築和自然景觀與個人意趣及材料性質相融合的近代美學意識。

  在國粹主義思潮的衝擊下,工部美術學校在開辦僅七年後關閉。尤其是1878年美國學者歐內斯特·芬諾洛薩(1853~1908)應邀擔任東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他極力主導了保護傳統文化的運動。順應這個潮流,以排斥油畫、倡揚傳統繪畫為指導思想的東京美術學校于1887年成立,由日本著名美術教育家岡倉天心(1863~1913)首任校長。值此西洋繪畫處於逆境之際,許多青年油畫家選擇了赴歐洲留學,他們由此成為後來推進日本油畫發展的主要力量。1889年,由留學法國的日本油畫家淺井忠(1856~1907)主持的西畫團體“明治美術會”成立。淺井忠早年在工部美術學校師從義大利畫家豐塔內基,他以描寫日本農村的風景而受到矚目。他在法國南部小鎮古勒所作的系列作品給日本畫界帶去了創新之風,奔放的筆觸顯示了他豐富的內心情感與自然風景的完美交融,頗具西方油畫風範,是日本明治時代早期油畫的代表作。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